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把鏡頭對準鐵路軌道交通行業的普通工作者,以時下年輕人易接受的方式傳遞當代青年的熱血拼搏與家國情懷,近期在湖南衛視熱播的《最好的時代》,將青年奮鬥成長與現代工業題材進行深度融合,以年輕工程師的獨特視角,再現了中國高鐵自主研發的艱難歷程,弘揚了自主創新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體現了新一代青年工程師的拼搏與擔當。
相比以往的行業劇,《最好的時代》不僅增添了商戰、職場、工業硬核的話題,同時融合了友情、愛情等多方面符合年輕受眾消費習慣的元素,而「成長」與「傳承」的核心主題,更是貫穿於高鐵現代化跨越式發展中,以高鐵現代化跨越式發展為背景,以將高鐵引向世界技術舞臺的高峰為軸線,書寫了一部高鐵事業「成長」與「傳承」的主題畫卷。
在這部作品裡,濃墨書寫的人物「成長」經歷,奠定了烈火青春的主基調。可以說,劇中的每一位年輕人,都是「成長」主題的載體。面對中國鐵路工業發展「彎道超車」的挑戰,這群年輕人不得不快速成長,但相同的大環境下,每一個人物卻又有著不同的成長維度:男主角李延峰有天賦、有闖勁,卻感性衝動,雖有些「傲嬌自大」卻也心懷家國;譚靖州機智穩重,有大局觀和管理才能;女主角林真一的刻畫也打破了「弱化女性」的固有思維和陳舊設定,融入當代女性迎難而上、不畏艱險的態度,將女性在工作中的堅毅果敢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些年輕人既有情感上的牽絆,也有事業上的分擔,個性鮮明,共同構建起新一代高鐵機車工程師的形象。
「到什麼時候咱們都不能忘記自己以前走過的路」,江車集團王總工用這句話激勵他的徒弟林真一與葉大新。而這兩位年輕的工程師,傳承了師父的技術與精神,在中國鐵路軌道交通行業砥礪前行。在《最好的時代》裡,所有人物的塑造和成長的表達,最終都傳遞了一個主題:在國家和民族遭遇困難之時,年輕人應該肩負起怎樣的責任。
高鐵這樣的大國重器,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從「綠皮車」到「和諧號」,再到馳騁在廣袤大地上的「復興號」,中國鐵路裝備製造發展的腳步從未停下。中國高鐵屢屢突破自我創造奇蹟,憑藉的正是「中國標準」的建立和堅持「自主研發」的理念。
《最好的時代》將故事背景設置在高鐵研發製造的現代大工業新時代,用科研人員的熱血與信念,來催化年輕人快速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重塑時代榜樣,以此表達年輕人該有的熱血和擔當,這種精神內核不僅在大國重器的高鐵領域有著深刻的意義,在當下的千行百業也有著發人深省的現實意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