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年輕的夫婦,想給他們馬上快滿周歲的寶貝兒子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
可是,送什麼好呢?這對年輕夫婦一番思量之後,在一個早晨,夫妻倆換上工作裝,一人手拿一把鐵鏟,去自家院子裡開始挖地。
他們身邊的人看到了,十分驚奇,問:
「呀!請問,這是在挖什麼?」
「在挖一個坑。」年輕夫婦說。
「噢?」身邊的人聽到這個回答,有些難以理解,不知道這對年輕夫妻平白無故在院子裡動土挖坑是想幹什麼?但又不好老是追問,只好說:
「這樣多麼辛苦,讓我們來幫忙吧。何況,只有你們兩位挖的話,都不知道會挖到什麼時候。」
「謝謝,不麻煩你們了。」年輕夫婦回答說:「我們倆人慢慢挖,每天挖一點點,總會挖好的。」
這對年輕夫婦的日常工作很繁忙,只能在工作之餘,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去院子裡挖坑,這樣一天一天地積累下來,幾個月之後,他們的院子裡終於出現了一個四正四方的、挖得規規矩矩的坑。
年輕夫婦在這個四四方方的坑裡填入沙子---一個很漂亮的沙坑便出現了。
年輕的夫婦將這個由兩人親手挖出來的沙坑,送給他們心愛的兒子作為周歲的生日禮物。
這份禮物令剛滿一歲的小男孩快樂極了,每天都在沙坑裡拿著小鏟和小桶跌跌絆絆地玩沙子,那個沙坑帶給他的童年樂趣,就像沙子一樣多到數不清。
這對年輕夫婦,就是現在的日本天皇明仁和他的皇后美智子。
那個在周歲生日時得到一個小沙坑做生日禮物的小男孩,就是現在的日本皇太子德仁。
還記得這張「公主快跑」嗎?
日本皇室的育兒教育
「父母送給孩子最高的禮物,就是父母親手製作的手工。」日本著名媒體人松崎敏彌這樣寫道。
松崎敏彌從明仁與美智子訂婚的時代開始,就長年追蹤報導與這對夫妻相關的各類日本皇室新聞,以掌握有豐富的日本皇室採訪素材、和擁有冷靜客觀的觀察之眼而在日本媒體界深受好評。
在《德仁憲法》一書中,松崎敏彌詳細記錄了年輕時的美智子皇后在初為人母時的「育兒經」。
在談到皇太子德仁小時候的玩具和禮物時,松崎敏彌說:
現代富裕社會,孩子是父母長輩的心頭寶貝,只要孩子們說「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大人們就會馬上買下來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可是,作為皇太子的德仁,卻並不擁有這樣的幸運。因為日本皇室的習慣是:即使變破了的繪本、變舊了的玩具,也要求在修理之後繼續長期使用。
就連皇太子德仁開始上小學後,都是身穿父親明仁上小學時穿過的舊制服去上學。
雖然貴為皇室,但不允許接受來自國民任何形式的禮物。日本皇室這種節儉自律的習俗,源於當年昭和天皇的遺訓。
昭和天皇教導他的兒孫們說:皇族所有的一切,都源於百姓的稅金供養,故而一切物件,包括皇族孩子的玩具在內,都屬於「公有用品」,須得深加愛惜,不可隨意廢棄。
國內的某些二代
日本戰敗之後,實行「主權在民」的新憲法,天皇成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整體象徵。
不再擁有政治實權、成為一種「象徵」的日本天皇,雖然不再被神化,但仍是日本人內心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日本人很少會因為某一突發事件而樹立一個「臨時楷模」並號召大家一起學習,那是因為日本人擁有一個長期性的好榜樣----日本天皇和他的家族。
近年來,日本父母和學校培養教育孩子的種種事例,曾多次引起中國父母不小的震撼,紛紛感嘆日本人育兒有方,值得學習。
卻不知道,日本當今天皇夫婦的育兒經,卻正是普通日本父母學習模仿的榜樣。
(圖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