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會現場,與會人士進行交流。(本報記者 張江毅 攝)
昨日,廈門-臺中-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在三地同步舉行。三地業者呼籲,根據閩臺疫情防控形勢適時調整防控措施,加快「小三通」復航,為人員往來和學生復學提供便利化舉措,推動各領域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
三地商協會、業者、民間人士,以及廈大臺研院專家學者通過視訊方式,圍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採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疫情後推動廈門、臺中、金門三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進行探討。
此次視訊會由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臺中市總工業會和金門縣商業會共同主辦。
分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經驗
視訊會上,三地各自介紹了疫情防控情況和應對疫情採取的防控策略措施,分享了跨境往來防疫工作的成效和復工復產經驗。
疫情發生以來,福建省、廈門市推出一系列有力有效的舉措,織嚴織密織實疫情防控網,確診和疑似病例實現雙清零。截至昨日,福建全省連續78天無本土確診病例;臺灣方面,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已連續32天沒有本土新增病例。
如今,福建省、廈門市均已按下重啟鍵,公眾場所恢復開放,會議、會展活動可正常舉辦,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範姜鋒說:「廈門已經『復活』了!目前,我們基地大約有六成的臺灣青年已經回到廈門。」
為助力臺企復工,福建省、廈門市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給予水電能源、金融、交通物流、擴大線上消費和市場等方面的支持,給予用工穩崗、社保補貼,對稅費進行減免。廈門市針對臺商臺企專門出臺增信心、渡難關、穩預期十條措施和落實惠臺利民「26條措施」實施細則等,「一企一策」精心幫扶,為在廈臺企協調解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各種難題。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說:「這些有溫度的舉措,猶如寒冬裡的熊熊熱火,烘熱了每一個返廈復工臺商的心,讓在廈門的臺資企業對大陸經濟和市場前景充滿信心,開足馬力往前衝。」目前,廈門規模以上和「三高」臺企全部復工,2501家重點臺資企業和687家青創基地臺企全部復工,臺籍高管、臺幹和技術人員已基本返廈復崗,企業產能接近乃至超過同期水平。
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大陸是臺灣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亦是臺灣貿易順差最大來源地和臺商投資最多的地區。大家一致認為,兩岸有著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近期因疫情發生造成兩岸交流交往暫時阻斷,希望兩岸同胞共同攜手抗疫,逐步恢復兩岸經貿、文化、民間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陸和臺灣的疫情正得到有效控制。對兩岸人民來說,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向好後重啟兩岸交流,取消或適時地解除各種限制,重啟各種經濟活動,恢復人員往來與交流交往,成為當務之急。」廈大臺研院教授孫雲直言,對兩岸來講,交流是硬道理,交流才能增進了解,交流才能增進情感,交流才能消除誤解敵意。
金門縣商業會理事長李有忠呼籲,「金門縣政府加強與臺北有關單位聯繫,在常態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以民生為重,加快『小三通』復航。同時,加快推進廈金通橋、通氣、通電。」
建發國旅集團副總經理王珺瑜認為,兩岸可以攜手整合資源,拓展新業務,根據在地特色,研發更多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旅遊、研學產品及線路,在「危」中覓「機」,重啟在疫情中受到重挫的旅遊業。
臺中市總工業會理事長吳桂森說:「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濃於水。近期,雖然疫情阻斷了兩岸的交流交往,但是希望我們兩岸同胞能攜手抗疫,並積極推動疫情後的交流。兩岸的民間交流不能停,不能少,不能斷,讓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