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古代歷史上的宋國,可以讓人記住的事件實在是太多了,並且還有不少是的屈辱性的事件。大家應該都知道嶽飛想要迎回二帝,卻被趙構一直攔著不讓,而這兩位皇帝之所以被金軍俘虜,正是在被稱為靖康之恥的事件中。嶽飛還有一首《滿江紅》中這樣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在我們古代歷史上,很少會有一個事件被直接以什麼恥命名,可見靖康之恥真的有多麼嚴重。在公元1126年到1127年之間的這段時間,金軍攻破宋朝的京城,俘虜了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位皇帝,以及大量的皇族、大臣、貴族等等,在此之前很少有哪一個朝代發生過如此屈辱的時間,因為正好在靖康年間,才被稱為靖康之恥。
熟悉《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宋徽宗在位期間,蔡京與童貫等奸臣當道,混亂朝政,民不聊生。由此才會出現像宋江以及方臘領導的兩次較大的農民起義,雖然這兩次農民起義都沒有成功,但宋朝的弊端顯露無疑。
之後,隨著金國的興起,之前一直受遼國欺負的宋朝想要通過與金國聯盟奪回自己失去已久的燕雲十六州。不過,雖然落寞的遼國打不過金國,但還打不過你宋朝嘛,即便與金國聯盟之後,宋朝攻打遼國時將自己的真正實力暴露在了金國面前。當時完顏阿骨打在位的時候,與宋朝還是呈和好狀態,但他死後繼位皇帝可不管這些,你們這麼弱不欺負你們欺負誰。
金國前後有兩次攻打宋朝,第一次是在公元1125年間,以之前發生的「張覺事變」為理由起兵攻宋,反正師出有名就好了。金軍一路大勝,打得宋軍毫無還手之力,直到攻陷了中山府,京城中連同皇帝在內的很多人都慌了,因為從中山府到東京僅僅只有十天的時間,金兵隨時都有可能攻來,當時的宋徽宗已經向跑路到南方,另立國都了。即便之後金兵真的圍攻了開封城,但好在最後都沒有得逞。不過,沒有得手的金國並不服氣,很快又實行了第二次伐宋。這個時候已經是宋欽宗在位了,很顯然他的運氣不像他父親那麼好,第二次圍攻開封之戰並沒有守住。
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便是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位皇帝雙雙被俘虜,京城被金兵洗劫一空,連同被俘虜的還有官員、嬪妃等等多達三千人左右。兩位皇帝以及那些被俘虜的人在金軍中可謂是受盡了屈辱,完全沒有了皇族應有尊貴、傲氣等等。
據記載,宋徽宗與宋欽宗金軍軍營中還被強迫脫下皇袍,只要的脫下了皇袍,更加連皇上的身份都不是了,即便有很多大臣阻攔,但最後無奈都被金軍殺害了。此外金國還另外新立了皇帝,便是大楚國的張邦昌,也算是他們的一個傀儡政權,想要借張邦昌的名義更好的統治宋人。等等這一系列都是極其羞辱性的,恐怕沒有哪一個朝代有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不過,靖康之恥發生之後,南宋後人們對這個事情進行了反思,結果得出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便是王安石。因為當時導致發生靖康之恥的原因有奸臣當道、各大臣爭鬥不休,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就是王安石的熙寧變法。
原本,無論在哪一個朝代,忠臣與奸臣肯定事都有的,並不會完全杜絕,但只要不是奸臣當道就好了。在王安石變法之後,新黨與舊黨之間的爭鬥為另一個爭鬥提供了非常大的舞臺,便是小人與君子,當時大臣們只顧爭鬥,那麼朝堂與國家還能有好嗎?特別是在蔡京、童貫那些人當權之後,這種風氣更為嚴重,不想著怎麼好好治國,整天都處於爭鬥之中。
靖康之恥的發生,直到導致了宋朝不得不向南方遷移,國都從開封府遷移到了臨安,我們也分別稱之為北宋與南宋。我們在上文中有提到,皇宮中很多嬪妃也被金兵俘虜到軍營中,更是受盡了屈辱,而針對女性的節烈論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被注重的。由此,在後面的明清時期,可以發現貞節牌坊在逐漸增多。另外,這件事還直接影響到了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同樣面對滿人,他最後選擇了以身殉國。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此前是否有詳細了解過的靖康之恥呢?對於宋朝發生的這件事情,大家又有怎樣的看法與認識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