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末,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韓國拿下了票房冠軍。而電影在韓網上的口碑則出現了男女兩極分化的情況——女性打分平均分為9.5分,男性的分數卻只有2.9分。不僅是上映後,這部電影自開拍之初就遭到了韓國男性的抵制,每一個推薦這本書的女明星都遭到了男粉和其他男性的辱罵。
所有的抵制都來自於電影改編的同名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這是一本亞洲十年來罕見的暢銷書,在韓國憑藉口口相傳銷量突破100萬冊,韓國書店聯合會評選2017年最佳小說,作者趙南柱因此書而被授予年度作家殊榮。
那麼,這本引發爭議的現象級小說到底有什麼魔力呢?這是一本關於普通女性在男女不平等社會下成長的全記錄。
金智英,1982年出生在首爾,名字很普通,很大眾化,類似於我們的小明小紅。和她普通的名字一樣,她的一生過得也很普通,出生在一個物質並不寬裕,只能達到溫飽水平的普通家庭,學習成績中等不好也不壞,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之後與大學時期的學長結婚,婚後不久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
為了方便照顧女兒,金智英辭職回家當起了家庭主婦,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一段時間後,丈夫鄭代賢發現她有點不對勁:只要跟她說話,她就會像被鬼附身了一樣變成其他女人來跟他對話,有時候是她的母親吳美淑,有時候是大學登山社的前輩車勝蓮。事後提起來她卻一點都不記得。
這種情況在回婆家過年時發展到了頂峰,面對婆婆讓自己女兒坐下來休息,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其樂融融,卻讓她一個人到廚房做飯時,金智英又「發病了」:「親家母過年看到女兒,也覺得很開心吧,我也想見我女兒。」全家人都嚇壞了。
鄭代賢想起不久之前金智英變成朋友跟他說話:「最近智英應該很辛苦,斷奶後雖然身體輕鬆了,但心裡卻會開始焦慮,做得好,辛苦了,謝謝你,多跟她說說這些話。」
之後鄭代賢帶著金智英去看心理醫生,隨著治療的深入,他逐漸了解到,妻子生病的背後是長大過程三十多年來無法言說的壓抑和痛苦。
和大部分家庭一樣,金智英的家庭也重男輕女,在家沒有弟弟受寵,沒有自己的房間,無論什麼好事都要讓給弟弟,偷吃弟弟的奶粉會被奶奶罵;在學校如此,上了小學被男生欺負,老師說這是因為喜歡她;上了中學之後,要防範地鐵和公交車上的鹹豬手;進入社會工作後依舊如此,金智英工作表現優異,上司提拔的卻是表現不如她的男同事,被老闆要求應酬客戶,還要忍受客戶的黃色笑話和勸酒;31歲剛結婚,就被長輩催生孩子,之後「順理成章」的辭職在家看娃。
金智英最喜歡的前輩是一名女強人,產後一個月回到職場,然而女前輩能快速重返職場是因為自己媽媽承擔了育兒的重擔,而不是丈夫來幫忙,這也與我國的現實相吻合,女性如果想把生育對職業的影響降到最低,似乎只能通過犧牲家裡另一位女性長輩的時間來達到。
然而金智英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因為沒有人帶孩子,她只能被迫放棄工作。
仿佛在涉及到家務和育兒問題時,從來都只是女性的責任,無論她是自願還是被迫,最後無一例外,犧牲的都是女性。
每一個成功女性都被問過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問題,而不會有人去問成功男性這個問題,所有人都默認家庭是女性的主戰場,哪怕21世紀的主流是鼓勵女性工作,宣傳獨立女性,也從未把照顧家庭的重擔從女性身上卸下來。
女性在職場上受到歧視的原因之一就是母職懲罰。用人單位非常擔心未婚女員工結婚生娃以至於影響工作,已婚已育的介意她們老是照顧孩子,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一個生了孩子的已婚婦女,如果不出去工作會被人笑話不夠「獨立」,如果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孩子,會被人說不是好媽媽,這些問題在男性身上從來都不存在。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非常平淡的小說,情節上也沒有大起大落,作者仿佛只是如實描寫了一個韓國女性從出生到長大再到結婚生子的三十多年,卻讓無數女性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發強烈共鳴,因為真實,因為那就是每一個女孩在長大過程所要面臨的問題,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龍應臺曾經在一個演講中講到文學的作用,她認為文學的作用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這種作用的生動詮釋。
作者趙柱楠說:「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各種限制與差別待遇,導致沒有辦法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成就,甚至認為那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深感自責的女性,希望她們在閱讀本書之後,可以獲得一絲安慰。」
每一個成長過程中因性別遭受過歧視的女性閱讀《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都會有共鳴,有療愈的功能,每一個男性讀這本書,也會更加了解女性的處境,了解自己的媽媽,妻子,女兒僅僅因為性別是女會遭遇多少的不公和歧視。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