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為首次住院的患者「帶路」,智能評估提前預警住院患者的潛在護理風險,「二維碼小卡片」讓患者隨時掌握健康知識,個性語音機器人為出院患者做電話隨訪……如今,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大量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時下最「熱」的高新技術被應用在護理服務上,實現了患者從入院、治療到出院的全流程「智慧護理」。
■來院就診
可愛機器人為您「帶路」
在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開診之初,一個憨態可掬的門診智慧機器人,給不少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在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的消化科病房,又多了一個大肚子的可愛機器人。目前,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路帶領著新入院的患者、家屬逐一參觀病房、護士站、醫生辦公室、餐室等,幫助他們熟悉醫院環境。機器人肚子上的屏幕,還可以播放健康宣教小視頻。
「讓機器人帶著患者做入院環境的介紹,就能把護士解放出來,去做疾病護理和健康評估等更加專業的工作。同時,這種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患者對醫院的隔閡和對疾病的恐懼。」 北京友誼醫院護理部主任駱金鎧透露,目前這款機器人還在試開發階段,僅在消化科進行試點。
過去,患者外出檢查都是靠門口的安保人員放行。未來,這款機器人還有望開啟人臉識別功能,負責記錄患者進出病房等情況。
■住院評估
智能打分最快只要五分鐘
在友誼醫院,患者入院之初,護士就會對其進行精準護理評估,找到一些潛在的護理風險,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從而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駱金鎧介紹,過去在對患者進行專業護理評估時,需要護士自行記錄患者的情況,現在只要登錄個人帳號,系統裡會自動提示每天需要為患者評估哪些內容,並彈出相應的標準化專科護理措施及健康宣教內容。醫院推出了一套智能患者護理風險評估系統。患者初入院時,電腦就會自動抓取患者的病歷信息,並根據其年齡、疾病等詳細內容,自動彈出一系列評估量表,分別從患者生活活動能力、壓力性損傷、疼痛等方面給出一系列的護理風險評分。只需5到10分鐘,系統就會根據得分將患者分為高危、中危和低危等等級,進行自動預警。
在護士站的大屏幕和患者床頭的顯示屏上也會有不同顏色的亮燈提醒,醫護人員可以直觀地了解患者的潛在護理風險評估綜合得分,比如紫色代表高危患者,紅色代表中危患者。對於病情,也進行分級護理的級別確定,並有不同的顏色提示。這種智能化的顏色區分展示,有效解決了原有懸掛風險標識識別度較差、專科性強導致患者及家屬參與度差的問題。
■隨時宣教
「二維碼卡片」領跳減肥操
掃碼點開減重「二維碼卡片」後,一段熱辣的改編版《卡路裡》和真人視頻立刻開啟。「努力你要努力 你會變成萬人迷……」而視頻中跟著音樂節奏舞蹈示範的,正是曾經減重成功的患者。
目前,友誼醫院像這樣的宣教「二維碼卡片」共有98個,涉及31種疾病,內容包括藥物和飲食指導、手術介紹等。而且,所有的「二維碼卡片」都是護士們自己設計、製作的,其中不光有圖文並茂的講解、展示,還有漫畫故事、動畫視頻以及趣味的H5頁面。比如骨科「二維碼卡片」裡,就有針對不同肌肉群的訓練教程。以麥肯基腰背訓練為例,掃碼後點擊「伏地挺身減輕腰背部疼痛」,會立刻彈出動作要領:「俯臥,雙手平放於身前,手肘在肩下方,用手臂的力量將軀幹向上推起,保持姿勢30秒,然後回到起始姿勢。重複3至5次,每天3組。」同時畫面中還有一個模擬人進行動作演示,並伴有音樂指導。
過去,醫院的健康宣教內容多是紙質海報、活頁,雖然實用卻不易攜帶,有些宣傳折頁也容易丟失。如今,在友誼醫院的護士站裡,可以看到諸如「老年預防高血壓」、「居家預防壓力性損傷」、「哮喘藥物的應用」等整齊碼放的「二維碼卡片」,患者遛彎兒時經過就能掃碼觀看,並保存在手機裡,非常方便。
■出院隨訪
打來電話的可能是蠟筆小新
「您好,這裡是北京友誼醫院住院隨訪中心……在您出院時我們指導您要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飲食,您做到了嗎?」目前,從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出院的患者,都會接到這樣的隨訪電話,而患者電話對面的人很可能是機器人。
病人在出院時往往還遺留了一些護理問題。友誼醫院專門做過一次調研,發現有52.1%的患者在出院回家後有醫療護理需求,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為此,友誼醫院推出了延續護理服務,即在患者出院7日內進行護理隨訪,進行居家護理指導,隨訪率100%。
過去,電話隨訪都要靠護士人工撥打完成,費時費力不說,如果護士記不全患者的病情和出院時存在的護理需求及問題,還要查閱病歷。於是,醫院開始嘗試將人工智慧元素融入到隨訪中。起初,病房的責任護士在為擬出院患者進行出院指導時,會將患者的病情、後續就診需要等輸入移動護理終端,系統會生成為患者量身定製的出院隨訪單,並自動列出當前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藥物、飲食、運動等多個維度。
在隨訪當天,電腦系統會把當天所有需要隨訪的單子匯總,推送到住院服務中心的護士工作檯上,住院服務中心護士「照單」操作即可。
當這個「智能隨訪單」高度準確後,智能化進一步升級,友誼醫院又開始思考解放護士,把所有隨訪可能涉及到的問題進行搜集、整合。目前,整合的累計8000多個問題,基本涵蓋了所有疾病涉及的居家護理問題,且全部設計成一問一答的對話。至此,智慧機器人隨訪開始啟動。由於機器人前期已經學習了所有的問題,並能自動讀取隨訪單,所以當病人提問時,機器人可以自動回復、解答,一部座機可以同時撥打30個隨訪電話。對於個別超出機器人解答範圍的問題,醫院專門設了兩個人工坐席,由護士接聽電話,不斷充實資料庫。
為了提供更加貼心的人性化服務,友誼醫院在採用人工智慧系統隨訪時,還將機器人的聲音全部模擬成了真人聲音。駱金鎧透露,「下一步,我們希望機器人面對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群時,會轉換不同的聲音,比如患者是兒童、青少年時,可能採用類似蠟筆小新那樣充滿童趣的聲音。」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劉歡 蘇天是 攝
流程編輯:tf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