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區」有「法庭」 73隻野生大熊貓在此安居

2020-12-26 四川在線

我市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全新階段 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供圖

大熊貓國家公園

成都片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4個縣(市),面積1459.48平方公裡,其中核心保護區1145.01平方公裡。

該區域是邛崍山、岷山兩大山系大熊貓種群基因交流的關鍵性走廊帶樞紐。範圍內記錄了大熊貓、雪豹、羚牛、綠尾虹雉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珙桐、獨葉草、紅豆杉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有野生大熊貓73隻。

作為中國的特有物種,大熊貓野生種群僅分布在川陝甘三省,活動區域不到全國國土面積的0.3%。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報告,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僅1864隻,其中80%的大熊貓分布在四川。

為保護好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2017年以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啟動,規劃範圍跨四川、陝西和甘肅三省。其中,成都片區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4個縣(市),面積1459.48平方公裡。

放眼國內,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尚處探索階段。成都該如何把中央的部署、四川的要求與自身實際相結合,守護好大熊貓的家園?成都有目標、有章法。以大熊貓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核心,圍繞科學研究、公眾教育、國際交往、旅遊休閒等主要功能,力爭在全球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城市典範。

今年8月底,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範圍內4個管護總站相繼掛牌(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並內設了28個管護站,管理觸角不斷向下延伸。以此為基礎,我市初步建立了三級管理機構體系,而這也意味著我市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入全新階段。

試點進展如何?近日,記者相繼前往了大邑、彭州等地,實地探訪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的建設情況。

入口社區

大邑段將打造「雪山小鎮」

彭州段基礎設施穩步推進

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是融合熊貓保育、科普教育、文化展示、後勤保障、熊貓特色旅遊等功能的核心區域。

依託西嶺雪山良好的資源,大邑縣西嶺鎮正在進行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規劃,此處將建設有特色的「雪山小鎮」。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將緊扣西嶺雪山IP品牌價值、山地聚落空間形態及山水生態特徵,兼具文化觀光和休閒度假功能,打造融合山地遊憩、親子度假、休閒娛樂、特色商業、養生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地。

大熊貓國家公園大邑片區涉及4個鎮14個村,區域內有野生大熊貓26隻,是距離成都最近的野生大熊貓種群分布區之一。以建設立體山水畫卷公園城市為目標,彭州正高標準規劃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

根據規劃,將按照一主兩副空間結構,入口社區核心區承擔熊貓主題核心功能,寶山休閒區、魚鳧康養區利用已有優勢形成配套支撐功能。彭州湔江河谷旅遊區負責人介紹,以《大熊貓國家公園彭州片區入口社區策劃》為指引,目前已包裝多個重大文旅項目。

與此同時,相關配套項目也正在推進。目前,成汶高速彭州段、湔江河谷軌道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將於年後開工建設,相關道路管網、沿河綠道步道、停車場等也在規劃之中。

保護機制

完善生態保護多元共治機制

「大熊貓法庭」構建新框架

今年7月底,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法庭正式掛牌,開啟了成都地區環境資源審判首次跨區域集中管轄的實踐。

這是一個專門為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置的專業法庭,通過跨區域集中管轄方式,充分發揮專業審判的優勢,集中審理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所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四地環境資源案件,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多元共治機制,構建大熊貓國家公園相關司法保護共治新框架。

除了司法,科技手段也正助力大熊貓保護。當前,轄區內已構建起全方位生態資源監測體系,完成野生動植物監測資料庫、紅外線相機監測實時傳輸系統建設,通過「天上看、地上巡、圖上比」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園區內森林、溼地、綠地、野生動植物等各類生態資源的統一監管。

共建共享

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融入社區發展治理

今年上半年,位於都江堰市的高原集體林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小區(以下簡稱「保護小區」)成立了。

在組織體系上,保護小區成立了由社區「兩委」主要領導擔任負責人的保護小區管理委員會,組建了由20名社區群眾代表參加的資源保護、社會綜合治理巡護隊。在管理制度上,完善了保護小區「巡護管理制度」「資源管理及科研監測制度」等,並建立完善了大熊貓棲息地保護聯動機制。據悉,保護小區成立以來,沒有發生一起盜獵、亂砍濫伐、森林火災等破壞森林資源的案件。

都江堰市的做法只是我市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融入社區發展治理的一個縮影。在公園片區範圍內,一些全新的探索已在實踐——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負責人介紹,我市還鼓勵原住居民大力發展竹子、中藥材等特色生態產業和林下經濟,支持大熊貓國家公園周邊社區適度開展農家休閒、住宿、餐飲等產業,保護區設立公益性管護服務崗位,促進當地居民就業增收,共享自然生態保護紅利。

高質量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社區協調發展,讓大熊貓安居棲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國家公園畫卷正在鋪展……

孔維睿 本報記者 王琳黎

相關焦點

  • 雅安寶興拍到野生大熊貓母子同框:幼年大熊貓大約1歲左右
    日前,四川雅安寶興縣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整理紅外相機時,發現相機拍到了一對野生大熊貓母子活動的珍貴畫面。封面新聞 圖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拍到大熊貓母子出行時間為今年6月,地點為保護區內大水溝(小地名)。
  • 黑河拍攝到野生大熊貓?「黑河」表示:一臉問號
    「黑河」有野生大熊貓了?東北有野生東北虎,這國寶大熊貓也來咱這湊熱鬧了嗎?並不是此「黑河」非彼「黑河」拍攝到野生大熊貓的黑河國家森林公園並不在咱黑龍江的黑河,而是在陝西周至縣。5月31日,周至黑河國家森林公園大樹溝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對景區內布設的紅外相機檢查時,發現相機再次拍攝到羚牛等國寶,另外,首次在景區附近拍攝到大熊貓畫面。
  • 大熊貓寶寶佔領「C位」!臥龍上演野生動物「走秀」大片
    「我當時心裡一喜,看著那個小身影感覺就是熊貓了,這還是我第一次遇見野生大熊貓。」譚友鉛激動地加快車速追了上去看,果真是只熊貓,還是個寶寶,正蹣著四條小短腿悠哉悠哉的在公路上散步。大熊貓寶寶也很快發現了他,便向前奔跑起來。 「怕它在公路上逗留遇到危險,所以要想辦法追上它,讓它回山林裡去。」
  • 電建安居小區給排水改造工程已完成80%
    為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今年9月,電建安居小區基礎設施改造項目正式啟動。經過近3個月的施工,目前,小區給排水工程已完成80%,道路硬化完成75%,預計明年5月底完成施工。
  • 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胡璐)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大熊貓繁育保護,在提高大熊貓種群遺傳多樣性上下功夫,大熊貓種群更加健康、數量穩定增長,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工作有序開展。截至12月1日,全年繁育成活大熊貓幼崽44隻,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 老虎的食譜裡有棕熊,大熊貓是熊科動物,那老虎為何不吃大熊貓?
    在我國,老虎與大熊貓同樣是珍稀動物,老虎是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大熊貓是熊科動物中長相最好看的。雖然二者曾經都是食肉動物,但是在420萬年前,大熊貓體內的一個基因發生了變化,從此熊貓就由食肉動物變為以吃竹子為生的雜食動物。
  • 秦嶺主峰太白山冰凌溝5年來首現野生大熊貓
    6月中旬,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太白山管理分局的野外調查隊員,在秦嶺主峰太白山海塘河冰凌溝海拔2400米的地方布設紅外相機時,偶遇一隻亞成體野生大熊貓,這是自2015年冰凌溝區域野生大熊貓蹤跡消失後,5年來首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
  • 野生大熊貓接吻畫面曝光
    近日,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一段野生大熊貓在森林中「接吻」的珍貴畫面。畫面中,兩隻大熊貓坐在樹下甜蜜「約會」,互相對視後「接吻」。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大熊貓接吻也是一種表達愛意的方式。
  •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世界上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世界上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提起國寶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熊貓,大熊貓是非常珍貴的動物,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處於養尊處優的一個狀態中。但是在我國還有一個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動物,世上僅有三隻,其中一隻在中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這種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動物就是斑鱉。斑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背甲呈橢圓形。
  • 野生大熊貓母子再次「同框出鏡」
    10月26日,記者從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發現一對野生大熊貓母子同框活動的珍貴畫面。視頻顯示拍攝時長15秒。畫面中,大熊貓母子漫步在竹林中,幼崽跟在母親身後,步伐稚嫩,憨態可掬。
  • 陝西:安居小區不安居 韓城市紫雲嘉苑 暖氣不熱業主愁
    11月30日下午,韓城市區寒風凜冽,在韓城市紫雲嘉苑小區物業辦,三十多名業主聚集在這裡,反映家裡暖氣不熱的問題。紫雲嘉苑是安居小區,安居小區不安居,成為今冬韓城供暖矛盾突出的一個縮影。「供暖開始後,家裡暖氣管道白天有時有一點溫度,一到晚上九點之後,管道就徹底冰涼。孩子最近都凍病了。」對於存在的問題,在場的業主普遍反映,他們今年按時交了取暖費,家裡都是不熱,也都反覆反映,但問題總是被物業、住建部門、街辦、供熱公司推來推去。據了解,紫雲嘉苑安居工程是2013年韓城市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房項目。
  • 無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咋整?看三門安居小區如何來解題
    「我們小區去年就通過了省級高標準示範小區驗收。」三門安居小區業主劉祖春自豪地表示。自去年5月份,安居小區安裝了一套垃圾分類智能回收設備,開始試行垃圾分類。一年下來,小區裡的住戶基本養成了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安居小區是一個無物業的小區,住戶800餘戶,缺乏管理主體,要創成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的難度可想而知。「無物業小區在平常管理上就比較困難,更何況是開展垃圾分類。」
  • 兩歲了 10隻大熊貓上海吃生日蛋糕(圖)
    昨日,來自雅安的10隻世博大熊貓寶寶在上海迎來了它們兩周歲的生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和上海野生動物園共同為世博大熊貓們舉行了隆重的集體生日慶典。世界各地的大熊貓認養人和愛心人士齊聚現場,紛紛為世博大熊貓獻上生日禮物和祝福。
  • 河南一個小縣城的動物園,卻有2隻大熊貓,連鄭州都沒有
    大熊貓是國寶,各城市的動物園都需採取租借方式才可獲得,因而一個動物園若能展出大熊貓,那是無比榮光的事。在河南如果想看大熊貓,連鄭州都是沒有的。這座省會城市曾經養過2隻大熊貓,只是因為方法失當,意外養死了一隻,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 「國寶」海外串門歷險記:為什麼只有我國有大熊貓?
    是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標誌。它憨態可掬的呆萌形象和「黑白分明」的時尚造型,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野生大熊貓99%的食物為竹類,每天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花在了尋找、收集、準備和取食竹子上,每天至少要吃20公斤的鮮竹。而且不忌口,主要食用的竹類高達50種以上,所以「胖噠」們可以在不同山系、不同季節,取食不同種類的竹子。由於吃竹子,大熊貓從骨骼、肌肉到消化系統都發生了一系列適應性變化。
  • 我國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總數量達到633隻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旅居韓國的大熊貓福寶有危險了!韓國著名女團,藐視規定觸摸福寶
    旅居韓國的大熊貓福寶有危險了!韓國著名女團,藐視規定觸摸福寶!現在的地球上,已經有110多種獸類,130多種鳥類已經滅絕!這其中不乏有人類的捕殺所致!目前,全世界都在保護野生動物,同時也在幫助動物繁殖,培育等!
  • 陝西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 5年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了解到,過去5年,陝西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 陝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說,陝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其中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達791種、種子植物達4400餘種。目前,陝西境內的大熊貓野外種群為345隻,密度居全國之首。
  • 漢中:飼養員野外偶遇大熊貓 觀察一小時揭開野生熊貓過冬之謎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劉偉鋒 戚曉鍾)昨天(12月10日)下午,漢中佛坪縣熊貓谷熊貓飼養員在距離熊貓谷大約10公裡的山路邊看到了一隻野生大熊貓。安靜觀察了一個多小時後,他們終於揭開了大熊貓野外如何越冬的疑惑。
  • 西安市未央區棗園安居小區改造後好看更好住
    樓道粉刷、外牆保溫、樓梯扶手更換、安裝單元門、空調移機……跟隨採訪團,在夏日難得的涼爽天氣裡,記者來到西安市未央區棗園安居小區,看到這個有著31棟樓1444戶居民的老舊小區正在有序施工改造中。未央區棗園安居小區19號樓作為樣板樓改造完成,嶄新亮相。棗園安居小區建設於1996年,位於文景路20號,總建築面積10.23萬平方米,共有31棟樓、1444戶居民。由於設計年代限制和近年來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區原有基礎設施逐漸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