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大概每位家長,都對孩子體重有種迷之關注吧……只要有孩子的地方,那就少不了體重的「比試」,好像誰家娃更肉就更厲害,誰家孩子瘦就是沒養好似的。但孩子胖嘟嘟的,小嘴吃個不停,不一定是件好事。
1、長大以後根本瘦不下來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小時候胖沒關係,長大了自然就會瘦。真的會這樣嗎?世界衛生組織對兒童期肥胖與成年後肥胖的關係進行研究,發現6歲以前肥胖的兒童,大約有25%可能成年後超重;當肥胖持續到青春期,成年肥胖的危險性就增加到75%。
兒童期肥胖多為脂肪細胞增多(脂肪細胞的數量可不會自動減少哦),這種肥胖比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型肥胖更為難治。簡單理解就是,小時候很胖,即使長大瘦了下來,很容易導致再胖。
美國有檔真人秀《超級減肥王》,參賽選手都屬於嚴重肥胖人士。減掉最大比例體重的冠軍,可獲得25萬美元獎金。15季冠軍蕾切爾減掉了59.6%的體重,直接把自己從「肥胖」變成了「過輕」。
美國糖尿病、消化與腎臟疾病研究所凱文·霍爾的團隊在《肥胖》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他們取得了2009年第8季14名選手的許可,追蹤研究他們6年,得出了令人傷心的結論——
這些選手千辛萬苦減下的肉,絕大部分又長了回來。6年後,14人裡只有1個人成功保住了減肥成果,其他人全部復胖,有些人甚至比參賽前更胖。一日為胖子,終身為胖子,迅速瘦下來,還是「瘦胖子」。
2、成年後的各種健康問題
童年超重的孩子可能會較早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體內多餘的脂肪還會在肝臟內堆積,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是兒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單純性肥胖對兒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謝等均造成危害,並隨肥胖程度逐漸增加。
3、容易蛀牙
為什麼對糖果飲料嚴防死守,娃還是蛀牙了呢?問題可能出在孩子停不下來的吃吃吃上。含有糖或澱粉的食物在被細菌分解後,都會產生酸性物質侵害牙釉質,繼而引起蛀牙。比如:水果、餅乾麵包、穀物等。一天到晚不停嘴的孩子,牙齒長時間被浸泡在食物中,不蛀掉才怪啊。
4、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
肥胖的孩子,可能會被同伴取侮辱性的外號(小胖子),自尊心易受傷,產生自卑、抑鬱、不自信的心理。還可能因為體型臃腫,動作相對不靈活,在集體活動中採取退縮或迴避的態度。越胖越不愛動,越不愛動就越容易發胖。
孩子體重多少才算標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兒童生長標準——體重與年齡表可見:
▲男寶
▲女寶
部分媽媽可能不知道怎麼看,給大家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3歲的男寶,體重14kg
橫向年齡處對應3的地方畫一條虛線向上,豎向體重處對應14的位置畫一條虛線向右,看兩者交匯的點,約為14.5kg。落在綠線和紅線之間,即為健康。紅線和黑線之間為輕度肥胖(消瘦),黑線外為中/重度肥胖(消瘦)。
還可以根據孩子年齡計算體重是否標準:
6個月以內的寶寶:標準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0.6
7~23個月的寶寶:標準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0.5
2~7歲的寶寶:標準體重(千克)=年齡×2+8
一般來說,以同性別、同年齡為參照人群,當寶寶的體重在一般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以內的體重範圍都稱為正常體重。
超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0%」就是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50%」就是重度肥胖。
低於「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5%」就是輕度消瘦,低於「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5%」就是重度消瘦。
定期測量體重和身高,對早期發現寶寶超重和肥胖非常有效。當寶寶每個月體重和身高的增長遠高於以上的估算值時,就應該注意超重、肥胖的問題了,要積極尋找原因,而不能等到寶寶真正超重、肥胖以後再補救。
如何預防寶寶肥胖超重?
長身體的時候確實需要的能量和各類營養素含量比較高,但也應注意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的平衡,避免過度肥胖。
1、規律就餐
1歲以上的寶寶,每天以奶為主,3-4小時一次。餵奶粉的寶寶,爸媽別擔心寶寶體重不夠特意多喂,或將奶粉衝調得過濃。
2-3歲的寶寶。滿足一日350-500ml的奶,和三餐正餐,兩餐間吃1-2次水果。
3歲以上的寶寶,每天安排3次正餐,2~3次加餐。加餐以水果、奶類為主,搭配少量面點。正餐和加餐時間之外,儘量禁止零食 。
2、避免過度餵食
孩子吃飽後不想吃時,不要填鴨式強迫孩子吃,這樣就導致孩子胃容量增大,飲食量增加,營養過剩。
3、營養搭配,均衡飲食
除了穀物、奶製品,還有肉蛋禽魚、顏色鮮豔的果蔬、豆類等也是要保證攝入量的。各種膳食營養素的攝入量都應選定在合理範圍內。
4、多帶娃去戶外運動
除了給孩子定時定量吃東西,多帶娃去戶外活動活動吧。一方面轉移孩子對吃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多跑跑跳跳,讓胖寶寶動起來,把多餘的熱量消耗掉,運動能力也上去了。
總之,不要盲目追求寶寶的體重,總是招呼孩子吃這吃那的。即使孩子看起來瘦,只要體重是標準的就好了。健康最重要!
粉哥提示
《奶粉智庫》現已設置:|轉奶|客訴|吐奶|奶量|不喝奶|上火|便秘|腹瀉|綠便|斷奶|溼疹|乳糖不耐受|黃疸|過敏|發燒|積食|起泡泡|難溶|黑點|結塊|衝奶|營養素|益生元|益生菌|核苷酸|鈣鐵鋅硒|OPO|魚肝油|奶瓶|流感|厭奶期|奶粉選擇|等100多個關鍵詞查詢,您可以關注《奶粉智庫》(naifenzhiku)後回復關鍵詞查詢相應內容。
申明:本公眾號稿件來源平臺原創或網絡,若涉及版權,請與小編聯繫,收到信息後會在24小時內處理;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育兒諮詢:naifenliu;
商務合作:liuambit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