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丨任秀波的農業創新實踐

2021-01-12 中國農民合作社

中國農網訊(記者劉偉林)這兩年,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火了,這個距離市區30公裡的小村莊每到夏季都吸引來大量遊客,特別是節假日,村裡停滿了遊客的大小車輛。吸引遊客的是西南村的稻田公園,禾苗碧綠、荷花滿池、魚翔淺底、鴨群鳧水,美麗的田野風光配上獨具特色的鄉村美食,讓遊客流連忘返。

稻田公園

稻田公園也是黑龍江省濱北正大農業集團的綠色生態水稻種植基地。西南村有一片低洼易澇低產田,農民不願種,外包要不上價。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董事長任秀波卻看上了這裡無汙染的原生態環境。濱北正大農業集團與西南村村企攜手共同發展,企業以每畝地高於市場價200元的價格流轉1000畝農民土地,同時籤訂種植訂單,由公司提供種子、肥料、技術和田間管理,農民負責耕種,符合收購標準的糧食,高於市場價回購。西南村村民劉力威說:以前種的普通稻不僅產量低,品種也不行,糧販子上門收,給多少價就是多少,一斤在1.4到1.5元左右,現在按訂單種的優質稻,一斤在1.7元左右,一畝地至少多賣200元。土地流轉,農戶在得到土地租金的同時,到企業的稻田公園、米業加工廠、養殖公司就業,有效增加了農民的土地外收入。目前,已有90多名當地農民在企業工作,人均年收入達3萬多元。在稻田公園,遊客發現,白天做飯幹活的和晚上演出「二人轉」的都是一伙人。

任秀波(右一)在介紹產品

任秀波做農業處處走創新之路。2014年,任秀波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在北林區創辦了北林區綠色食品電商孵化產業園,融電商孵化、綠色食品推廣、質量追溯、遠程教育等功能為一體,同時建成市級電商平臺——寒地黑土e購平臺,作為綏化市對外推廣銷售綠色健康農產品的官方窗口,為家鄉農產品推廣銷售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趟出了新路子。

發展電子商務為企業拓寬市場,公司開始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與三家合作社共建訂單水稻5000畝,同時村民參股合作經營水稻2000畝。土地規模經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公司高於市場價收購水稻,每年為當地農戶純增收超百萬元。

2016年,任秀波以北林區綠色食品協會的身份,帶領17家企業,開著印著「五穀雜糧下江南」標識的大篷車,向江南進發,首開「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把北林區的大米賣到南方的發達地區,在提高產品價值的同時叫響了寒地黑土,生態北林的品牌。第二年下江南時,任秀波直接帶領部分種糧大戶走出去,讓農民看看外面廣闊的「大世界」,讓農民直接跟消費者見面,了解客戶需求,更好的調整種植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近千萬元。

稻田公園

「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後來上升為綏化全市的活動,10個縣市區參與,2018年,全市營銷團隊共在105個城市開展精準營銷活動,籤約銷售65.76億元、現場零售7.63億元,合計73.39億元,銷售農產品70萬噸。「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被評為「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十大營銷案例」。

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稻田公園園區景觀和生態環境已初具規模,走進綠色生態基地,鳥語花香,碧波蕩漾,一幅美麗的鄉村生態畫卷在微風中徐徐展開,園區生產的原生態水稻先後兩次榮獲中國農產品優質產品獎,還在第19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

稻田公園

濃墨重彩的大手筆規劃和腳踏實地的堅持,讓這裡的天更藍,水更清,米更香,西南村也變成遠近聞名的市級「文明村」,成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濱北正大農業集團先後獲得了「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放心糧油示範工程示範加工企業」、「全國電子商務示範企業」、「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狀」、「黑龍江省青年文明號」等殊榮,任秀波獲得了黑龍江省新時代十大傑出民營企業家、全省安置下崗再就業人員先進個人、全省職工創新標兵、綏化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來源:中國農網

點擊【藍色標題】查看徵訂指南

合作社人必讀|2019年《中國農民合作社》在線訂閱指南(視頻)

中共農業農村部黨校:

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門戶網站:

http://www.gbxy.agri.cn/

58分鐘前

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心

相關焦點

  • 中央媒體集中報導三明實踐_福建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連日來,中央媒體在主要欄目、重要版面連續聚焦報導三明實踐,講述三明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三明。  人民日報12月16日、17日、18日,在頭版以《風展紅旗如畫》《群眾的笑臉最美》《善用改革開新局》為題,連續三天刊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中、下篇。
  • 《人民代表報》報導:發展特色生態綠色農業 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2020年5月23日,適逢兩會召開之際,作為生態綠色農業的優秀代表企業,《人民代表報》以「發展特色生態綠色農業 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專題報導了懷集縣益綠農產品開發基地及創始人楊瓊肖女士。發展綠色農業是根本我國是個農業大省,農業的快速發展,是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大計,大幅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創業。是楊瓊肖女士創立懷集縣益綠農產品開發基地的初衷。
  • 在守正創新中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的融合發展實踐
    01堅持黨報姓黨,著力把握好守正與創新的辯證關係,以深化融合提升媒體「四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守正是根本,創新是關鍵。作為媒體人,要弄清楚「正」是什麼,怎麼「守」,「新」是什麼,怎麼「創」。1.黨報姓黨,「守正」守的就是黨性。
  • 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 | 工學院領軍人才創新實踐教育模式探索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新時代北大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生院推出「北大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系列報導,集中展示各院系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的特色和成果,供相互學習借鑑交流,進一步推進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
  • 記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由脫貧攻堅主題報導實踐引發的思考
    50多篇脫貧攻堅故事講述了中國大地上史無前例的新時代創舉,所有參與者都在深入採訪調研報導的實踐過程中,提高了新聞思想和業務素養!二、遵循新聞規律,提高報導策划水平習近平指出:「新聞宣傳是否善於創新,是否能夠做到常做常新,是其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創新是需要策劃的。
  • 頂尖財經媒體報導股市的4大創新模式!
    全球頂級財經媒體如何報導股市?除了實時捕捉市場動向,派出資深分析師做出預測,股市消息還能怎麼播報?技術的變革為股市報導帶來超多可能性。包括彭博社、《華爾街日報》在內的財經媒體,都開發了蘋果手錶App。目前的財經媒體蘋果手錶App,產品設計和內容呈現大同小異,蘋果手錶可以實時接收資訊,用戶可以關聯iPhone閱讀更多深度內容。但是,如何在更小的屏幕上顯示儘可能多的股市信息,確實給媒體帶來了挑戰。
  • 社交媒體在廣告攝影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社交媒體在大學生群體內的廣泛運用為高校教育改革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社交媒體和廣告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能讓傳統課堂以平易近人的面孔融入學生群體,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傳播廣告行業資訊。
  •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舉行與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合作共建科教實踐...
    11月15日,經濟學院與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合作共建科教實踐基地籤約儀式在學校常盛會議中心舉行。超大現代農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副主席、常務副總裁楊金髮,集團副總裁陳錦偉,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林棟、院長王林萍、黨委副書記李健英、副院長管曦、李坤明及100餘位師生參加籤約儀式。
  • 十點讀書丨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新聞實踐創新——讀《建設性新聞...
    2019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出版了一套叢書,題目為「公共傳播時代的新聞實踐研究與傳播理論創新」,這套叢書是以「建設」為核心概念來關注和探尋傳統主流媒體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發掘當下社會中的媒體角色,追問媒體的初心和使命。其中一本書就是我們今天要讀的《建設性新聞實踐:歐美案例》。
  •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的辦學定位和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特色辦學、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人文精神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致力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礎紮實,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技能型(專科)人才;堅定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中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挖掘自身優勢,從而使每名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 融媒體時代電視典型人物報導欄目的堅守與突破
    這些數據展現了《時代楷模發布廳》欄目在流媒體終端的影響力。但是在這種「數據繁華」現象背後,仍應注意到,該欄目的新媒體傳播策略更多只是生硬地將完整的節目內容「打碎」以迎合碎片化傳播需求,其本質依然是傳統媒體時代的制播理念及模式,並未真正「融入」新媒體敘事風格。因此,隨著融媒體進程的不斷推進,電視典型人物報導欄目仍需突破一些固有思維及限制,借力新技術、新理念,提升新時代典型人物報導欄目敘事的生命活力。
  • 第二屆 中國(運城)智慧農業展覽會 暨智慧農業應用與發展論壇
    展會同時吸引了來自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20000名經銷代理商、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精準採購團,採購金額達2400萬元,意向採購額達6000萬元左右,被包括新華網、人民網、騰訊網、山西日報、運城日報、運城電視臺、黃河新聞網等在內的200餘家權威媒體爭相報導。
  • 劉陽:農機租賃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實踐
    以下為會議實錄農機租賃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實踐哈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劉陽(2020年12月17日)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受論壇邀請,我圍繞「農機租賃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實踐」作主題分享。哈銀金租用心響應國家號召,一直深耕農業、農機領域。我今天主要講的是我們在農機租賃,尤其是在C端農機租賃方面的一些積極探索。首先,將哈銀金租的一些基本情況跟各位同仁分享。
  • 北大荒:千億級體量,休閒農業巨頭!
    今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帶動作用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要發揮多元主體帶動作用,打造創業就業重要載體。社會服務創業帶動就業方面,要順應消費需求升級和服務便利化要求,重點圍繞託育、養老、家政、鄉村旅遊等領域。
  • 多家媒體輪番報導,原來你是這樣的永安稻香小鎮!
    >插秧節中國新聞網、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藍新聞、錢江晚報、天目新聞、杭州日報等媒體機構對永安稻香小鎮數字生態農業開幕式進行了報導。彩 稻在彩稻抽穗期間,浙江學習平臺、中國藍新聞、杭州學習平臺等媒體通過學習強國平臺先後對永安稻香小鎮五彩水稻進行宣傳。
  •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白銀聯絡辦揭牌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白銀聯絡辦揭牌 每日甘肅網12月4日訊據白銀日報報導(記者李琴琴 喬麗霞)12月3日,白銀市政府與蘇州硒谷科技公司、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籤訂了三方合作框架協議。
  • 遼寧省加大力度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記者唐佳麗報導 兩年來,省財政積極安排資金,通過設立「基本科研業務費」等方式,累計投入7500萬元,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提升了全省農業科創能力水平。為增強全省農業自主創新能力,省財政強化對我省農業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兩年來投入5100萬元,支持省農科院開展公益性、基礎性研究,重點建設10個大學科群,惠及96個學科領域、231個重點研究方向。
  • 多次被人民網、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報導,這所高校強勢刷屏
    本期推進,一起來看看媒體報導中的湘大故事吧!湖南日報:為湖南建設創新高地貢獻湘大智慧和力量——訪湘潭大學校長李伯超11月15日,湖南日報刊登了題目為《為湖南建設創新高地貢獻湘大智慧和力量——訪湘潭大學校長李伯超》的文章。
  • 南京農業大學將在東海建新校區
    8月29日上午,南京農業大學與東海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南京農業大學東海校區框架協議正式籤署。據了解,南京農業大學東海校區由東海縣人民政府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共建,以打造「中國農業的矽谷」和「鄉村振興的樣板」為願景,立足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基地、區域性教學實踐高地、大學生創業創新陣地、多功能教學培訓營地、綜合性國際合作重地五位一體的發展定位,力爭建設成為集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示範推廣、技能培訓、創新創業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教創新示範地。
  • 大安市: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近年來,吉林省大安市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緊扣「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的工作主線,積極探索、守正創新,高質量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用好「助推器」 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入文藝創作  大安市充分發揮文化底蘊深厚、文藝團體眾多的優勢,開展生動精彩的文娛活動,用接地氣的表現形式,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致力於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