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鄉 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早餐嗎?

2021-02-17 有用有料有趣

阿拉上海人的早餐,記憶中要追溯到電影世界裡的六十七十年代,一輛小推車,幾張小木頭桌子,來的都是老熟客,見面就是老阿婆老阿伯好,就像進了自家廚房,偶爾還能跟掌柜的阿婆阿伯聊上2句。

在兒時的記憶裡,早晨天色剛泛白,弄堂口、街角邊、小店前都排起了隊,等待那份熱氣騰騰的早餐。

在上海,早餐中最出名的就是大餅,油條,豆漿(淡/甜/鹹),粢飯/粢飯糕組合而成的"四大金剛"。大餅夾著油條,油條包在粢飯裡,再來一碗熱豆漿,一天的好心情從早飯開始。

油條放在籃子裡,籃子跨在胳膊上,1隻手常常拎著個鋁鍋,這是給一家人買豆漿用的。 找回的錢就另一支小手拿著。 一路快步速去速回,為了吃上熱氣騰騰的早餐,即使是上海的冬天,小鼻尖上也會常常小汗珠一簇。

排隊買早餐時也有不少聊天,讀早報消磨時光的,手裡的報紙最後還是大餅、油條的簡易包裝。 即便報紙上一直說那些染了墨印的食物對身體不好,但這已經成了老上海人的習慣。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的加快西餐點心店也不少見,提籃橋的房子越來越少,街上的車子越開越多,清晨的腳步越走越快,手裡的豆漿越衝越淡... 但是愛吃的還是那些巷子口的小攤,簡單樸實的小店,一句話去晚就沒得吃了。

上海小籠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都說上海的早餐一個月不重樣? 這絕對是真的。

別老說大餅,油條,粢飯,豆漿。 上海早飯能吃的還有很多很多。 一種面能搭配十幾種花樣頭,一個星期都吃不完。

吃早餐最多的莫過於離家最近的那幾個弄堂,不管長大後移居到那個國家,最想吃的還是上海的四大金剛。 去到那個城市都始終承載著兒時全部的早餐記憶。

昆明路上這條街蔥油餅只此一家,提籃橋老攤頭蔥油餅一號,鋪子雖小,但整潔有序。 一鍋需要等一刻鐘,人氣很高。 賣的是最老式的蔥油餅,裡面有豬油捲起來一層蔥,一層又一層。 新出爐熱騰騰的,一定是乘熱吃味道最好,香香脆脆的,很有老上海情懷,一口下去很滿足!

阿福飯店店面不大,很陳舊,看著就是記憶裡的老牌早餐店。

櫥窗裡擺放著一盤盤各式冷麵澆頭,冷麵堆成一堆,窗口候著很多人排隊打冷麵,阿姨打面手勢嫻熟,看著生意不錯。

冷餛飩也承載了上海人的早餐記憶,餛飩現包現賣,薺菜鮮肉餛飩餡多皮薄,而且肉很Q彈,配上麻醬簡直是棒極了!

蝦仁餛飩。 (攝影:安妮)

望雲路蓬萊路路口的生煎攤口碑很好,靠的就是口口相傳。 每天賣完為止,一般9點就沒了,早點去排隊是肯定要的。

後來傳開了,還有很多人開車幾十公裡,來這個連招牌都沒有的生煎攤子,就是為了這一口生煎的味道~做生煎的師傅六十多歲了,每一隻生煎依舊做的格外認真。 生煎店的對面,滋滋滋的聲音響起,一家早餐店的炸油條也要出鍋了! 金黃酥脆的外皮,外脆內軟一口香,不少人尋著味兒就過去了。

大餅和上海傳統早餐的大餅不太一樣,更像是北方的做法,但美味無國界,同樣每天早上受到居民的歡迎。

還有這家無名的早餐店,附近的住戶經常買上好些帶回家,當全家人的早飯,天天吃成了習慣,一點不會膩的。

一家海鮮店早上賣煎餅,一早排起長長的隊伍。 這裡賣的是五穀雜糧煎餅。 薄薄的一層煎餅上有雞蛋、蔥花和辣醬等,有點像天津的煎餅果子。

中午和晚上,這裡還是一家海鮮店,看名字倒有點像寧波祖籍的老闆開的。

大伯家住山陰路附近,據大伯說,從50年代開始,這家號稱「萬壽齋】就主打小籠包的萬壽齋就開在了山陰路上,迄今為止,這條路仍舊僅此一家,真是「萬壽無疆」。 店裡最有名的是鮮肉小籠包和蝦仁大餛飩。 鮮肉小籠皮薄湯汁多,肉的比例恰到好處,味道偏甜,很有上海特色,但又不像無錫小籠包那麼甜,感覺適中。

早上6點開始,這家光頭生煎就是這幅景象了,在這條路上名氣那是絕對的。

生煎上撒了白芝麻和蔥花,聞著蠻香的。 豬肉很新鮮,肉質看起來就很好,而且基本都是精肉!

小伯家住龍華西路附近,小孃孃說,阿德生煎的老闆原是吳江路小楊生煎的員工,開店也很多年了,天天都是大排長龍。 他們家生煎的湯汁太多了,這麼滿的湯汁,好多人第一次吃的時候不曉得,都有心急被燙到舌頭的經歷,再吃就會耐心等會。

味道很不錯,沒有生薑味,保留了肉的本身的原汁原味,再吸口湯汁,真是美味。

西鄉路這家豆漿油條開了很久了,從最初在菜場門口擺一個早餐攤位,到現在專門租了個地方可供堂吃,來排隊的人越來越多。

周邊沒有做米飯餅的,只此一家,絕無僅有,是兒時記憶裡非常獨特的味道。 特別受周圍居民的歡迎,還有酥餅,一口都掉渣渣的酥脆,很好吃!

如果光買大餅油條豆漿不需要排那麼長的隊伍哦,旁邊直接進去就可以買了。

上海名氣大的早點鋪子數不勝數,但這些常年被包圍的小店才是老上海的私藏菜單。

它們可能藏在一條完全不搭的弄堂裡,或者開在某個街道上,告訴你個路名,跟著人群就能找到。 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想吃的時候開車也要去。

上海的雞蛋餅是多少人上學路上抱在手上啃的早餐? 現在想起來依舊會懷念。 這家做了20年,以前是輛推車擺在外面,現在環境整改就直接搬到了家裡。 麵餅上裹滿雞蛋,還有些許黑芝麻~咬一口軟軟的,加上油條就是家的感覺,傳統口味,就是記憶的味道。

上海油條。(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分分鐘賣光的上海口味粽王


上海口味粽王鋪,真的不太好找,又很難形容地址,淡水路和重慶南路中間夾著的那一段,靠街的北邊,沿著那條路走,仔細朝圍牆裡面瞧,若是有緣,便會遇到!

他們家的大肉粽,粽子真心大!米糯肉香,也許有人看到全精肉有些失望,其實豬油都已經融入了粽體中,避免了大塊肥肉帶來的油膩口感,造就了米粒鬆軟,香鮮多汁的美味。

獨家秘方的南陽路粢飯糰

這個粢飯糰的攤頭年數可長了,也是小有名氣。在這裡做了20年的粢飯生意,每天凌晨一點起床準備食材,一直忙到早上九點才回去。


團的同時,還會跟相熟的客人聊聊家長裡短,鄰裡間的八卦怕是就在這聊開了。粢飯糰裡的花頭很多,那麼這個攤頭最經典的搭配是什麼呢?


血糯米的底,鋪上一層脆油條,澆一層每天早上自己燒的肉醬,加肉鬆,頂上塞只虎皮蛋,最後再以肉醬收尾。這個肉醬可謂是獨門絕技,是這家滋飯糰獨有的味道,這麼多年被很多人惦記著。

中華路蔥油餅大叔速度很快,大概10分鐘左右就能出一爐。煎的不是太過,一點焦黑都看不見的。口感香、脆,麵餅咬下去很實在。老式蔥油餅的味道,裡面包一小坨豬油,煎完放爐子裡烘烤,熱的時候又香又脆。


Photo by 機智的小三圈

全年排隊的牛肉煎包攤


小攤店面普普通通,沒有裝修,堪比水泥房,和周圍一條街的新疆美食——新疆牛羊肉一起。可謂是未至其店先見其長龍,來買的基本都是阿姨爺叔。煎包10分鐘出一鍋,個頭紮實,包子皮厚脆有韌勁,餡是大塊緊實的牛肉配上京蔥,趁熱吃還有咖喱味的湯汁在其中,十足過癮!

一次買一大袋的好泳包子

開了20多年的包子店,從地下室發展到在路邊有家店面,包子店的食客簡直是遍布上海灘。開在黃浦區,但排隊的大爺大媽中有許多是從浦東坐地鐵過來的。一般的包子都是剛出鍋的時候最好吃,回去熱一次味道就變差了,但這家的包子還是就算放一晚上,第二天用微波爐或者上水蒸,味道還跟剛出鍋的時候一模一樣,就連汁水都沒有變少哦!

雨天都人滿為患的大王鍋貼

大王鍋貼的口味多年不變,多汁、皮薄、爽脆,鍋貼的確好吃。湯水很足很鮮,肉很大,底很脆,門面很小沒有堂吃只有外賣。下雨天生意都很好,天好豈不人滿為患了啦!

上海開了許多分店的早餐店張記油條

這家早餐店可以從早上一直營業到下午5點,早上一般都是需要排隊買,無明礬油條是他們家明星產品,很鬆脆,即使冷掉了油條也不會軟塌塌,但最好還是趁熱吃,再來碗熱豆漿就完美了。


只做傳統的劉飛放心無鋁油條

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但是卻一直保留著傳統的製作方法。除了油條外,還有近乎失傳的老虎腳爪。將鹼水發麵反覆揉搓20多分鐘,再用刀敲三下形成裂口,貼在爐火內壁裡烘烤,撒一把糖就新鮮出爐了。老虎腳爪微焦的碳香配上砂糖的甜香,忍不住得想要咬上一口,外脆裡嫩,雖不敵西式蛋糕的造型精緻,但是別有一番韻味,慢慢地嚼上一會兒,你會感覺到微微的甘甜,可不是一般添加劑可以調製出的!

老虎腳爪 圖/大眾點評

就是這麼一間舊舊的小鋪子,藏著一位攤得一手好蔥油餅的王師傅。別看蔥油餅簡單,想讓餅子不焦不爛,熟得剛剛好,金黃鋥亮,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好吃到讓年輕人冒著上班遲到的危險也要去吃。老人家做蔥油餅做了很多年,兩塊一隻餅,蔥灑得很足。這是一項很累人的絕活,不像別處壓餅子都是用鐵器,王師傅是徒手的。因為溫度很高,他的手掌根厚實通紅,感覺練了一手好鐵砂掌。從小吃到大的味道,老闆老闆娘都是住在胡同裡的,每天很早起來熬豬油,生爐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傳遞熟悉的味道。

上海赤豆酒釀元宵。(圖片/攝影:安妮)

老上海傳統蛋餅

老上海傳統蛋餅,基本已經絕跡江湖,要找到十分困難。老闆是一對夫妻,大叔做餈飯,阿姨做煎餅,分工明確,阿姨動作很麻利,記性非常好,你要的蛋餅什麼口味她都會記得。這裡的蛋餅是上海蛋餅,跟山東的包腳布不一樣,是口感比較溼的那種,熱騰騰的軟蛋皮蛋餅吃的好滿足。尤其喜歡他家的辣椒醬,辣的很過癮。

這個小攤開了30年左右了,阿婆也有七八十歲了,為了保證口感品質,大多數時候還依然堅持親自出攤,現在阿婆負責捏麵團,她女兒媳婦煎餅,如果過去沒見到阿婆就改天再去試試!剛煎出來熱熱的很香,蔥的鹹味很明顯。這家蔥油餅是老式做法,完全油裡煎炸出來,外面一般吃不到的口感,很脆。阿婆還會推薦說加個蛋,加點辣醬的更好吃!

這家店也是經常是早飯的「排隊重災區」,一鍋一鍋根本停不下來。他們家的鍋貼每天都是現包的,皮很薄,咬下去湯汁很多,肉質非常的新鮮,沒有肉腥氣,底又薄又脆,非常好吃!

一元一個的餛飩個頭很大!

食材新鮮,手工剁出的餡料,不是很碎,口感不細膩,但吃起來很有層次。

這家店簡直簡陋到不行!雖然破舊,但生意一直爆火。可愛的是,點單要看的小黑板上還有中英文對照。他們家的餛飩是正宗的醬油湯底,皮子發黃,湯底泛紅,在其他店裡很少能吃到的。

上海人,吃慣了自己的早餐,哪兒都去不了。

上海西餐廳。(圖片/攝影: 安妮)

上海的幸福不是那些平地聳起的高樓,也不是那些高大上的西餐廳。而是彎彎繞繞的巷子裡的煙火味和人情味。這條弄堂裡的居民,每天早上一定是被第一鍋出爐的早餐喚醒的。揭開鍋蓋冒出嫋嫋炊煙,完美的勾勒出一幅上海市民的生活膠捲。

相關閱讀:

臺灣中醫曝:人其實「不需要吃早餐」!

中國的早餐,你肯定有沒吃過的,還有什麼補充的呢?

最新84180例,張文宏的」不許吃粥「論引發爭議(全程視頻)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公開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關注微信「有用有料有趣」。轉載和合作聯繫QQ:2659723980

看完文章記得順手給我們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小時候吃過的那些「玩意兒」,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吃過的那些「玩意兒」,你還記得嗎? 不像小時候,苦苦攢下零花錢, 只為了去買心心念念很久的零食, 還怎麼都吃不厭。 你們記憶中有哪 些難以忘懷的小零食呢?
  • 小時候吃過的5種雪糕,有些已經停產了,你還記得它們嗎?
    小時候吃過的5種雪糕,有些已經停產了,你還記得它們嗎?好多人在小時候都盼著自己快點長大,而長大後步入了社會生活壓力,工作壓力,讓人感覺特別煩惱卻又不經意地懷念起小時候的美好生活。生活壓力大了,特別想像小時候那樣的簡單,記得爸媽給自己買一個小冰棍,就特別滿足。今天就帶大家看一下我們小時候最愛吃的六種冰棍,有三種已經停產,想吃也吃不到,而這些全吃過的估計孩子都能打醬油了。下面看一下都有哪些冰棍吧!
  • 臨潁老鄉還記得小時候用的這種塑料膏和香香嗎?
    小時候看電視對大寶SOD蜜的廣告印象深刻,那時候覺得大寶就是最高端的大品牌了,後來才知道是咱們老百姓都消費得起的產品,見了各種名貴化妝品後,才知道大寶多實惠,特別是很多年輕小夥給女朋友買過化妝品之後,才知道化妝品是啥。
  • 小時候吃的雪糕,哪個味道最好,你還記得嗎?
    當你吃到涼甜可口的冰棍和冰激凌時,你是否想過,世界上最早製作冰棍和冰激凌的是中國。中國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鄉。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國就有用冰解暑的記載。後來皇宮裡就有了用奶和糖製成的冰棍。曾經小時候的夏天,一根冰棒能讓我們快樂一整天,更是能帶來非常多的歡聲笑語,那你知道小時候吃的雪糕,哪個味道最好嗎?你還記得那時候最喜歡哪一種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兒時過年我們吃過的那些糖,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過年還有一個星期,爸媽就會給你買一身新衣服,只有過年那天才許穿。小時候過年爸爸牽著你的手上親戚朋友家轉一圈,兜裡就會塞滿糖果和壓歲錢。那時好像只有春節才能吃到糖果,輕輕地剝開包裹的糖紙,慢慢地放進嘴裡,滿滿的幸福的味道。
  • 「燒麥」你吃過嗎?麥假還有多少人記得呢?小時候的美味食物!
    "燒麥「你吃過嗎?麥假還有多少人記得呢?小時候的美味食物!生活原來就是平平淡淡的日子才是真的踏實實在,每天的一日三餐是家裡人團圓的重要時刻,簡單的家常菜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美食總是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給我們安慰,讓我們豁然開朗,給我們些許安慰。
  • 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脆底蜂蜜小麵包嗎?
    歡迎光臨「炊煙小院兒」還記得小時候經常吃的一款小麵包嗎?奶香蜂蜜小麵包,底皮酥脆、內裡鬆軟香甜拉絲,奶香味兒十足。做法簡單,如果你也喜歡吃,那就趕緊跟著我學吧。如果喚起了你兒時的記憶,請記得關注我吧!歡迎再評論區留言,告訴我你還想起了兒時什麼好吃的
  • 還記得小時候這些風靡一時的雪糕嗎?全吃過的話肯定是大神了
    雖說已經立秋了,但是感覺好多地方才剛剛進入到最熱的時候,剛剛開啟40度的高溫模式,很多小夥伴在這個時期也是特別的喜歡吃冰的食物,那麼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雪糕呢?要是全吃過的話,肯定是大神了!
  • 小時候最愛吃的幾種雪糕:你還記得名字嗎?全吃過算你厲害!
    小時候最愛吃的幾種雪糕:你還記得名字嗎?全吃過算你厲害!1、香蕉先生香蕉先生,這個吃起來還要剝皮,外面一層黃色的巧克力,濃濃的,香蕉的味道很純,裡面是香蕉味的雪糕,彎彎的造型在當時很是受寵,還記得名字嗎?
  • 小時候經常吃的泡泡糖,你還記得幾種?
    ,有點像木糖醇的口感,吃起來甜味不算太濃重。 ▲大大泡泡糖,小時候挺喜歡吃的一種糖,有點偏硬的口感,小時候很喜歡買幾顆放到口袋裡,和小夥伴邊玩邊吃。
  • 小時候經常玩的筍蟲,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經常玩的筍蟲,你還記得嗎?
  • 天津人小時候都在吃的冰棍你還記得嗎?
    廣播君還依稀記得,小時候每天放學都會跑到家門口推車的雪花酪攤位上,花上5毛錢,買一小杯雪花酪,站在那兒吃完才捨得回家…酸酸甜甜的,再加上點冰碴兒,簡直是人間美味。如果你不喜歡帶奶油味的冰棍兒,那麼這個絕對值得推薦!
  • 9款小時候零食,你還記得嗎?
    艮啾啾的,放在嘴裡都不捨得嚼,總想讓它在嘴裡多待一會兒~吃的時候不禁讚嘆,大廠就是大廠,味道和小時候對比幾乎沒有變化,酸酸甜甜的,水果味依然很濃,吃起來格外解壓,也不像劣質軟糖一樣會黏牙,強烈推薦!(話說不知道什麼時候,鳳梨味改成了菠蘿味,我記得小時候就是叫鳳梨味,難道是我記錯了?)
  • 我要吃冷飲!上海人記憶中的36款冷飲,你還記得幾個?
    我要吃冷飲!上海人記憶中的36款冷飲,你還記得幾個?上編為大家總結了這些上海小寧從小吃到大的36款冷飲看看你還記得幾個?斑點狗/癩皮狗上海冷狗牌還出過奶香十足又便宜棒冰裡面加了葡萄乾的,叫斑點狗加了層脆皮的,叫癩皮狗
  • 還記得小時候糖果的味道嗎?
    小時候的我們都沒有太多零花錢,也沒有太多糖吃,只要有一點就開心的不得了,下面讓小編給你盤點一下我們小時候吃過的糖果,共同來回憶一下小時候的溫馨時光吧!十幾年前,當阿爾卑斯奶糖出現在國人面前時,人們對這個略顯洋化的名字還略感陌生,但是很快這一來自於義大利的品牌,以香濃的口味贏得了人們的青睞。2.
  • 小時候煙紙店裡的這些小零食,你全吃過嗎?
    嘿嘿,還記得上一次吹它是什麼時候嗎!?(記得看到最後,你的「兒子女兒」在線等領養)還記得小時候,放學最後一堂課,最後幾分鐘,數著時鐘,攥著省吃儉用的零花錢,背著書包,只求下課第一個跑到小賣鋪。阿姨阿姨!一包大皮哥!阿姨,來一包辣條!阿姨,5毛的零食都在這裡了嗎!?
  • 你小時候一定吃過!正在消失的老上海零食!看到第1個就哭了
    除此之外,小時候還總和別人比誰吹的泡泡大~作為一款「救活了無數人」的靈丹妙藥,麥麗素在童年零食中的咖位可不低!甜甜巧克力裹著脆芯,一口一個超過癮~雖然小時候吃的是代可可脂的,但現在也可以買到可可脂麥麗素啦~重溫童年味道,你值得擁有!從小吃到大的咪咪蝦條,其實是馬來西亞特產~1塊錢1包的良心價,現在仍在不少人零食回購清單中!
  • 還記得小時候喜歡吃的這些零食嗎,大部分已停產,滿滿的回憶!
    尤其是我們小時候的零食,那叫一個美味。那時候的零食雖然品種不是很多、雖然沒有精美的包裝,但是那些簡單又便宜的小零食在我們心中,是如今好多零食都沒辦法替代的~童年很多零食現在好多都停產了,有的雖然還在,但是已經沒有當時的味道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包裝精美的零食,還有一些進口零食。還記得小時候喜歡吃的這些零食嗎,大部分已停產,滿滿的回憶!
  • 【回憶】你還記得小時候青島的冬天,都是咋取暖的嗎?
    小時候,青島人冬天取暖,記得那時...小時候家裡人喜歡用蜂窩煤爐子,蜂窩煤爐子是一種很小但十分方便的火爐,冬天,每個家庭總會囤積一些蜂窩狀的煤塊,燒水做飯,十分方便。爐子底部有透氣孔,孔蓋可以調節。燒蜂窩煤取暖的時代。伺候爐子是最煩惱的事了:生爐、添煤、封火、倒煤渣,每天佔去很多時間。
  • 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蛋黃餅乾嗎?
    目前已經有99%的超級吃貨關注我們啦  每周一、四更新,用美食記錄美好生活▼ 蛋黃餅乾 ▼▼在小時候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蛋黃餅乾就是能吃到的為數不多的美味之一。👉吃一個,蛋香十足END👇長按二維碼添加我為好友我會拉你加入我們小夥伴群哦每期菜品學做之後,在微博上傳美食照片或視頻@可可私廚的可可+#可可私廚#,我們看到之後會進行轉發和評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