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也好,狗狗也罷,寵物總是我們身邊那個「短命」的朋友。
養了數年甚至十多年,溫情陪伴成為親情相依,有朝一日它們閉眼,對許多主人來講,都希望寵物能好好離開。
然而,不同於人類逝世後日趨完善的殯葬方式,寵物的離開卻往往讓主人犯難。「2009年,我小嬢養了十多年的『曉曉』走了,我們去金殿後山掩埋,還被護林員盤問了一頓……到底該怎麼處理寵物屍體?我們其實也不知道。」1993出生的陳一帆(化名)說。
還不僅僅是掩埋的問題,相關業內人士和法律人士在接受雲南網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寵物遺體處置實際上還關係到社會公共衛生安全。近年來「寵物殯葬」服務雖已誕生,但整個行業監管仍處於缺位狀態……
因家人處置寵物屍體犯難,陳一帆發現了商機。他和家人一起經營起了一家「我愛我寵寵物美容服務部」,專門為愛寵的客戶提供寵物善後殯葬服務。但因為沒有工商註冊先例,經營範圍無法註冊為「寵物殯葬服務」,於是至今的註冊顯示都是:寵物美容服務。
陳一帆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價目表顯示,動物火化是根據重量收取不同檔位服務費的。5公斤內寵物屍體火化服務收費為680元,15-20公斤收費1280元,35-40公斤收費2480元。
價目表上還註明:「二環內專車接送200元,骨灰罈等殯葬用品可到現場採購200元起,骨灰終身保存;舉行遺體告別儀式、660元骨灰鑽石製作,以及寵物埋葬等服務」。
宣傳網頁顯示,「我愛我寵寵物美容服務部」還提供「一次性土葬」和50年墓地土葬兩種服務,土葬地址為安寧縣街,一次性安葬沒有時間保證,埋在果園;50年墓地保證時間,如有變動免費遷移。主人可以親眼目睹整個埋葬過程,如果主人沒有到現場,可以用手機拍攝記錄埋葬過程的每個細節,把視頻和照片發給主人。土葬也是按照重量不等來收費,12公斤以下一次性收費600元,50年墓地收費3300元;40公斤以上一次性收費900元,50年墓地收費5000元;還有「2500元起價的大理石、花崗巖製作碑文」等。
「最開始我們還提供寵物遺體土葬服務,就像安葬人一樣地挖墳立碑。後來因為國家殯葬改革,土葬也確實存在佔用土地、與人爭地等問題,我們就從西安採購了專業的動物屍體火化爐,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進。」陳一帆說,通過不斷升級設備,火化過程由原來的3個小時以上縮短至30-60分鐘。有相關救助機構聯繫時,他們也會為流浪動物的屍體進行免費集中火化處理。
「我認為寵物殯葬服務未來還是以火化業務為主,土葬確實存在佔用土地、傳播疫病等問題。我們搞火化,派出所民警看到後追究我們有沒有營業執照,要我們去取得相關執照,我說沒地方辦,他們也說是第一次聽說,要再了解,後來也沒有下文了。」陳一帆表示,目前還沒有政府部門對寵物殯葬服務進行專門的監管,希望政府能夠給政策,在手續、證照辦理等方面「開綠燈」。
據了解,目前昆明每年大約有2萬左右的寵物屍體需要處理,還有很多不能準確估算數量的流浪貓和流浪狗屍體。陳一帆希望寵物殯葬服務將來能夠合法化、正規化發展,「我們也才有能力承擔社會責任,處理更多的動物屍體。」
如果寵物屍體處理不當會怎樣?
「從動物臨床醫學專業講,不管是病死的還是自然死亡的動物屍體都需要無害化處理。一般來說,經濟條件好、和寵物感情好的客戶才會選擇寵物殯葬服務。」執業獸醫師王在皋告訴雲南網記者,常見的感染犬細小病毒、犬溫熱致死的寵物,染病屍體可能成為疫病傳染源,屍體應該儘量選擇火化處理,沒有火化條件的情況下,應該尋找一處沒有水源的地方,用生石灰消毒後深埋處理,以避免疫病傳播。
「實際上,寵物殯葬涉及的是公共衛生安全的事。隨著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寵物數量越來越多,昆明目前約有20萬隻左右寵物,根據客戶反饋,80%以上的寵物屍體是由主人自行處理,有的是在小區綠化帶、公園綠地或者郊區野外掩埋,有的甚至是直接丟棄在垃圾桶裡。」昆明東方動物醫院總院長李磊告訴記者,包括寵物火化、殯葬用品、殯葬禮儀等寵物善後服務的創新型企業在全國多省都已陸續開張運營,但在雲南,寵物殯葬服務還沒有正式納入政府監管範圍,還沒有真正的專業機構進行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有幾家做寵物殯葬服務的都是私人的」。
李磊認為,政府應該從企業市場準入、火化設備及從業人員資質等方面明確監管。
雲南八謙律師事務所律師姜鵬認為,隨著家養寵物的不斷增長,寵物殯葬行業逐漸興起。但是,寵物殯葬目前對動物屍體的處置方式因法律監管缺位,呈現出五花八門的狀況。如果動物是因感染疫病死亡,土葬可能會讓動物屍體被疫病進一步破壞,同時也給疫病向人類傳播提供了可能性。
我國《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染疫動物及其排洩物、染疫動物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運載工具中的動物排洩物以及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汙染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不得隨意處置。」我省出臺的《雲南省動物防疫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也規定,「託運人或者承運人發現染疫動物及其排洩物、染疫動物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時,應當及時就近向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並按照其指定地點卸下,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棄置、剖檢。」
據此,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應當及時向就近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並按照其指示進行無害化處理。
姜鵬表示,對於無害化處理的操作規範,農業部還針對性地出臺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予以指導。但遺憾的是,雖然有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但更多是從疫病防控的角度進行規範,而動物殯葬作為一個商業化產業興起,行業性監管目前尚處於缺位狀態,需要對其中的企業資質準入、設備及人員標準等相應配套監管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