脫貧攻堅,在中國是一個持續了2000多年的夢想。
而今天,在貴州貴陽,成為激動人心的圖景。
「貴陽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全市剩餘6119戶、1356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2020年5月13日,貴陽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
縱觀歷史發展痕跡,「全部脫貧」其分量非同小可。
這是一個「省會城市」對人民對國家的錚錚誓言,這是一個「省會城市」做表率的脫貧奇蹟,這是一個「省會城市」不負韶華、決勝脫貧的時代業績。
一路走來,貴陽扛起「脫貧攻堅」的重任,發揮「省會城市」領頭雁的作用,掀文化旅遊之「潮」,造美麗紅利於「民」,在壯麗的時間交響曲中,把決勝脫貧的時代業績,書寫在希望無限、前程似錦的多彩大地上,用全面小康的優異答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省會城市的戰略抉擇 推動文旅融合深度發展
「文化因旅遊而興盛,旅遊因文化而精彩」,兩者相得益彰,融合共生,是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在貴陽,「文旅融合」種子早就在醞釀。
作為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悟道入聖之所、布道講學之地,貴陽是心學弟子嚮往的精神家園、心學聖地。貴陽生活著漢族、苗族、布依族等49個民族,民族文化悠久璀璨,多姿多彩。
立足文化資源,根據《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對城市性質的定位,貴陽提出打造成為以生態為特色的「世界旅遊名城」「全國山地旅遊目的地」「西南地區和全省旅遊集散服務樞紐」。圍繞這一目標,貴陽市提出了「雙核三帶八區」的旅遊格局。同時,在貴陽市出臺的《關於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2020年,是貴陽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之年。
新一輪角逐,貴陽逐夢「詩與遠方」步伐更加鏗鏘。
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要求,緊扣「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加速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打造以生態為特色的世界旅遊名城,通過舉辦文旅節慶活動,大力開展文化、文物和研學旅遊,大力發展文化體驗旅遊,加快推進對外通道建設,以文旅產品與國際時尚高端消費品嫁接強化貴陽元素的世界表達等一系列措施,走出一條具有「貴陽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道路。
聯袂拓展文旅格局——
在貴陽市雲巖區,開展「清明茶祭王陽明」「紅色文化漫步遊」等系列「文化+旅遊」特色品牌活動,打造陽明祠、文昌閣、方舟戲臺等文化地標,全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在南明區,挖掘甲秀樓文化和陽明文化等,強化文化品牌建設,不斷深入推進文旅融合;在觀山湖區,以打造「愛心文化、民族文化、時尚文化、公眾文化」為重點,春節燈會廟市和「愛心觀山湖」旅遊文化節成為亮點;在花溪區,大力挖掘和發展歷史名人文化、孔學堂國學文化、少數民族風情文化;此外,烏當區、白雲區走農文旅融合之路,息烽縣推進紅色文化創新發展、修文縣打造「陽明文化節」……各地文旅融合個性鮮明,彰顯著多彩的故事內涵,全市文旅融合大格局逐步成型。
巧妙注入文藝靈魂——
通過「發現」和「嫁接」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等特色資源,貴陽加大培育高品質複合型文化和旅遊「名優產品」,把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之一。針對已建旅遊項目,通過延伸挖掘景區(點)內涵,融入貴陽特色文化元素,推動傳統技藝、非遺項目展示、文化演藝活動等走進旅遊景區,打造古與今、內與外、文與景的和諧之美。
如今,除甲秀樓、孔學堂、青巖古鎮、天河潭、陽明文化園外,多彩貴州城、時光貴州、方舟戲臺、新光裡、302貴鋁工業原址文創園、板橋藝術村等景區(點),講述著貴陽多彩故事,成為貴陽市旅遊打卡新地標。
傳承創新非遺力量——
積極探索「非遺+扶貧」模式,將「非遺扶貧工坊」作為文旅扶貧的重要任務。貴陽市文化和旅遊局要求各區(市、縣)文化和旅遊局切實抓好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摸查和認定,抓好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管理,實現上下聯動,推動非遺工坊健康發展。同時,貴陽市文化和旅遊局經常深入工坊調研指導,幫助工坊解決實際困難。此外,聯合貴陽市扶貧辦將認定的「非遺扶貧工坊」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予以管理,貴陽市文化和旅遊局也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幫助「非遺扶貧工坊」強化技能培訓、提升產品品質、擴大產品銷售。
觀山湖區金華鎮11村民組的「藍花敘事」,通過活態傳承古老文化視像、古法繪染技藝,以本土手藝人參與研發、繪染為基點,向世界傳播貴州民間藝術價值。目前,「藍花敘事」工坊主要產品有蠟染、印染、扎染、刺繡藝術品及生活用品,包括家居用品、服裝、配飾、箱包等,開發的手工藝產品有100多種2000多件,文創產品年產值達到100多萬元。
清鎮市犁倭鎮河溪村後山壩的華雅藝創工坊,該工坊2015年就開始生產,產品主要採用石雕、玉雕、木雕、蛋雕等技藝,開發茶具、文房四寶等非遺文創產品,現在在貴州省博物館等相關景區已有6個銷售點,帶動周邊村民18人就業,有10名徒弟已經能夠獨立操作,目前年產值可達120萬元。
此外,花溪區的梅子留香民族工藝品工坊,烏當區的谷金村蠟染刺繡工坊等一個個非遺工坊,在全市文旅扶貧中貢獻著不可小覷的力量。
「明顯感覺貴陽變了,變得更加時尚靚麗,也更加有故事底蘊,值得細細品味。」這是許多外地遊客的重遊感受,更是貴陽人的直觀感受。
如今,貴陽成為遊客心嚮往之的「詩和遠方」。
省會城市的責任擔當 精準施策推進旅遊扶貧
民生是貴陽決策層一切行動的最大主題,如何更進一步讓貴陽旅遊產業造福於民?
勇立時代潮頭,科學研判形勢,貴陽市在「精」「準」「施」「策」上下力,聚焦高質量發展,圍繞旅遊產業帶動、文化扶志扶智,持續以「鄉村旅遊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和延伸、文旅消費扶貧、對口駐村幫扶」為抓手,精準施策,完善文化旅遊配套設施,充分發揮文旅扶貧「扶志扶智」和旅遊帶動扶貧作用,推動旅遊扶貧向縱深發展,為發起總攻奪取全面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在「精」上做謀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科學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扶貧規劃,優先考慮全市20個低收入特別困難村和100個低收入困難村,充分利用旅遊資源普查成果,因地、因時制宜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鄉村旅遊品牌;
突出鄉村特色,堅持「一村一品」「一家一藝」「一戶一特」,合理定位鄉村旅遊主題。
實施景區帶動,開展景村共建扶貧工程,推進3A級以上旅遊景區、3A級以上鄉村旅遊點、三星級以上酒店及大型觀光農業等旅遊項目建設。
完善基礎設施,整合「組組通」公路、「四改一氣」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等項目資金,優先支持貧困村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標準提升,按照相關標準,指導貧困地區開展鄉村旅遊村寨、鄉村旅遊客棧及經營戶(農家戶)評級定檔工作,2020年底前,力爭評定標準級以上鄉村旅遊村寨、精品客棧和三星級以上鄉村旅遊經營戶100家以上。
在「準」上下功夫——文旅扶貧「扶志扶智」
破除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的瓶頸制約,打造市區「十五分鐘文化圈」、城鄉「十裡文化圈」,做到低收入困難群體在哪裡,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就延伸到哪裡,守住用好各類文化陣地。
通過知識講座、遠教課堂、能人論壇、專家技術指導等渠道,幫助群眾「白天勞動,晚上充電」,使他們的觀念「轉」起來,腦袋「富」起來。
同時加大優秀文化產品供給,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持續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活動,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繼續推動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學校、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公共文化設施、體育健身設施免費向群眾開放。
在「施」上做文章——「消費」和「文旅」牽手
將「消費」和「文旅扶貧」牽手,不斷創新消費業態轉型升級,解決賣得好問題,實施商旅文會歡樂購、商圈商街超級購、線上線下便利購、展會展銷實惠購、築城夜間活力購等五大購物板塊。今年以來,全市共舉辦大型促銷活動50餘場,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7.18億元,同比增長4.6%,極大地帶動了全市及全省產品銷售,助推脫貧攻堅。
在「策」上重實效——對口駐村幫扶
持續3年推進同步小康駐村,從市縣鄉選派幹部組建成「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實現貧困村全覆蓋。
深入推進「部門幫鄉、支部結對、幹部駐村」工作,定期下發駐村工作要點,指導駐村幹部認真抓好駐村工作,當好基層幹部群眾的政策宣傳員、致富領航員、矛盾調解員、民生服務員和黨建指導員。
除了自身的脫貧攻堅,貴陽還強化省會城市的責任和擔當,聚焦貴州省委掛牌督戰的「9+3」貧困縣精準發力,以集中攻堅、穩定脫貧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六大幫扶工程」,持續推進「9+3」對外幫扶工作,重點幫扶帶動望謨、納雍、紫雲3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和水城、長順、羅甸、普安、天柱、劍河等6個受幫扶縣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帶動印江、鎮寧、麻江3個貧困人口清零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精準施策齊發力,貴陽旅遊逐步向高端發展,產業向惠民傾斜,成果向群眾普及,讓貴陽人民逐漸向小康生活邁步。
省會城市的精彩答卷 迎旅發共享脫貧成果
天地之氣,其會也有時;山川之靈,其發也有機。
以「深化文旅融合,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貴陽市第十一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於2020年9月29日在陽明文化發源地、心學聖地——修文縣玩易窩遺址公園舉行,這在貴陽文化旅遊發展史甚至城市歷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核心,也是貴陽城市精神的核心。貴陽按照「知行合一」的高標準,深入貫徹中央、貴州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旅遊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分析「十四五」時期貴陽文化旅遊發展的形勢和任務,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充分發揮生態氣候和創新優勢,進一步唱響「爽爽貴陽·消費天堂」品牌,推動文化旅遊業快速、持續增長。
連續舉辦十屆旅發大會以來,貴陽已逐步形成「舉辦一屆旅發大會,打造一個旅遊精品,助推一地經濟發展」的發展模式,提振文化旅遊發展的精氣神,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產業後發趕超、厚積薄發之路。
筆者從貴陽市第十一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新聞通氣會了解到,此次活動將以現場觀摩、文藝匯演、主旨演講等形式展示貴陽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成果——
現場觀摩融合典範。將推出農旅融合典型代表親親田園,文旅融合典範陽明文化園龍岡書院和玩易窩遺址公園,並邀請嘉賓現場觀摩。
推出豐富多彩旅遊活動。在旅發大會召開前後,共推出10項子活動,陽明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推介會已於8月18日在陽明文化園龍岡書院舉辦;2020年貴州省攝影家協會「攝影大篷車下基層」暨「奮進貴州·知行修文」攝影創作(展覽)活動、陽明文化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及展出活動正在舉行;貴州獼猴桃產銷對接渠道構建培訓會暨貴陽農民豐收節、親子趣味馬拉松活動、全民閱讀展示活動、修文縣「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特色產品)展、文藝展演活動、修文縣第三屆鄉村旅遊發展大會、表彰大會等活動正有序推進。
從貧困到奔向小康,省會城市實現完美逆襲,如期交出一份無愧於時代、讓全市人民滿意的精彩答卷——
旅遊人數增長21%
2019年全市接待旅遊者2.29億人次,比2018年增加0.41億人次,增長21%。
旅遊業總體收入增長26%
2019年全市旅遊業總收入3098億元,比2018年增加641.44億元,增長26%。
鄉村旅遊收入同比增長20%
2019年全市接待鄉村旅遊遊客8684萬人次,實現鄉村旅遊收入180億元,同比增長20%。
旅遊直接就業人數達153107人
2019年全市旅館業、星級飯店、旅遊景區、旅行社等旅遊企業的旅遊直接就業人員達到153107人,帶動間接從業人員435241人。
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言必行,行必果。
在綿延無盡的歷史長河中,時間的刻度往往因其記載的重大事件而別具意義,發展的高度往往因為把握機遇而與眾不同。置身新時代,敢領風氣之先的貴陽、勇當排頭兵的貴陽,終在澎湃省會城市新動能、擔當省會城市使命中,昂起貴州經濟龍頭,在脫貧攻堅戰中告捷。
責任編輯:鄒琴 郭凌志
來源:中國旅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