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肥宅」文化席捲網絡,就像2012年人人自嘲「D絲」一樣。只是在王思聰也開始自嘲的時候,大家就用不起這個「金貴」的詞了。
於是, 自稱「肥宅」成為一種社交貨幣,也是無聊生活裡的快樂源泉,各種圖文梗、表情包層出不窮。
快樂九宮格
肥宅表情包
還有爭相傳閱的「肥宅理想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現充對「肥宅」的幻想。
肥宅的生活觀:在外都是偽裝,在家怎麼舒服怎麼來。
肥宅的飲食觀:既然喝水都會胖,幹嘛不喝奶茶。
肥宅的戀愛觀:社交費勁,愛情隨緣。
肥宅的生活哲學,就是——沒意思,懶得去,不想動。
今年2月,網絡漫畫家孫渣在帖子中使用了「肥仔快樂水」,成為「肥宅快樂體」的可溯之源。
再深挖下去,「肥仔水」是廣東等粵語地區對可樂的諧稱。不過,真正讓肥宅進入全面狂歡的轉折點,是在一次街頭採訪中,受訪者對肥宅的言語羞辱,引發群憤。以至於網友紛紛以肥宅自嘲,甚至出現了「反串肥宅」。
在新的語境裡,肥宅這個詞的本意,實際上已經被消解,不到100斤的女孩子也會自稱肥宅。而單純憑藉體重優勢,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肥宅」。甚至在精神上,反而是不折不扣的中產階級,只不過通過戲謔的方式獲得某種優越感。心理活動大概是,幸好我不是你們所說的那種肥宅。
「肥宅」起源於日本ACG文化,也被稱作 「KIMO OTAKU」。幾十年來,日本在刻畫御宅形象時,基本都是一副引人厭惡的形象:一身肥肉臉長痘,肥頭大耳戴眼鏡、繫著頭帶背著包等等,於是形成了一種固有的刻板印象。
被稱為「御宅公司」的日本動畫製作公司GAINAX,1991年由員工扮演OTAKU的錄像帶,可以說是做了神還原ACG中的形象,更加昭顯世界對「肥宅」固有的惡意。
按照萌娘百科的定義,真正的肥宅很可能符合以下大部分特質:
1、社交功能障礙:遇到異性完全無法自處,時常讓自己尷尬;
2、不愛運動,通常是運動神經不協調的運動白痴;
3、對於自己所喜歡的次文化,不容許外人說嘴,會變得兇神惡煞;
4、在網絡上以某種身份自居,比較善於表達,但是和現實生活完全相反;
5、大多沒有對象,性幻想對象是不遜在的虛擬物,是個處;
6、因為沒有社交需求,衣著品味極差,衣櫃裡沒有幾件能穿的衣服
…
電影《高校教師》裡說,每個人都有三種面孔,一個是自己眼中的自己,一個是他人眼中的自己,還有一個是,真正的自己。但是,自嘲歸自嘲,不管做哪一個自己,誰不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呢?
這個時代,變本加厲的信奉「以貌取人」的處世法則,換句話說,有顏值代表了某種社會競爭力。如果你衣品差,或許就是別人眼中的「死肥宅」。
不會穿搭?
沒有審美?
這款外套也一樣統統滿足你
冬季棉服外套
限時兩天 特價9折
將小程序添加到我的小程序或桌面
想看就看
想買就買
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