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曾國藩的這句家訓大家都不陌生,比起物質財富,優秀的家風家訓才是留給後人的無價之寶。
好家風濃縮著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涵養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國自古注重家風、家訓。古語有云: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良好家風的樹立、傳播,能夠弘揚正氣、引導全社會向上向善。為了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崇廉尚德的新風氣,我市開展了「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深入挖掘我市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好家風、家訓背後的故事。「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專欄,為您講述這些好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
好家風如春風化雨 潤澤大地
西安銀行科技路西段支行 劉雲卯
「姑娘,我來存錢不要密碼。」
「大爺,你留個密碼在西安銀行各家網點都能辦業務,很方便的。」
「我不放心我家那小子。」
作為一名銀行的一線員工,總是能聽到許多老百姓家中的很多無奈。儲戶不同,但各自理由都不盡相同,兒女不孝順,兄弟不和。「壞」家風從一家影響了更多的家庭不和睦,造成了群眾的嚴重負面情況。近年來,儘管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程度的改善,但家風建設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視,甚至出現了一種斷層的現象。對於一些手握公權之人來說,他們缺失了「勤政為民」的情操與旨趣;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他們缺失了「為人處世」基本規則和操守。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即「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不論時代與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應該重視家庭建設。好家風更重要的是傳承,是父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是身體力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國人一向重視家庭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素有「天子之本在家」一說。對於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社會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好的家風體現了一個家庭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是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家風不僅僅是一家之風,它更是影響著當下的社會風氣。
「這是老爺子的錢,我來幫他存起來。」
「這錢存起來,留著給我女子當嫁妝。」
在工作中,我們見到接觸到的更多的家庭是這樣的,是和睦友愛,是慈善和尊敬。和睦的好家風如同冰雪融化後的第一股春風,默默地滋潤著家庭裡的每一位成員。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素質心性,丈夫從妻子那裡學到勤懇,妻子從丈夫那裡學到寬容。「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夠在「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以己為社會作出有益貢獻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品德基礎和人格基礎。培育良好家風以「規」樹人。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是弘揚和培育良好家風的前提。要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準則,從中華傳統禮儀中汲取營養,結合實際、訂立家規、以規樹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
我們不僅是要有好家風,更是要對發現到的好家風進行宣講,向廣大群眾去宣傳去教育,要讓好家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它成為一種來自我們血脈,如旖旎春風,綿延至今的精神。
來源:西安日報
製作:靜靜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原標題:《我的家風故事:好家風如春風化雨潤澤大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