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朱之文樸實無華,深受大家的喜愛,但「人怕出名豬怕壯」,再老實的人,也會有人質疑。
其實了解朱之文的人都知道,他這人是真老實,甚至都老實到脫不開那種「小農思維」,比如在家庭教育上,就可勁的把一雙兒女養得白白胖胖,只管吃好喝好就夠了。沒想過要給他們包裝一下,好好教育一下,讓他們自己去奔一下前程。
前不久朱之文跑去杭州參加公益直播,為家鄉人助農打call,不僅現場表演了自己的拿手本事——唱歌,還在直播間穿上了成名同款軍大衣,幫遠道而來的大衣賣家推廣,他耿直的說:還是軍大衣穿著舒服。
這時節穿軍大衣就有點熱了,不過他說的也是大實話,我父親從部隊裡帶回來的幾件軍大衣,裡面都是羊羔毛,比羽絨服都保暖,起初冬天開長途車的時候就穿這個,後來捨不得穿了就鋪在被子上用來暖腳。
早在2012年,大衣哥就把陪伴自己成名的那件大衣給拍賣掉了。最終賣出價格是51.8萬元,買者正好是他曾經代言過的化肥公司。因此朱之文被外界質疑這是一場炒作。
他後來對記者說,我當時都不認識那個買家,主持人說了我才知道。
大家都覺得這個大衣賣得太貴了,實屬炒作。
買方公司負責人卻覺得:自從大衣哥擔任我們企業形象代言後,我們化肥銷量突破了5萬噸,所以才要拍回去做個紀念,這是值得的。
當年那場沸沸揚揚的「賣大衣事件」,最終是朱之文把51.8萬元捐贈給了慈善組織,怕不夠,朱之文還追加了10萬元,一共是61.8萬元。
他拍賣的初衷是為了幫助三個患病的孩子,儘管這麼多年,朱之文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做慈善,卻總是伴隨著不斷的質疑聲。
他說:我是咱老百姓捧起來的,既然出名了賺錢了,也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他還說:嘴長在別人身上,我又管不住,又說不過人家,只要能幫助到別人,被罵炒作我也不怕。
與其他明星直播帶貨不一樣,朱之文一沒顏值二沒口才,只能用自身優勢直接試吃和介紹:「只要你們下單,我就接著給你們唱」。這個效果卻比天花亂墜的誇產品來得更好更適合他。
朱之文從一開始的不善言辭,到現在上鏡頭應對自如,也是長期在舞臺上練出來的。
不管怎麼說,他也算是見到了娛樂圈這個光怪陸離的大世界。怪的是,他竟然是草根歌手中,唯一的一個願意回歸鄉土的人。
當年從星光大道出名的農民歌手,大部分都沉寂了,比如旭日陽剛、阿寶、草帽姐等等。
那些人和他走了不一樣的路,也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由儉入奢之後都會選擇的路:賺到錢之後在都市購房買車,出入奢華,再也不是當初那副質樸模樣。
而朱之文一直住在村裡,自己種菜、砌牆、養雞鴨,除了時不時要出去接商演參加活動,他的日常與其他村民別無二致。
在家裡的穿著也是儘量舒適簡單,閒時還喜歡收集兒童玩具,圓自己兒時的夢想。
墨君和一個研究心理學的教授討論過大衣哥成名長久不衰的這種現象,他說,朱之文選擇了一條最簡單也最難堅持的路。
他成名於草根,受眾是普通的老百姓,如果脫離了老百姓他就會從神壇上跌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村民借他錢不還還詆毀他,他也不能走出村子的緣故。
在城裡買房對他來說很容易,但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想東山再起就不可能了。道理雖簡單,能堅持下來的著實少見。
反過來說,村民依靠他拍小視頻也能賺到錢,還能維持他的熱度,大家其實是一種共生關係。
大家喜愛他的,是那種質樸和真實。
難得的是,他也是真心的喜歡這種平凡日子:「飯店的東西也好吃,我就是吃不慣,還是覺得路邊攤和家裡的飯菜好吃」
「老婆孩子熱炕頭,喝點粥吃點自己做的饅頭和醃的小菜,多好呀」
這就是他過日子的態度,對故土和自己的小家充滿感情,經受得起外界的誘惑。
在直播中,朱之文當場試吃了大蒜,還攛掇旁邊的小姐姐吃,把小姐姐辣得差點掉眼淚。
他所帶的貨品大部分為農產品,如地瓜、大蒜等等,當場就為山東老鄉賣出了幾十萬斤的貨。
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農產品滯銷,賣不起價錢,所以才湧現了直播帶貨和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朱之文說,我自己就是個農民,農民的苦我知道,我看不慣中間商,我就是要打破他們的壟斷,不能光讓他們吃肉,讓老百姓喝湯,我要讓老百姓也都吃上肉。
對於這樣的言論,也有人為中間商打抱不平,其實在農產品這塊,很常見的是農民賣不起價錢,百姓買到高價產品,中間商賺得流油,如果直播和地攤經濟能夠給大家帶來互惠,也可以促使中間商規範市場價格。
再說就扯到經濟上面去了,就此打住。
在直播間外,有網友在食堂遇到朱之文,他聊起了自己的小嗜好——收藏玩具。
眾所周知,朱之文小時候家裡十分貧窮,他也曾有過羨慕別人有玩具而自己根本買不起的童年。這成了自己的一個心病。
所以他經常會在網上買一些小時候見過的那些小玩具,比如小公雞、小汽車之類,拿回家玩兩天就收藏起來,也算是圓了小時候的夢。
這個樸實的愛好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共鳴,只是很多人再購置小時候盼望的玩具時,再也沒有當年那種熱切,能夠保持初心也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