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70年 聽你講西安故事|品西安年俗變化 我們越來越愛過年啦

2021-01-07 西安日報

耕耘成就夢想

奮鬥收穫幸福

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特別策劃《輝煌70年 聽你講西安故事》系列報導。

新聞是歷史的草稿,作為這座城市的記錄者,我們將重新挖掘城市「寶藏」,尋找西安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軌跡,「穿越」時間長河,去看看新中國成立70年來,西安發生的那些事兒。

同時,我們也會帶領讀者重溫老報紙,看看一代又一代記者,對西安70年來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生動記錄。

第十六期

品西安年俗變化

探古都時代變遷

提起過年,不同年代出生的西安人心中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解讀。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幾乎所有商品都是嚴格憑證、憑票、定量供應,大家使用票證採買張羅過年的吃食,春節市場大部分商品數量總體較以前有所增加,但依然遠遠談不上充裕;步入新世紀,在父輩人的眼裡,新年可能就意味著紅彤彤的對聯、喜豔豔的門神、熱騰騰的團圓飯、樂融融的全家福;而在小布這樣90後的眼裡,過年意味著搶紅包、集五福、網絡春晚……

70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但在西安人的年俗裡卻是滄海桑田。70年的變革與發展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在給百姓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給傳統年俗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60 、70年代

「吃飽穿暖」就是「好年」

老西安人講究「寧窮一年,不窮一節」,這個「節」單指春節,不與其它節日混同。

陝西農村一帶的過年,是從農曆臘月初五就拉開了序幕。臘月初五「煮五豆」,寓意五穀豐登,來年能有好收成,「吃五豆」也是享受一年來辛勤的勞動果實。一直到吃了二月二的「箕子豆」,老西安人的「大年」這才算過完了。那個年代,春節可是西安人最熱鬧、最古老的傳統節日。

1957年2月12日《西安日報》刊載了一篇名為《長安燈市口佔》的打油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節日習俗。

長安燈市口佔

(作者 許伯方)

樂事新年喜不勝,木頭市口人層層,長安自古春到早,爆竹聲中喊賣燈。花燈叢裡泛遊人,燈好人誇式樣新,個個葫蘆紅如火,家家爭買送麒麟。一夜春從爆竹來,千紅萬紫滿街開,不標明碼燈無價,未貼謎兒就費猜。花團錦簇擁人行,斷續歌聲正月正,想像元宵燈火夜,光明祖國更光明。

那時的西安和全國一樣,正在大規模建設時期,生產力還不是很高,主要產品為棉紗、棉布等輕紡類以及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產品結構單一,很多居民的生活還徘徊在「溫飽線」。因此,那時「吃飽穿暖」就是「好年」!

|1959年1月,西安市雁塔區公社社員領工資。王凌 攝|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老百姓攥著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應站門口通宵排「長龍」搶購年貨的場面,曾是春節前的一道景觀。以後,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我市經濟水平的大幅提升,商品物資逐漸豐富,年貨的品種增多了,年貨的結構變化了,老百姓過年也越來越有滋味了。

|群眾在公共食堂吃年夜飯|

80、90年代

鑼鼓喧天嗩吶齊鳴好熱鬧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西安經歷了三次消費升級: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初,以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為代表的「老三件」;第二次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新「三大件」為代表;第三次是從本世紀初開始以汽車、住房、通訊設備為主導的消費升級。消費檔次越來越高,品牌消費趨勢更加明顯,市場購買力向名優品牌傾斜。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1981年1月5日《人民日報》發文稱讚:「西安日益成為具有歷史特色的世界遊覽勝地。」那時的西安,逢年過節,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1982年2月11日,《西安晚報》刊載了《「年景好了,過年也熱火!」——我市農村春節文娛活動勝過往年》一文,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時民間藝術表演如獅子、龍燈、竹馬、旱船等精彩演出盛行,呈現出一派五彩繽紛的喜慶景象。

以下是報導的部分內容:

正月十五日中午,紡織城工人俱樂部燈光球場鑼鼓喧天,嗩吶齊鳴,高蹺多姿引人,五千多農民群眾、職工和學生,高興地觀看了灞橋區首屆民間鼓樂調演大會。隨後,由三十多人組成的高蹺隊在鑼鼓和爆竹聲中,喜氣洋洋地走向街頭,受到成千上萬群眾的歡迎。只見老大爺邊看邊捋著鬍子笑,老太婆拄著拐杖跟著瞧,兒童們前呼後擁跟著。

|1996年西安南門外。過年了,孩子需要一個面具|

步入新世紀

個性年盛行 年味更添時尚

步入新世紀,西安經濟邁上新臺階,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年俗文化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2019西安市迎新春鑼鼓大賽|

從過去的「殺年豬、做年糕、放鞭炮」到如今的「看春晚、搶紅包、集五福」,這洋溢著時代氣息的年俗變化隨著社會在發展,隨著時代在變遷,年俗文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新換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承載的文化意義與精神內涵卻依然鮮活。在點滴鮮活的變化中,人們真切地捕捉到希望,感受到力量。

|漫步西安街頭,在花燈中感受古都新變化|

歷史上的春節曾擁有諸多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俗禮儀。從臘八開始,經過掃塵、祭祖、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拜年、逛廟會,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賞花燈。而如今的年俗活動被簡略化,有些內容正在消失。

但是,演變出的是流光溢彩的燈光秀,以及更隨心的新年旅行。統計顯示, 2019年春節假日,西安人氣火爆,共接待遊客1652.3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4.78億元,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位列全國前三,可以說,借著第二季「西安年」的節慶文化IP,「西安年」交出了一份成績斐然的成績單。

|外交官們在2019雁塔區文化大拜年暨新春戲曲音樂節現場體驗民俗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西安年」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我市旅遊不僅一躍跨入全國旅遊第一方陣,還為海內外遊客奉上了一場「最正宗、最有味、最夢幻、最幸福」的節日盛宴,一個國內獨具中國特色、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的嶄新城市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科技範十足的燈光秀增添古城新魅力|

近年來,我市各旅遊景區認真挖掘春節傳統文化,「遊景區、品文化」、「賞花燈、逛廟會」、「耍社火、吼秦腔」等假日旅遊產品供給充足,為中外遊客提供了春節假日旅遊盛宴。溫泉旅遊、冰雪旅遊、自駕遊等新興旅遊業態成為最大的亮點,帶動了旅遊產業發展,也為年俗文化注入更多內涵。

|2017年1月27日 《西安晚報》 截圖|

西安年,越來越有趣,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具有科技範,越來越有夢幻感……更多的人和小布一樣,越來越愛過年了!

從敲鑼打鼓吹嗩吶

到流光溢彩燈光秀

西安人年味和年俗的演變

正折射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從傳承保護到繼承創新

西安日益增長的文化感召力

讓中華傳統年俗文化

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唐芸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曦)

來源:西安發布

相關焦點

  • 西安年·最中國 | 「神奇」的初九 一起來聽最有趣的年俗故事
    今日初九今天是新年第九天,大年初九在我國人們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數"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數字那麼今天又有什麼有趣的年俗呢?快戳↓↓的音頻一「聽」究竟吧主播小克和小雪繼續用青春的音色為你解鎖今天的年俗一起來聽↓↓↓"九"作為數不同於一般的數字,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一種神秘的數字,它起初是龍形(或蛇形)圖騰化之文字,繼而演化出"神聖" 之意,於是中國古代歷代帝王為了表示自己神聖的權力為天賜神賦
  • 西安扇子哥街頭畫鼠年年畫,說起傳統年俗文化扇子哥兩眼放光
    1月21日,臘月二十七,西安書院門,西安扇子哥席地而坐,畫鼠年年畫,遊客和市民被扇子哥筆下活靈活現,寓意深厚的鼠年年畫吸引,紛紛用手機拍攝著扇子哥和他的鼠年年畫。說起自己筆下的傳統年俗文化,扇子哥兩眼放光。
  • 中國年·看西安 | 西安周邊特色美食攻略來了!過年就吃這些了
    西安作為「國際美食之都」「亞洲十大最佳小吃城市」特色美食種類豐富如果你還沒有想好年夜飯做哪些好吃的就來看看小布的這份《西安周邊特色美食攻略》吧特色美食已經熱乎乎呈上桌啦擺湯麵擺湯麵是鄠邑區著名的麵食小吃,它和「大肉辣子」同屬戶縣兩大著名風味特色小吃,併入選中華美食名小吃序列,距今70年歷史。擺湯麵最重要的就是那碗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本地獨特的臊子,再配上特色陳醋,放入炒好的豆腐,雞蛋餅絲,上面漂滿切碎的韭菜葉、蔥花。吃時,夾一小箸麵條,放入湯裡擺一擺,然後再吃,故名「擺湯麵」。
  • 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鋒鈞:聽青壹坊文化盲盒講唐朝故事
    一夢千百年,夢回大唐朝! 青壹坊文化盲盒的「遇見長安系列」是以唐朝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唐朝的歷史人物為題材的一款文創產品,特邀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鋒鈞擔任文化顧問,將盛唐傳統文化與文創「潮」元素完美融合,再現盛唐的繁榮盛景。
  • 「保障城市生命線 今年我們在杭過年」系列(四)新年話年俗 記憶深處難忘的「年」的故事
    記憶裡美好而有趣的家鄉情結,絕對少不了過年,貼春聯、做年糕、放鞭炮……而最難忘的還是那些獨具家鄉特色的美食、遊戲和溫情。智慧運維分公司2月13日上午組織「留杭」人員召開「新春交流會」,送上關心關愛,讓「留杭不孤單、留杭也精彩」,大家暢聊家鄉年俗。
  • 聽·西安丨高鐵轉機旅客可在西安北站提前託運行李
    今天是2020年1月21日星期二(農曆臘月廿七)多雲轉陰 -1℃~9℃《聽·西安》欄目每天清晨與大家見面陪伴你的上班路放鬆雙眼,邊聽邊動讓《聽·西安》陪你開啟美好清晨時光吧今日要聞聚焦(記者 拓玲)◆ 去年全省實現GDP近2.6萬億元 增長6.0%1月20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9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5793.1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分別高於上半年和前三季度0.6 和0.2個百分點。
  • 西安傳奇人物牽手鷹牌陶瓷20年的那些光榮故事
    如若你聽到關於他的故事,就像是聽到一個被塑造出來的傳奇人物,但故事非虛擬,事實便如此。 時至今日,張茂林還記得連央視「走進西部」欄目組都到達西安採訪了鷹牌陶瓷,陶瓷展廳引起行業內外的轟動,無疑也奠定了鷹牌陶瓷在西安的地位,從此鷹牌陶瓷便成為西安市場的領軍品牌之一。 引以為豪的回憶,讓張茂林就這些年代理西安鷹牌陶瓷的過程在腦海中「走」了一遍:「1999年,鷹牌企業轉制,原來的分公司制改為經銷商制。
  • 西安裝配式_2020年西安裝配式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2018年度,裝配式建築會是各地建設工作的重點。本文匯總了最近國家及部分省市出臺的政策,以供讀者參考。 北京市 目標:到2018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
  • 我把高新「名校+」的故事講給您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名校+」教育...
    為展現高新教育在「名校+」工程推進過程中的教育收穫及成長,高新區教育局舉辦了「我把高新『名校+』的故事講給您」徵文活動。這些故事裡有老師的成長,有學生的心聲,有家長的喜悅,有高新區「名校+」教育聯合體攜手前進的溫暖……故事雖小,但真正能影響人的教育往往就蘊藏於這些很小的故事中。
  • 2021,讓我們相遇在西安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21我願與你這樣相遇在西安期待與你相遇在滻灞河畔春風拂面,楊柳依依是冬去春來詩意的見證期待與你相遇在青龍寺遺址公園滿園盛開的櫻花是你眼中最美的風景期待與你相遇在太平森林公園漫山遍野的紫荊花是大自然最美的饋贈期待與你相遇在大唐不夜城熙攘繁盛的醉美夜景裡是最濃鬱的人間煙火
  • 西安處處有故事|灑金橋:西安人的美食「金」街
    1982年,在何家村邠王府遺址就曾出土過開元金幣。坊間的傳說更加精彩!有說李姓兄弟在此遇上石頭變金子,也有說灑金橋在清朝有很多沙姓人,當時街上還有一座橋,叫沙家橋,後被誤傳為「灑金橋」。「長安有個灑金橋,灑金橋住了個員外本姓金……沒料想回來的路上拾了這麼大的一蛋蛋金!」秦腔演員孫存蝶在《拾黃金》裡表演的一個叫花子拾到黃金的故事,據說也源自灑金橋。
  • 西安醫學院2020年新年賀詞
    西安醫學院2020年新年賀詞 2020-12-17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2年前的一張發票,記載了西安開元商城的輝煌
    12年前的一張發票,記載了西安開元商城的輝煌。今天早上在找東西,無意中發現這張發票,速速打開看看,噢!原來是2008年9月27日,在西安開元商城給老公買179塊錢剃鬚刀的票,12年過去了,這張發票字跡還很清晰。
  • 原來你是這樣的西安(市井篇)
    」「鐘鼓樓、碑林、古城牆」……其實拋開對西安的固有印象當我們走進這座城市時就會發現她和印象中不太一樣——興慶宮公園興慶宮公園建於1958年坐落在西安交通大學北邊因在唐代皇宮興慶宮遺址上修建而得名興慶宮公園承載了幾代西安人的美好記憶
  • 鍾情西安 最愛滻灞!砂之船(西安)奧萊的前世今生~
    周邊環境日趨成熟,毗鄰西安金融商務區、領事館區,商務氛圍良好。更為重要的是,砂之船(西安)奧萊符合滻灞生態區產業發展導向,對西安乃至整個陝西商業配套完善將起到積極作用。  今天  滻灞君帶小夥伴們  一起走進「她」成長的點滴故事  Let`s go!
  • 2021年全面開掛!西安馬上有這些大變化
    西安外環高速公路南段 西安外環高速公路南段 全長70.16公裡> 預計2021年底建成通車 屆時,我們將擁有一條 環繞大西安都市區的新環線
  • 「娘家人」@你: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2021請留在西安過年
    「娘家人」@你: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2021請留在西安過年 2021-01-1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4本描寫西安的小說內容更深刻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裝臺》又一次讓西安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同樣的特色小吃和富有地域特色的語言讓人們了解到了西安的另外一面,我們這裡不僅有大唐不夜城,還有充滿煙火氣息的城中村和小人物。小說雖然故事壓抑,但對於西安城的描述卻是十分出彩的,讓人們在閱讀小說的同時也了解到了這座城市,褪去了漢唐的輝煌這座城市依然倔強的前行著,雖然少了些許往日的榮光,但依然處處有故事。
  • 52個西安愛情故事
    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在這座城市發生,恰逢5月20日,520,我們收集了52個西安愛情故事,想在這裡與你分享。有苦有甜,有笑有淚,件件真實,希望通過這些故事,還原這座城市有關愛情最初的樣子。(以下均為真實故事,並取得當事人同意後發布)我愛你,因為你值得。但如果我不愛你了,也請你不要怪我。1.
  • 過年最適合帶回家的西安特產
    轉眼已到年關,華寶一邊糾結咋能趕上春運大潮,一邊糾結該帶點啥回去給爸媽!四處問了好久,終於get到西安這些春節必購的「年貨」清單!每年臨近春節返鄉~最煩惱的不止春運搶票更是搶到票之後,拎些啥回家最好?今天華寶就給大家盤點那些過年必帶回家的西安特產~(為柿子餅瘋狂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