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武松打虎,眾人皆勸他天色漸晚莫言再去景陽岡,可他卻偏不聽勸,硬是不顧勸阻硬執意前往,最後愣是把老虎打死在景陽岡。
上學的時候,這個故事講述的道理是武松不僅有本事,還有勇有謀,性子直爽等,但是現今再看卻覺得武松倔強,偏執,缺乏對外界的信任,簡答形容就是"愣頭青"。
不去想後果執意前行,看上去的確是很勇敢,極具挑戰精神,但實則卻是莽撞,無端生事的境況。
現實生活裡不止是人,還有很多的事也兩者皆具,有瞻前顧後,也有隻看前路不想後路。
影視圈裡尤為的多,明明已經有前者樹立了典型,後者卻還是不斷湧現出來,上演沒有最毀只有更毀的場面。
這樣的"愣頭青"在金庸小說影視化上額外的多,原因之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最具代表性,覆蓋的觀眾年齡層非常的廣,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幾乎都知道裡面的主要角色。
原因之二,撇開作品翻拍成功不成功的事情,光是自己履歷表裡寫著曾出演過金庸劇的某個角色,就可以讓人為之驚訝一番。
李若彤雖然詮釋了很多的經典角色,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卻還是姑姑"小龍女",古天樂也也一樣,還沒有美黑前的白古所飾演的"楊過"成為喜歡他的人為數不多的珍藏。
現在不太出來演戲的陳小春,提到他所演過的角色,必有"韋小寶",文藝氣質十足的高圓圓,其飾演的"周芷若"是她演過的所有角色中最出挑的一個。
早期的金庸劇,只要演員能夠出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必能讓自己成功走紅,哪怕紅的程度不如預期,但也能隨著該劇步入經典劇的圈子裡。
隨著影視圈的發展,本以為出現的應該是蒸蒸日上的畫面,但是看見的卻是逐日下滑的場面。
無論是演員還是作品,似乎觀眾在他們的眼裡成了很好糊弄的人,劇名不經典,演員有顏有人氣就夠,劇名經典,演員隨便選就好。
結果前者尚且還只是撲街而已,後者卻是撲街的同時,口碑也崩塌,有那麼多典型堆在那,卻依舊阻攔不了這些人。
你可以繼續堅持你所以為的樣子,但長此以往觀眾只會將自己的眼光放的越來越高,起初還能吐槽,後面連一眼都不會給。
今年這樣的情況特別的多,影視公司和播放平臺將自家幾年前壓箱底的作品都拿了出來,但是在觀眾這卻屬於該播的不播,不該播的硬要拿出來播。
前有《亮劍之雷霆戰將》服化道過於創新,和背景環境非常的違和,在播出9集之後被平臺下架。
後又有張一山版《鹿鼎記》空降,開拍時一眾期待,播出後全是吐槽,演技浮誇,女演員長相一直無特點等,頂著壓力播到大結局,依舊沒有將口碑挽救回來。
原以為今年已經有這兩部作品打底,之後應該就不會再有新的衝上陣,結果是觀眾想的太多了。
新版《神鵰俠侶》正在待播劇的隊伍裡積極排著隊,該劇殺青兩年,終於還是從箱底被拿了出來,放到了待播片單中,隨時都會與觀眾見面。
《神鵰俠侶》已播出的電視劇版,最靠近現在的就是陳曉陳妍希版,當初播出的時候,陳妍希飾演的小龍女被稱為臃腫版"小籠包"。
眾所周知,小龍女的形象是屬於清冷脫俗,與世隔絕的那類,但是在陳妍希的身上卻並沒有看出來。
最新一版的《神鵰俠侶》,由"五竹叔"佟夢實飾演演過,還有憑藉一組"小清新"照片出道的毛曉慧。
從劇照上來看,佟夢實在劇裡的造型頗有點像焦恩俊演的二郎神,而看到毛曉慧的小龍女,真的想說"還我仙氣飄飄的姑姑。"
小龍女始終從未出過古墓,所以她的身上除了清冷淡漠以外,接觸外面世界時的懵懂單純等,可是在劇照中,毛曉慧版的小龍女像反派或者復仇者一樣,眼裡滿是殺氣。
包括小龍女在內,郭襄,郭芙,祝無雙等女性角色的飾演者,和《鹿鼎記》出現了同樣的問題,長相全員一致沒有個人特色,觀眾不是臉盲也要變成臉盲。
想想以前幾版小龍女,金庸先生還能說"看到你,大家也就知道我沒有騙人了",現在怕是金庸先生都要被氣活了,劇組選角都是什麼眼光。
經典那麼多,影視製作越來越來有技術,但是卻一部不如一部,始終都在向著撲街義無反顧的衝刺著。
無限挑戰的確是勇氣可嘉,但如果創造出來的結果是自己挖坑自己跳的那種,和"莽撞人"有什麼區別。
你心目中最經典的金庸劇是哪部?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