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最難學科,很多學生覺得像天書,但卻被高考格外看重

2020-12-07 思思老師教育說

高中的學習是學生最艱苦的一段學習歷程。與其他的階段相比,高中階段不僅學習的內容比較難,學習的強度也大。所以,想要學好每一科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總有一科「拖後腿」,導致整體水平降低。有60%以上的高中生都有偏科的苦惱,這60%的學生中大部分偏科的都是物理。

物理與生活的聯繫很密切,時刻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同於生物,物理更多的是抽象的,虛擬的。比如我們熟悉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電磁場,速度等這些看不見摸不著卻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這些虛擬的東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所以,這讓物理的內容更加難以理解。尤其對於喜歡主觀思考的感性女生來說,物理,就像天書一樣,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含義。

這樣抽象的物理也被稱為高中「最難的學科」,是很多高中生的劣勢。更是高中生最不想面對的學科,希望趕快把這個學科取消,不再受到物理的煎熬。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物理不僅沒有取消,反倒被高考格外重視。

新高考模式系下,物理成為必選科目之一

在2020年的高考中,就已經有很多的高中實行了新高考模式。為了讓學生全面發展,新高考模式為「3+1+2」。「3」就是必選的三大主科語數外,「1」就是在物理和歷史選擇一門,「2」就是剩下的四科任選兩科。

面對這一現狀,現在的學生在高一就要開始選科選考。這讓學生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不知道怎樣選擇才是最正確的。

如果將這些學科進行排列組合,我們將得到12種結果。「1」就是物理或歷史。為了能在日後更好的就業,如果你不排斥物理的話,那麼建議你選擇物理。很多報考大學的學生都可以明顯地發現,在專業選擇上,理科的學生往往具有更多的話語權。雖然現在不實行文理分科,但很多專業也要求學生高考報考時必須學習相關理科,才會符合報考要求。因此,物理雖然難但不建議放棄。

新高考模式下看物理,理智選擇加組合,輕鬆逆襲學霸考高分

組合一:物化政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你具有理科思維,那麼就選擇物理。不僅在專業選擇上具有優勢,在今後的就業上也擁有更多的機會。化學是除了物理以外,在理科中專業涵蓋率是最高的。想學醫的同學要注意了,好的醫藥大學都會要求學生在高考選考中選擇化學,有這方面意向的同學化學是一道必選題。

選擇物理和化學的學生基本上可以報考所有的理工專業。如果你生物不好,可以選擇政治。政治是一個比較主觀的學科,不用每天像「寫論文」一樣長篇大論。所以,如果你不喜歡天天背誦一些長篇大論的文章,政治完全可以根據一些主觀思維來回答相關的內容。政治沒有非常標準的答案,不像數學題,對錯分明。而且由於摻雜了主觀思維的答題方法,在分數上政治也不會拉開很大的差距。

組合二:物化地

如果你是理科中的「戰鬥機」,處在智商金字塔的頂端,那你就不用選擇地理了,物化生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如果生物不好,又不喜歡需要論述的政治,地理就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地理被劃為文科,其實地理更加側重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畢竟一張地圖,不能全部都背下來,更多的是運用自己的思維去記憶。

所以,不喜歡生物,就選擇地理,運用理科生較強的邏輯,在地理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什麼樣的學生擅長物理的學習?

擅長物理的學生都頭腦靈活,喜歡舉一反三。因為物理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對模型以及模擬狀態下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班級裡學好物理的往往都是那些「不用功的學生」。他們看起來活潑好動,有著自己的小心思,平時不像其它同學實行「題海戰略」卻總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他們不是「上帝的寵兒」,只不過是這類學生擁有的聰明才智,更多地體現在物理上,喜歡物理,更加願意研究物理,即使其他科成績平平,但卻是物理考場上的「考神」。

高中的學習成績關係著每位學生的未來,一定要做出最好的選擇方案來應對高考,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做對了選擇,學渣也能逆襲,反之,學霸也會變成「炮灰」。正確看待每一門學科,才是成功的關鍵。

今日話題】物理是你高中「拖後腿」的學科嗎?#教育分享官#

相關焦點

  • 被稱為高中「最難」學科,超一半學生想放棄,但高考選報時很重要
    文/美美說教育 2020年的高考,被稱為是歷史上「最難」的一年,不過也是傳統高考最後一年的考試,從2021年開始,就會有大部分的省市,開始採用新高考的模式進行考試了。
  • 如果高中取消一門學科,哪一門最先被踢出去?學生一致認為是它
    那麼如果能在這其中取消一門,作為學生黨你覺得哪一門會最先被踢出去?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哪些學科最有可能被踢出去?數學數學被踢出去的可能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太難學了,因為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表示「腦袋不夠用」。的確想要學好數學,光靠努力是不夠的,基礎要打好,還要學會舉一反三,而數學卻不是最先被踢出去的學科。
  • 高中學科難度係數排行,英語位於第2,榜首實至名歸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高中階段各學科的難度係數排行,同學們可以做個參考,尤其是那些需要面臨新高考模式選科的學生。 一些學生最頭疼的部分就是記憶、配平化學公式,還有一些同學則是對化學推理題比較頭疼,所以化學這門學科也是排在了排行榜的第五位。
  • 高中學習難度係數比較大的學科,數學成功「擺脫」首位,政治上榜
    文/小皮球說教育 進入高中之後,同學們的學習似乎變得更加緊張,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目標,想通過高中的學習,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而每年高考過後,都會有很多學子考上一些名牌大學,成為同學們眼中羨慕的對象。
  • 高中學科「難度係數」排行,數學不是榜首,英語僅排第2
    很多的學生都不願意選物理,但是物理卻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一些省份為了完善高考模式,不分文理實行了3+1+2模式,三門課程大家都明白,必選的一門課程是在歷史和物理中任選其一,2的指的是在其他的剩餘4門學科中任選兩門。新高考來臨之下,各大學科的受歡迎程度究竟如何呢?
  • 高中時期偏科怎麼辦?哪門學科偏科難補?聽聽班主任怎麼說
    哪些學科偏科難補呢? 第一個、數學 其實在很多人眼中數學並不難,也是很容易提高成績的學科。在個人眼中,高中數學成績提高的是最快的,也是最容易提高成績的。那麼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數學成績最難提高呢?
  • 學生黨「偏科」哪一門最難補?學渣說是英語,學霸:你說的對!
    學生黨「偏科」最難補習的幾門功課 Top.1數學 其實很多高考時候學「文科」的考生,多半都是因為數學「太難了」,除了要將大量的公式靈活運用以外,還要有超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推理能,學數學必須要有靈活的頭腦,光是死記硬背很難提高成績。
  • 新高考存在新問題,選不好學科中等生成學渣,物化生並非最優選
    新高考模式下,推薦幾種選科組合:第一種:歷史+化學+生物對於傳統的文科生來說,學好物理非常難,這種學科組合針對物理不好的學生。物理不好就不要選擇物理了,否則學習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障礙。其次學生還要具備理解以及記憶能力,政治和地理這兩門科目對記憶力、理解力要求高。這樣的組合比較合理,其次覆蓋專業也很多,考生可以根據自身狀況來選擇。物理保證了學生日後能夠選擇更多專業,有的學生覺得政治和地理要比生物和化學簡單一些,此時可以選擇這種科目組合。
  • 很多學生想問高一的成績能決定高考的成績嗎
    對於這個很多學生都關心的問題,個人覺得雖然高一的成績不能直接決定高考的成績,但50%還是能佔到的。毋庸置疑,高一各學科與初中各學科學習方式變化大,從難度上講也是階梯式增長,如物理、化學、數學,尤其是數學,跟初中銜接不大,所以難度顯得特別大,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顯得特別難,但這是整個高中三年的基礎,沒辦法調整順序,所以,明知道數學的難度非常大,但由於它是基礎內容,只能放在這個位置講,所以高一新生一開始就必須作好攻堅克難、迎接變化的心理準備,而其中最難的應該是高一開學到期中考試
  • 新高考模式,這2科入選學生最想選的科目,學生:因為容易拿高分
    文/木木寶貝育兒記 今年的高考剛剛結束,又有一批學生要進入高中為高考努力,然而在未來的一年裡,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實行新高考政策,其實新高考政策的實施,就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更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這樣就能在高考當中獲得更高的分數,未來也能有更好的發展
  • 如果高考取消一門學科,你希望是哪一門?家長和學生選擇幾乎一致
    讀書是一個學生最重要的事情,可是,看著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重,有些家長甚是憂愁,討論起是不是該減負了。前不久,有一個關於「高考減負」的帖子討論得非常熱鬧,有人提出「如果高考要取消一門學科,你希望是哪一科?」家長和學生選擇幾乎一致。
  • 新高考6選3,最容易犯錯的3個地方,很多學生會中招!
    在這篇文章裡,筆者以自己兩年以來從事高中「生涯規劃」和「選課指導」的經歷為例,總結了高中生「6選3」最容易犯錯的3個地方,希望能夠給朋友們一些借鑑。1.以為興趣很靠譜在我現在所帶的高二「物生地」組合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完全向物理繳械投降了。
  • 為何高中數學經常130、140,而學大學數學卻感覺智商不夠用?
    高中數學130、140,為何到了大學就不行了呢?很多人為何不行了?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高中數學太簡單估計看到這句話,很多學生想砍我:什麼?高中數學簡單?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了不到100分,你竟然說簡單?
  • 高中生是不是「潛在學霸」,哪個學科成績能看出來?很多人答錯了
    ,也很難答對,閱讀理解中有很多單詞沒見過,猜錯詞意,後面的題就會出錯。 英語也成了最拉分的科目,成績好的同學,能快速找到學習方法,摸清做題思路,理解能力強,成績一直保持領先,基本功紮實,高考正常發揮,就能有不錯的成績,其他學科使點勁,考一個不錯的大學很有希望。
  • 新高考「3+1+2」模式,這個學科老師很「搶手」,不是物化生
    新高考「3+1+2」模式,除了語數英三大主科不變,政史地和物化生都有變化,「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必須選其一,「2」指的是其餘4科,任選兩個組合,純理科組合選擇人數偏少,難度真的很大,但有一科很特殊,選擇的人數很多。
  • 差生說是英語,學霸:這科更難補
    文/小曼聊育兒 高中階段,或許是學生黨最難熬的階段,知識內容多,跨度大,很多同學在學科上的優劣都凸顯出來,初中時,彼此差距不大,進入高中,差距開始慢慢增大。
  • 那些在大學中,學生容易「掛科」的科目,學生:掛柯南也幫不了我
    大學中「補考」比考試還難的學科在大學中期末考試中「掛科」,在後期都還有補考的機會,但是有一些科目雖然給你補救的機會,如果補考不過的話,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可是在大學中,有一些科目的補考可比期末考試難多了,甚至有學生表示:「期末遇到這個科目,掛『柯南』都幫不了我。」
  • 2021新高考改革下,如何選擇學科組合?看專業覆蓋率
    關於如何選擇學科組合,變成了一件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頭疼的事。尤其是物理學科在高中所有學科中算是很難的,不選擇物理,就意味著很多專業以後不能選擇,損失太大,選擇物理,很多學生物理不好,也不喜歡學物理,聽不懂。
  • 新高考選科迷之組合:物理化學政治非良配,越學越難越後悔
    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學生通常是什麼樣的學生?物理、化學搭配「政治科目」的目的是什麼?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習難度在哪裡?高中政治真的與大學考研息息相關嗎?2020年新高考一分一檔表的數據,又能給我們提供哪些經驗與教訓?應很多家長的諮詢與要求,今天「新高考前沿」就詳細寫一寫這個組合。首先還是要強調一點,本文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
  • 高中生「偏科」,很多人都說英語難補,是噩夢,但其實是這門學科
    對於學生而言,高中階段的學習也許是最難熬的階段,不僅知識點多,而且各個學科之間的跨度較大,所以導致許多的學生出現偏科現象。生活中的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偏科現象,有的人數學不好,有的人語文差,對於大多數的學生而言,存在最多的偏科課目是英語。由於農村和小地方的英語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從小就導致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而有的學生是反感學習英語,這些都是導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