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6天的奮鬥,佳士得香港2020年七月拍賣11大專場收穫18.42億港幣,超越拍前高估價總和,誕生3件過億和23件超千萬成交拍品、13項世界拍賣紀錄。或許考慮到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戰等因素,佳士得調整了上拍策略,拍品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50%,但本季整體成交率高達88%(去年同期80.97%),這讓今年七月拍賣總成績與去年同期相差不遠,整體穩健。在藏家方面,全球買家通過網上管道積極參與拍賣競投,買家分別來自全球35個國家,22%買家為首次參與佳士得拍賣,網上登記拍賣人次增長47%,接近四分一買家為千禧新世代,實力不容小覷。
佳士得亞太區總裁龐智鋒(Francis Belin)表示:「本季拍賣總成交率超過88%,這一佳績不僅反映出藏家對當下藝術市場的信心,同時亦可見佳士得團隊專業準確的調配,以一眾藏家的需求為前提進行徵集,從而策劃出多場精彩拍賣所得出的結果。整個拍賣周競投踴躍,見證一眾國際藝術大師作品爭相創造新拍賣紀錄。在佳士得創意呈獻的【ONE:現當代全球聯合夜拍】中,亞洲藏家表現十分活躍,令人倍感鼓舞。此次拍賣網上登記人次激增47%,並有超過十萬人次網上收看晚間拍賣直播,體現我們通過科技不斷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增強互動的舉措進一步取得成效。」
常玉、趙無極等老將扛鼎現當代藝術板塊
大膽嘗試新銳藝術家迎合不同層面的藏家品味
現當代書畫板塊的表現一如既往地好,7月10及11日一連舉辦了三場拍賣「現代及當代藝術晚拍」、「現代及當代藝術日拍」以及「ONE:現當代全球聯合夜拍-香港」,三場總成交額高達967,864,000港幣,整體成交率高達94%,55%拍品高於拍前高估價成交,誕生2件過億14件超千萬成交拍品,10位藝術家刷新作品拍賣紀錄。
佳士得香港「現當代藝術晚拍」現場
時間回到7月10日晚,佳士得香港「現代及當代藝術晚拍」推出45件拍品,僅2件流拍,成交率95.56%,總成交6.07億港元。而5.13億港元的落槌價也遠超拍前3.32億-4.67億港元的預估,足見競爭之激烈。當晚還刷新了黃宇興、陳可、禤善勤、喬納森·查普林、哈維爾·卡勒加、梁春爾等6位藝術家拍賣紀錄。
這是佳士得新任晚拍主管何善衡的首秀,這位拍賣圈的「後浪」一上來就帶來了與以往佳士得晚拍完全不同的思路:更豐富的全球藝術家名單,大膽推薦新人(70後、80後甚至90後都應有盡有),更少的藍籌藝術家比例等嘗試,都讓這場拍賣充滿新鮮感。
常玉(1895-1966)
《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
油彩 夾板
110 x 60 cm.
1940-1950年代作
成交價:港元 191,620,000
刷新藝術家靜物主題畫作拍賣紀錄
當晚最高價是常玉《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從4500萬港元起拍,經過近10分鐘激烈競爭,以1.67億港元落槌於電話委託,加佣金1.91億港元,是常玉作品拍賣的第四高價,也是常玉花卉題材的最高價,領銜佳士得香港春拍現當代藝術板塊。該作曾在2005年佳士得拍出773.6萬港元,15年間價格上漲了24倍,增值幅度更大於本季香港蘇富比以2.58億成交的常玉《綠色背景的四裸女》。
趙無極《18.11.66》
油彩 畫布 97x195cm 1966年作
成交價:1.14億港元
亞洲藝術市場的王者趙無極依舊穩健發揮,其創作於1966年「狂草」時期,經典深藍色調的《18.11.66》當晚以6000萬港元起拍,以9900萬港元落槌於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龐智鋒的電話委託,連傭1.14億港元,為本場第二高價。
趙無極《23.03.68》
油彩 畫布 89x130cm 1968年作
成交價:4747.5萬港元
同場還有兩件趙無極作品《23.03.68》和《荷蘭小鎮》,分別以4747.5萬港元和3252.5萬港元順利成交。
劉野《蒙德裡安在倫敦》
油彩 畫布 150x150cm 2001年作
成交價:2292.5萬港元
中國當代藝術方面由劉野領軍,其2001年作品《蒙德裡安在倫敦》以2292.5萬港元成交,延續自去年以來的強勢表現。另一件尺幅更小的95年作品《紅,黃,藍的構圖》則拍出648.5萬港元的佳績。
黃宇興《照耀》
壓克力 畫布 230x320cm 2016-2018年作
成交價:864.5萬港元
黃宇興在2018年才完成的一件大尺幅作品《照耀》當晚從80萬港元起拍,獲得多位現場和委託響應,經過69次加價一路被追至710萬港元,落槌於林家如的電話委託,加傭864.5萬港元,遠超去年在北京保利拍出的230萬元,大幅拉升了其作品的價格體系。
陳可《1955. 紐約.29歲》
油彩 畫布,200x130cm.2016年作
成交價:360.5萬港元
同樣刷新個人紀錄的還有陳可作品《1955.紐約.29歲》當晚以360.5萬港元超估價成交,刷新了藝術家塵封6年的拍賣紀錄。《1955.紐約.29歲》是2016年陳可在貝浩登展覽「夢·露」中以瑪麗蓮·夢露為主題創作的12件作品之一,也是其中尺幅最大,畫面傳達最出色的一件。
艾德裡安.格尼《去往塔拉斯孔的路上2》
油彩 畫布,210×160cm.2013年作
成交價:3372.5萬港元
為了迎合亞洲藏家對西方藝術興趣的發展,佳士得本場還特地帶來了一批在歐美市場的當紅的「小鮮肉」。其中首推亞德裡安·格尼(Adrian Ghenie)的《前往塔拉斯孔的路上》,出自藝術家致敬梵谷和培根的同名系列。這件本場封面之作當晚以3372.5萬港元成交,是其在亞洲的最高成交價。
禤善勤《Haze ,Doodood和Mui Mui在石澳》
油彩畫布,120x160cm,2014年作
成交價:90萬港元
還有首登拍場的香港本土90後藝術家禤善勤作品《Haze ,Doodood和Mui Mui在石澳》,拍出了90萬港元的不俗成績,超估價5倍,建立了一個很高的市場起點。
吳冠中 《北戴河》油彩 木板
45 x 45 cm.1976年作
成交價:港元 12,005,000
現當代日拍中的大師作品表現亦非常耀眼,常玉《豹》亦10,925,000港元成交,吳冠中的《北戴河》則以12,005,000港元成交。另外,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亦表現出色,劉野《完美繪畫》成交價達13,325,000港元,龐均《春到徽州古鎮》以5,645,000港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