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發育時期:
好,終於到了青春期了!雌激素的分泌讓女性開始變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胸部增大屁股長肉,曲線也有了,同時處女膜這塊小肉肉也開始慢慢變寬增厚,洞洞也開始變小了。
女性和男性不一樣,有了陰道就直接把內部器官(子宮卵巢等)直接通到外部了,所以此時的處女膜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避免大量有害細菌什麼的鑽空子進去,以保護生殖系統和生育能力。可以說是第一防護(和有部分人說的保鮮膜的作用類似但沒那麼薄,貌似陰毛也具有防護功能)。第二道防護就是陰道黏膜釋放的酸性物質和陰道黏膜褶皺。
成年時期及以後:
青春期過了,整個人身體發育成熟了有力氣了真是倍兒爽~成年女性的處女膜厚度大概在1——2毫米,樣子也各不相同。
然而處女膜的厚度韌性孔的大小每個人都不盡相同,極少一部分女性從出生就沒有處女膜,也有極少一部分處女膜沒有洞,被稱作「石女」,是需要通過手術開孔的(不然大姨媽不能出來串門啊!)
性生活會讓處女膜破裂(是破裂啊而不是捅開!),根據每個人的形狀大小厚度韌性,出血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就是幾滴血一小片血甚至不出血。篩子狀、傘狀之類的疼痛感強烈容易出血;而傘狀、環形狀則痛感少不易出血。
另外,有的女性她的膜比較厚,或者你們的性生活比較溫柔,或者你的JJ比較小...這種情況下處女膜是有可能不會破裂的。甚至有人在發生了好幾次性關係之後才會破裂。
除了性生活,生活中很多行為都可能(是可能啊不是一定!)會引起處女膜破裂。
運動方面,例如騎馬、跳高、劈叉跳舞、騎自行車(23333自行車躺槍)等等;
其他方面,例如自慰、使用內置型棉條衛生巾、陰道用藥、幼兒好奇玩弄等等。
總之膜較薄或是不當心都會莫名其妙地就破裂了...
當然如果你小心點自慰或是使用內置棉條等等,也就有可能不會損傷處女膜。
所以說,其實醫生也並不能證明一個人究竟是不是處女,醫生只能證明處女膜有沒有受到過損傷。
我記得以前一個新聞就是:一個13歲小女孩腹部有些疼痛,家長帶去檢查出疑似宮外孕。但是她死不承認自己有過性生活,醫生就沒繼續給她進行B超啊腹腔鏡等檢查,最後差點送命。這也恰恰證明了,單單憑看到的處女膜有損傷就斷定她發生過性生活,連醫生都沒辦法說準。
如果你懷孕了要生孩子(順產)了,胎兒經過陰道,處女膜的損傷會更加嚴重,最後就留下一點肉肉,也就是處女膜痕。
絕經期及以後: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個器官都不如以前了,再加上絕經後雌性激素水平的下降,處女膜就會更加脆弱了,甚至慢慢退化消失剩下一點肉肉啊細胞啊。
所以,只要你長了處女膜,處女膜其實是相伴你的一生存在直到消失(大部分人一輩子到壽終正寢都存在著)。並非「第一次之後處女膜就沒了」,她還在,她一直都在,只是有些損傷或鬆弛了而已。
那處女膜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除了以上我從生理角度來講的,起到對身體的保護作用之外,從性選擇理論以及物競天擇的方面上來說,是有一個篩選優質基因的作用。
遠古時期,人類的性行為比較混亂隨意和暴力的。那時期的人類性生活在發育期間就會開始,在性交的時候,性能力底下的,因為處女膜這層關卡,進去不了就沒辦法繁衍後代。所以為了防止基因不好的人佔有健康的女性,就有了這個膜的存在。
當然,這個說法並沒有被完全證實。就算證實了,也和所謂了「驗證是否是處女」沒有關係,因這恰恰是女性選擇男性的過程。所以不應該叫「處女膜」,而應該叫「篩選優質JJ膜」。
處女膜=處女?
也是因為古代的人類性生活較早,多數女性在第一次會有「落紅」的情況發生,所以從而讓男性以為「落紅」就是處女的象徵,也因此讓很多男性有了「處女情結」。所以陰道前膜這塊肉,也被叫做「處女膜」,雖然和處女並沒有太大關係。這不僅僅在中國,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甚至會有婚前檢測「童貞」之說。
甚至有人說,人有處女膜就是用來檢測處女的...那我要告訴你,不只是人類才有處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