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2021-02-12 新華網

如今,臭氧的身份從「地球衛士」急轉到「隱形反派」。不但上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名「黑名單」,生態環境部還專門發布《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對付它。臭氧不是隔絕紫外線嗎?為何人類一邊害怕臭氧層空洞,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對付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臭氧身份是如何逆轉的。

1839年,臭氧在電解稀硫酸實驗中被首次發現。在發現地表臭氧「有毒」之前,人們首先注意到了它對於生活的巨大作用。因此,直至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臭氧仍被自然學家看作是空氣中的有益部分。戶外工作者通常認為高海拔有益身心健康——因為那裡臭氧含量足夠高。

隨著科學發展,人們漸漸認識到,從天上到地下、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臭氧的身份將隨之發生巨大轉變。

汙染與否位置為準

在地球誕生40億年後,隨著大氣中氧含量增加,臭氧層慢慢建立。它平鋪在地表不過3毫米厚,卻吸收了到達地球90%以上的紫外線輻射,並將之轉化為熱能加熱大氣,才形成了距離地表10千米至50千米的平流層。

在平流層中臭氧層的庇護下,地球生命的基礎物質——脫氧核糖核酸與核糖核酸逃脫了紫外線輻射的「魔爪」,才有了人類出現和發展。可以說,億萬年以前,臭氧層就開始充當地球生物進化的「保護傘」「護航者」。

臭氧含量90%存在於平流層,對流層中僅含有10%。為什麼高空中的平流層臭氧與低空中的對流層臭氧身份迥異呢?這要從不同海拔臭氧的形成說起。

在平流層,紫外線輻射會打斷氧分子兩個氧原子之間的化學鍵,由於氧原子不穩定性極強,剩下的一個氧原子會與另一個氧分子結合,就形成了臭氧——完完全全的「天然」產物。而到了對流層,除部分從平流層到對流層「漫遊」的臭氧,以及森林植被生物貢獻的臭氧外,絕大部分臭氧是「人造的二次轉化產物」,如氮氧化物NOx、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它們是經過複雜光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次汙染物。當日臭氧濃度最大8小時均值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即成為臭氧汙染。

與此同時,臭氧一直是人們的好幫手,在消毒殺菌、抗炎抗感染、止疼鎮痛、提高機體免疫力、向缺血組織供氧等為代表的臨床應用中均有大作用。甚至,它還有些清新意味——雷雨天后,那沁人心脾的青草氣息,也是部分因為少許氧氣在遭雷擊後轉變為了臭氧。這種低濃度臭氧不僅無害,還令人精神振奮。

但一旦變成了汙染,臭氧就換了一副面孔。

黑化的「地球保護傘」

臭氧汙染究竟對人體有哪些影響?可以說,從中樞神經系統到呼吸系統,從血液到骨骼,均會被它損害。

由於臭氧具有強氧化性,當濃度過高時,萬物都在劫難逃。更可怕的是,透明的臭氧只能被儀器監測,人們難以察覺臭氧是否超標,更談不上及時保護自己。因而,「臭氧汙染」是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印表機、複印機等均會產生臭氧與一些有機廢氣,令人防不勝防。

研究顯示,到2050年,僅僅氣候變化一項就可能導致中國臭氧汙染增加11%;如果能將相關排放減少60%,將拯救33萬人的生命。如果各國實施最嚴格的空氣品質標準,每年能夠避免6000人死亡。

臭氧汙染,可能比你想得要「厲害」幾分——它是夏季汙染的「頭號元兇」。

在臭氧濃度變化中,氣象起主導作用。它控制著臭氧濃度年季變化與日夜變化。夏季陽光燦爛,卻在城市地區暗藏「殺機」。當你在室外聞到特殊的魚腥味兒,可能就是臭氧超標的手筆。發生光化學反應需要強紫外輻射、高溫、低溼與靜穩大氣環境,光照條件最好的夏季就成了臭氧汙染的催化劑——日照越強,光化學反應越劇烈,反應生成的臭氧越濃。因而,夏日午後12時至15時是臭氧汙染最嚴重的時間。

其實,臭氧汙染並不是新現象,只是2012年以前,它著實被「冷落」——畢竟PM2.5更受矚目。自2013年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隨著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網的建立,臭氧汙染這個名字才逐漸走進大眾視野。而對人類而言,臭氧汙染其實很早就與另一個名字緊密相連——光化學煙霧。

當汙染源排入大氣的氮氧化物與碳氫化合物等一次汙染物,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會生成臭氧等二次汙染物,這種一次汙染物與二次汙染物的混合體就是光化學煙霧。臭氧作為光化學煙霧主要氧化劑,其濃度變化成為光化學煙霧警報依據。

1943年,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發生了全球最早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當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約1100噸汽油,排放的汙染氣體等在紫外光線照射下產生光化學反應,最終形成含劇毒、淺棕色、有刺激性的煙霧籠罩整個城市,很多市民因此患上眼紅、頭疼等疾病。日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也出現過光化學煙霧事件。

那麼,隨著我國夏季臭氧濃度增加,會引發光化學煙霧嗎?總的來說,我國臭氧汙染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光化學煙霧事件頻發時期的歷史水平,且我國正在加強臭氧監控、採取治理措施,對此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認為:「當前,我國未出現光化學汙染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也極低。」

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杜絕「光汙染」事件發生,要從源頭抓起——可臭氧汙染治理真的很難。由於前體物NOx與VOCs在臭氧生成的鏈式反應中關係複雜,導致其治理機制複雜。還有部分研究表明,PM2.5與臭氧是「此消彼長」。臭氧形成過程依賴於大氣自由基濃度,而PM2.5可通過吸收部分大氣自由基來抑制臭氧生成,因此實現PM2.5與臭氧的雙向治理要求很高。

此外,臭氧前體物來源複雜,涉及機動車尾氣、化工、油漆、餐飲等多方面。其中,移動源機動車治理一直是個難點,化工、餐飲等多且分散,想要精準控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臭氧前體物的協同控制成為更大挑戰。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我國採取了嚴格管理措施,NOx比VOCs減少更多,城市成為VOCs控制區,再伴隨PM2.5減少,反而更容易使臭氧「超標」。全球範圍也是如此。由於多國實施了不同程度社交隔離措施,研究證明,大氣汙染在各國封鎖期間明顯減少,但臭氧汙染在增加。其中,巴塞隆納增加29%,歐洲平均增加17%。

究其原因,在於城市新排放的NO是近地面臭氧消耗重要途徑。在「滴定效應」影響下,發生了NO+O3→NO2+O2反應。道路交通排放的NO就是消耗當地臭氧的種子選手。然而,交通受限尾氣排放減少,加之其他近地面消耗臭氧物質如PM2.5減少,疫情期間城市臭氧大幅增加也就自然而然了。

其實,一個地方出現臭氧汙染,並非都是本地汙染惹的禍。例如:珠三角地區夏季臭氧汙染最少,秋季最多;長三角一帶為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這除了本地影響,還受到平流層—對流層輸送與遠距離輸送的操控。

飛機尾氣會將汙染從對流層帶到平流層,氣象現象也可能會造成某一地點周期性短暫溫度連續性「破壞」,使得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的間隔被打開,通過垂直下沉運動將物質從平流層傳輸到對流層(俗稱STT)。此時,平流層的臭氧就會隨著空氣被帶到地表來「串門」了。由於STT經常在中緯度發生,它貢獻了北半球中緯度對流層20%至30%的臭氧資源。青藏高原地區就是對流層與平流層的物質輸送通道之一。

但就全球而言,平流層作用很小,主要仍通過改變大氣環流等方式,來影響區域對流層臭氧及其前體物的時空分布形態。其中,跨歐洲的汙染物途經地中海、中東,可以影響東亞地區的空氣品質;來自北美的汙染氣團僅需6天至15天即可達到大西洋中部,導致歐洲臭氧增加。因此,全球範圍大氣環流導致的跨區域輸送,註定了各國在臭氧防控中無人能夠「獨善其身」。

萬幸的是,打贏臭氧攻堅戰,我們從未放棄。今年6月,《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發布,表明了我國對臭氧治理的決心;7月1日,《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在行動。希望在攜手共建美好環境倡議下,大家能早日認識到,臭氧汙染的減少不僅要「天幫忙」,更要「人努力」。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本文授權轉自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kexuedayuan,有刪改。)

相關焦點

  • 臭氧汙染的背後究竟有多複雜?
    平流層臭氧為地球罩上了一層保護傘,人們為南極臭氧層空洞的奔走呼籲言猶在耳,而對流層臭氧卻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那麼,我們真的清楚臭氧汙染和其背後的生成轉化機制嗎?我國的臭氧汙染應對目前處於什麼水平?「7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擴散條件總體一般,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
  • 為什麼現在很少提「臭氧層空洞」,是誤解了,還是修復了?
    為什麼現在很少提"臭氧層空洞",是誤解了,還是修復了?在數十年前,甚至是幾年前,我們總是聽人說起"臭氧層空洞",地球的臭氧層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人類也面臨著一次生態危機,所以對於臭氧層的保護刻不容緩。
  • 地球開啟「重新啟動」?北極臭氧層空洞自我修復,意味著什麼?
    今年對於地球上的人們來說,是一個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今年出現了很多災難,不過人類都順利度過了,這全都得利於國家強大,當然這一切還沒有結束,如今已經要度過2021年了,仍然有很多問題在等待著人類解決,有可能就是21世紀人類度過最難的一年吧,正是在今年地球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自我修復
  • 臭氧殺菌的好處
    臭氧空洞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阻擋並削弱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殺菌簡述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膜的結構,以實現殺菌作用。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的雙鍵反應, 穿入菌體內部,作用於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從而導致細菌死亡。
  • 臭氧殺菌的秘密,現在知道還不晚......
    其實,臭氧也是一種氧,只是比普通的氧氣多了一個氧原子。臭氧的希臘文原意是「清新空氣」的意思,但它不像我們吸入的氧氣,而是有一定的刺激味道。高濃度的臭氧如用得不當,當然有害。最主要的是,臭氧含有巨大的能量,具備多種用途,可以優化我們的生活。臭氧是由德國科學家舒貝因於1840年發現的,由於它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所以有著非常強的氧化能力,這種氧化能力被廣泛用於各種消毒用途。
  • 科普丨天上的臭氧層漏了個「洞」,我們該如何補呢?
    天上有個臭氧層 臭氧(O₃)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₂)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腥臭味的氣體。 出現了「空洞」的臭氧層? 工業的發展,臭氧層卻不斷遭受著破壞。》籤署;1987年《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生效,共同保護臭氧層、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 臭氧簡介
    2)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較氧大,0℃和1×10帕時,一體積水可溶解0.494體積臭氧。3)臭氧能刺激粘液膜 ,它對人體有毒 ,長時間在含0.1ppm臭氧的空氣中呼吸是不安全的。通常都藉助無聲放電作用從氧氣或空氣製備臭氧,臭氧發生器即根據這一原理製造。4)利用臭氧和氧氣沸點的差別,通過分級液化可得濃集的臭氧。
  • 疫情隔離期間,天變藍了,為什麼臭氧汙染反而更嚴重了?
    &nbsp&nbsp&nbsp&nbsp它的名字叫作「臭氧」。&nbsp&nbsp&nbsp&nbsp亦「正」亦「邪」的臭氧&nbsp&nbsp&nbsp&nbsp說到這兒,有人可能要問了:不是說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麼?怎麼現在又說臭氧是空氣汙染物呢?
  • 皮膚隱形「保護傘」 防水性、持久度、防曬力,全都給你測好了
    皮膚隱形"保護傘「 防水性、持久度、防曬力,全都給你測好了美白是高姿的品牌DNA,高姿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科技美白領域,在美白科技儲備上擁有雄厚的實力。是國內美白領域的佼佼者。作為美白品類的重要一環,高姿對於防曬噴霧醞釀已久。
  • 北極出現大面積臭氧層空洞 專家:太冷了!
    臭氧層位於距離地球上空10至50千米的大氣層中,位於平流層中靠下層部分,是地球的保護層之一,它能有效阻擋絕大部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臭氧層在地球表面並不是均勻分布的,世界三極地區即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的臭氧層會明顯稀薄。如果某處臭氧層中臭氧含量減少到正常值的50%以下,科學家們就會形象地稱之為「臭氧空洞」。為何南極臭氧空洞頻發而北極則罕有?
  • 《最強蝸牛》地球意志是壞的嗎 地球意志反派分析攻略速速圍觀
    《最強蝸牛》地球意志是壞的嗎 地球意志反派分析攻略速速圍觀最強蝸牛地球意志是壞的嗎?
  • 北極最大臭氧層空洞神奇「癒合」!原因是……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表示,這次北極臭氧層空洞「癒合」和當前的疫情與封鎖政策造成的汙染下降沒多大關聯。臭氧層空洞一般在南極比較常見,不過在北半球,要想形成如此巨大的臭氧層空洞,所需要的條件一般並不存在!這次北極臭氧層空洞「癒合」,CMAS在推特是這麼說的:這主要是受到「異常強且壽命長」的極地渦旋驅動。
  • 臭氧洞為什麼只在南極有?
    這就是說,在高空的平流層中,臭氧是「好」的;而在近地面的對流層中,臭氧是「壞」的。臭氧是一種由 3 個氧原子組成、有特殊 「臭」味的氣體,主要分布在平流層,特別是在離地面 20 ~ 30 千米的臭氧層裡濃度最大。臭氧是一種化學性質很不穩定和氧化性很強的物質,它在平流層中的生成和分解與太陽輻射有密切關係。臭氧是一種痕量氣體,在大氣中含量很少。
  • 話題:你了解臭氧層嗎?
  • 南極臭氧洞的發現
    但是,人們後來發現,Chapman反應所給出的臭氧含量遠高於真實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因為在Chapman反應中,臭氧的生成速率大約5倍於臭氧的分解速率。後來,催化化學反應被提出,認為氫氧基(OH)、氮氧化物(NOx)、氯族化合物(CH3Cl、CH3Br)都可以導致臭氧分解的催化反應發生,使得臭氧分解速率加快,以至於臭氧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達到平衡,並維持現有的濃度。
  • 臭氧發生器介紹!
    臭氧(O₃),是氧氣(O₂)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淨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 英國皇太后用臭氧保養
    為皇太后做臭氧治療的英國皇家臭氧協會副主席阿特金森披露:定期注射臭氧令皇太后血液含氧量大大提高,從而達到殺滅厭氧菌、防止婦科病、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保護臭氧層,就是在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事件:4 月初,歐洲空間局(ESA)稱,北極上空出現了 25 年來最大面積的臭氧層空洞。《自然》雜誌稱 2020 年北極上空臭氧含量創下歷史新低,將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載入史冊。隨著氣溫逐漸升高,4 月中下旬,北極臭氧空洞恢復。
  • 它是眼睛的保護傘,孩子常吃眼睛明亮,視力像戴了「隱形眼睛」
    它是眼睛的保護傘,孩子常吃眼睛明亮,視力像戴了「隱形眼睛」!最近全國的許多省份都已經公布了具體的開學時間,有些地方的學生已經返校,開始了新一學期的學習。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蒜蓉紅薯葉,這道菜做法簡單快手,營養美味,大家隔三差五吃一次,可以明目防近視,眼睛明亮,視力5.0,就像戴了「隱形眼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