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產品和工具會讓化妝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隨著消費者需求的細分,市場上湧現和衍生出很多我們全新的、前所未見的產品,面對這些產品,我們很難單純地從產品品名上來識別產品真實的功效,很多時候我們買到的產品也許只是一個披著A外衣的B;又或者我們認識了產品但並未知曉其的正確用法從而導致化妝效果不佳。在我看來,辨別產品真實功效的唯一辦法是通過產品成分,再加上實際使用,才能準確獲知產品的真實功效和正確用法。 所以,學習化妝,首先要做的就是認識不同的化妝產品和工具,知曉其正確用法和功效。
底妝類產品:用來「打底」的產品。
1、妝前產品(primer):這裡所指的妝前並非化妝前清潔、保溼之類的護膚產品,而是指為了更好的化妝效果,更安全的化妝防護而在粉底液之前使用的產品。妝前產品的主要功效有保溼滋潤、平滑肌膚、調整膚色等,總的核心功效是實現幫助後續妝容實現更好的效果,但不同的妝前產品有不同功效側重,產品名字也多種多樣,如,妝前乳、飾底乳、毛孔隱形霜、防曬隔離乳等等。
①鎖水保溼的妝前產品:鎖水保溼是大多數妝前產品都會宣稱的功效,也是妝前產品最基礎的功效,肌膚只有喝飽了水,才能上妝貼服、持久,這類妝前產品更為強調和突出其保溼效果。這類產品多為透明無色質地,成分大多和保溼類型的護膚品類似,特別適合幹皮或在秋冬氣候乾燥的季節使用。
②平滑肌膚的妝前產品:這類產品通常會含有一個最重要的成分:silicone,也就是矽(聽起來很陌生是吧?不過別擔心,silicone早已廣泛運用在各類美容化妝用品中),其主要作用是填補不平整的肌膚,讓皮膚看起來和摸起來都更順滑;同時能在肌膚表面形成一層疏水膜,防止水分的流失,水分充盈了,皮膚也不會分泌太多油脂,之後再用粉底的話,就是在平整、水油平衡的肌膚上塗抹,粉底自然會更持久,更薄透(不能理解的朋友,可以想想油漆牆壁前刷膩子的作用)。這類產品多是透明無色的,但也有部分產品因添加了粉質,從而具備輕微的遮瑕效果;適合皮膚粗糙和毛孔粗大的肌膚,重點塗抹在毛孔明顯的地方。
③調整膚色的妝前產品:這類產品因添加有不同的色素,顯現出不同的顏色,主要是綠色、紫色等,它利用色彩的互補原理:綠色矯正偏紅的肌膚,如因毛細血管表淺而泛紅、痘痘的紅印等;紫色矯正偏暗黃的肌膚。注意這類產品更適合局部使用,用在面部膚色出現問題的地方:偏紅的臉頰、暗黃的三周(鼻周、眼周、唇周)等,T區也可以使用,可以起到提亮的效果;注意不要全臉使用,會嚇壞大家的。有人會問,不用調整膚色的妝前產品,直接用遮蓋力強的粉底不是也能遮蓋這些肌膚問題的嗎?是的,不過除非你是化濃妝,淡妝的話,我們都希望有妝若無妝,用這類產品就是在粉底之前,局部調整好膚色,減少之後粉底的用量,從而在解決肌膚問題的同時,又能實現透薄自然的妝感 。
④潤色提亮的妝前產品:這類產品添加有珠光成分,常見的有粉色(給蒼白的肌膚增加一些紅潤)、膚色(一定的遮蓋力)和無色(純粹提亮肌膚)等幾種,主要功效是提亮黯沉膚色,實現好氣色。可以在粉底前局部使用;也可和粉底混合後使用,即能降低粉底的厚重感,又能讓妝容亮澤、自然。選擇產品時,注意避免太大的珠光顆粒 ,用量也不易過多,否則會顯得肌膚太油,活脫脫一剛從煉丹爐蹦出來的孫悟空。
⑤防曬隔離的妝前產品:這類產品往往銷量不錯,原因就是「隔離」二字很容易打動消費者。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理解這類產品主打防曬、隔離的功效,但從這個角度上而言,此類產品並不屬於彩妝類產品,更多的已經是護膚的功效了。
什麼是隔離?隔離什麼呢?
有人會說,隔離就是隔離之後的彩妝色素、粉質呢。對!隔離就是防護,在肌膚表面形成保護膜,避免彩妝直接接觸到肌膚,造成潛在的危險,之前平滑肌膚的妝前產品就能實現這種意義上的隔離,而且其實不少護膚品也能做這一點,不過它們的品名中不一定有「隔離」二字。隔離就是隔離紫外線、電腦輻射呢。對!先說隔離電腦輻射(普通的防曬成分根本無法隔離),如果產品中含有抗氧化的成分,的確可以降低由於輻射造成的對肌膚的氧自由基傷害,但算不上是隔離電腦輻射,充其量是一種曲線救國吧;至於防曬,同樣需要隔離產品確實有添加防曬的成分,而且塗抹的用量足夠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一般防曬產品的塗抹用量要求是:2mg/cm2,大家可以算算自己平時的塗抹用量夠嗎?),但這可能會造成一個產品在實際使用上的矛盾:之前我們說過調整膚色的妝前產品最好局部使用,不易過多,但防曬又需要塗抹足夠的量才有效果,那麼我們到底使用這類兼具調整膚色和防曬的產品,該塗抹量多還是量少呢?實際情況往往是我們會遵循調整膚色的要求,進行少量塗抹,從而造成防曬效果的缺失。個人的建議是,我們還是需要單獨使用專業的防曬產品,這類帶顏色的妝前防曬隔離產品我們還是讓它回歸到保溼、調膚的基礎功效就好(帶防曬的BB霜、CC霜也是一樣,莫把防曬寄托在它們身上);而無色、白色或只有極淡色澤的防曬隔離霜實際就只是防曬霜,那這種產品實際上就不屬於妝前產品的範疇了。
以上我們粗略地從功效上對各種妝前產品進行一番分類和介紹,其實這些妝前產品叫什麼名字並不是最重要的,不少產品往往是幾種功效集一身,單看品名我們很容易糊塗。舉例說明一下,一款妝前產品,可能有含珠光(能提亮),帶有防曬(能防曬)和保溼成分(能保溼),綠色質地(能調整膚色),那它該叫什麼名字呢?是不是它真的就能具備這幾種功效呢?就算能,效果好嗎?難說!關鍵是看產品成分,再通過具體試用,明白其真實的功效,才能正確使用,以達到最好的妝效。
2、BB霜和CC霜:BB霜已經火了很多年,估計還能火很長一段時間;CC霜則是這一兩年新冒出來的產品,是需求細分、市場導向的結果,眼下大有蓋過BB霜的勢頭。這兩者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主打兼具彩妝和護膚,多效合一的便捷性產品;但兩者的側重點也有不同,具體功效上也存在一些區別,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它們。
①BB霜:Blemish Balm,全名「疤痕修復霜」。據說源自德國,最早是皮膚科醫生用來給病人修復、遮蓋疤痕所用,後來被韓國人抓住其商機:便捷多效,滿足了消費者對於彩妝傷害的擔憂,希望具有一定護膚功效的心理,從而被消費者所接受,快速地流行開來。今天的BB霜已衍生出非常多的功效,儼然一款萬能霜架勢,但究其實質,BB霜就是一款帶有一些護膚功效,兼具一定遮瑕,妝容效果強調自然的產品。(BB霜相較傳統粉底添加會更多的保溼成分,倒是能夠讓妝面更顯滋潤,更自然透薄;而一些抗敏的成分,也能降低肌膚對於BB霜的敏感度;但其他諸如美白、抗老等功效,大多只是商家的噱頭而已;而關於BB霜的防曬功效,大家可參見上面關於防曬隔離類妝前產品的相關介紹。)
②CC霜:Color Control,全名「色彩調控霜」,原意是利用添加在產品的色素顆粒(色彩互補原理,類似調整膚色的妝前產品),進行膚色的調整;也含有一些的粉體,從而也具備一定的遮蓋效果;同時也更強調其護膚功效(更保溼,更低敏感等)和使用的膚感(更透薄,更絲滑等);CC霜同樣是一款兼具彩妝和護膚功效,強調多效合一的產品,相對於BB霜,CC霜更側重對膚色的調整,而非遮蓋,以及其護膚效果和使用的膚感等。
BB霜、CC霜和粉底液的區別?
粉底液更具有強大的、專業級的遮蓋力,顏色的選擇也更為豐富和準確,而護膚性強調則不太多(其實近年來,傳統彩妝產品也大有護膚化的趨勢,不少粉底產品也紛紛標榜其護膚性);相較於BB霜和CC霜,對於粉底,一般會有妝感更厚重的認知(但實際並不盡然,產品的使用膚感,不僅和產品本身品質有關,用法、肌膚先天的條件等也會有影響)。
CC霜突出顏色對於膚色的調控(粉色、紫色、綠色等),更為強調其護膚性(高保溼,低敏感等)和使用的膚感(更輕薄),遮蓋力則多偏弱。
BB霜具有一定的遮蓋力,但遮蓋力通常比粉底液弱,比CC霜強,可供選擇的顏色較少,同時也兼具有一些護膚功效。
多效型產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便捷性,能滿足消費者的一些潛在心理需求(對於彩妝的擔憂,多效合一,更經濟,更自然透薄等),適合對於產品某一功效(如,遮瑕)期待不高但又希望具有的消費者;專業且單一功效的產品(如,專業的防曬產品或粉底)則適合對這一特定功效(防曬或遮瑕)有較高期待的消費者,更能實現其專業級的效果;但不管哪種產品,實際所含有的成分才是決定其功效的根本。
妝前產品和BB霜、CC霜的使用順序?
相信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的朋友,也不時會看到一些言之鑿鑿的,先用什麼,後用什麼的說法,但影響產品使用順序的因素有很多,並非那麼輕易地就能標準化,給大家幾點建議:
①防曬是護膚的最後一步,請使用專業的防曬產品做好每天最重要的防曬工作,莫把防曬寄托在妝前有色產品和BB、CC類產品上,除非你決定塗抹足夠的用量。
②無色透明的妝前產品塗抹在前,有色含粉體的產品塗抹在後;如,無色透明的保溼型妝前產品先塗,再塗調整膚色的有色妝前產品。
③BB霜和CC霜塗抹在妝前產品之後。
④如果還需要進一步遮瑕,可在BB或CC之後再塗抹粉底。
關於產品,切莫只看品名,或者盲目聽從商家宣傳,我們需學會辨識產品成分,實際使用,知曉正確用法,才能準確把握產品真實功效,實現產品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