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獵人》,小李子獲得奧斯卡的電影,昨晚看完已經快23點了。
看完第一反應是沒意思,就是一個父親在瀕死前看到同伴殺了自己兒子,
然後無論如何掙扎著一路艱辛的回來,給兒子報仇的故事。
1
對比
在我看來,情節簡單,也沒有太多激動人心的時刻,甚至鏡頭拍的都比較緩慢。
但愛人卻給予比較高的評價,覺得是對人性的一種刻畫,而且形象入微。
所以,自己也重新審視了下。
也許正像是一個不同風格的人,雖不是投其所好的品類,但卻仍有他自己的特點和風格,也應該是值得欣賞的。
其實想想《冷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有點類似風格,當然各有側重。
《冷山》是戰爭背景,而且人物形象刻畫的比較多,相對豐滿;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風景秀美,畫面精緻,構思和寓意都很精巧;
《荒野獵人》基本就是圍繞兩個人,甚至只重點一個人,其他只是點綴,更深層次的寓意也沒看出來。
2
意義
或許,只是對「信念的執著,憑藉毅力完成心中所想的那種精神」的一種讚許吧。
當然,不可否認這種精神的確很有價值。
尤其是信念被摧毀,價值觀被否定,被周遭不認可時,如何堅守自己?
在自己無力扭轉局面,只能適應時,如何保持心中的一方淨土?
在經過千辛萬苦,仍然看不到曙光時,如何告訴自己是繼續還是放棄?
信念,在真正軟弱時,才起到價值。
最近看到書《1984》,也是傳遞這種信念方面的價值觀。
3
情節
想想自己之所以沒有立刻被感動到,可能是覺得情節設計不夠合理吧。
小李子被大熊襲擊了2次,又壓到身下,竟然也能倖免於難;
在冰山雪地爬行,在無任何乾糧裝備、糧食供給下也能果腹支撐到能站立之時;
身上傷痛還沒好,披著沉重衣物、熊皮被冰冷的海浪捲走,竟能遊泳好久爬上岸,一個正常人估計都支撐不了多久吧;
一群族人騎馬開槍追趕小李子,近在咫尺,竟然也能逃脫......
一次是僥倖,但一次又一次,只能感嘆:命太硬了!
4
槽點
其實小李子追殺的仇人,也似乎沒那麼罪大惡極。
在那種環境下,隊長留下一個「一直建議槍斃了他,以免累贅」的人來照顧小李子,本身就是一種助推;
這個人並沒有真的一下殺了他,而是徵詢了小李子的意見,小李子也同意了;
小李子兒子的阻攔,嚎叫,然後他怕引來族人,所以將其兒子殺害。
殺害倒是有點過,可以將其打暈。但在當時的情形下,出於人的本能求生欲,顧及每個人的安危,以及前車之鑑,似乎也有些情理在。
其實有時候置身度外,指指點點容易,真是身臨其境,很難讓每個人覺悟都那麼高的。也是人性吧。
所以,「 影片傳達的信念 」終究被 「 故事情節的理想化 」 打敗。
5
亮點
印象深刻的是配音,其實很多場景的緩慢拍攝,細膩慢搖的鏡頭如果沒有動心的音效,簡直無法看得下去。
正是音樂的變幻引導,扣人心弦才讓整部電影沒那麼沉悶無聊。
另外值得贊的是荒野的景色,拍攝的角度,都還是可圈可點的。
今年完成10部電影的目標,已完成5部,有望提前完成。
註:寫稿於2016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