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居民赴臺團隊遊正式啟動十周年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2008年6月13日,海協會和海基會舉行恢復商談後的第一次領導人會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籤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決定自當年7月18日起正式實施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啟了新的一頁。從此,一批批大陸居民踏上了想往已久的夢中寶島——臺灣,觀阿里山,遊日月潭,逛夜市,品美景。 2008年6月13日——2018年6月13日,大陸居民赴臺遊已經走過十年光陰歲月。

    2008年6月13日,海協會和海基會舉行恢復商談後的第一次領導人會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籤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

    2008年7月4日,大陸居民赴臺團隊遊正式啟動。幾年來,大陸分三批漸次擴大開放區域,至2010年7月實現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放赴臺旅遊。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從團限10人變更為5人以上,在臺停留時間由不超過10天變更為15天。

《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全文  

赴臺旅遊正式實施 18日赴臺大陸遊客逾千人

7月18日起 上海正式啟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赴臺旅遊熱持續升溫   

    與到港澳與海外其他地區旅遊有很不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有一種特別的情感與意義。臺灣,這個夢中的祖國寶島,有令人想往的日月潭、阿里山,有割不斷的血緣與親情,還有幾十年兩岸政治對抗的神秘感。在兩岸籤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協議及臺灣當局政策開放之後,極大地激發了大陸民眾赴臺旅遊熱情,赴臺旅遊人數持續大幅增加。 

  2008年之前,大陸赴臺旅遊人數甚少,即使將各種交流與探親人數合計,每年赴臺人數也是十分有限的。從臺灣最早開放的2002年算起,到2007年,6年時間,大陸赴臺旅遊、交流、探親人數總計不到27萬人次。

    2008年之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當年為9萬人次。

    2009年,突破60萬人次(赴臺總人數接近100萬人次)。

    2010年,突破100萬人次。

    2012年接近200萬人次(197.3萬人次)。同時,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熱也在持續,在2011年突破500萬人次之後,2012年達到534萬人次,再創新高,是大陸第三大入境客源市場。依公安部統計,到2012年底,臺灣居民入境人數累計超過7000萬人次。海峽兩岸雙向旅遊及往來人數也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92萬人次,4年增加了300多萬人次。

 

海峽兩岸旅遊業交流合作機制化有了新的發展 

    大陸「海旅會」在臺北設立辦事處,臺灣的「臺旅會」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成為60多年來海峽兩岸首個具有官方性質的辦事機構。兩岸旅遊交流合作機制的建立,雙方不斷進行定期或不定期限的磋商談判,解決與處理兩岸旅遊中出現的問題與爭議,促進兩岸旅遊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十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增長情況

 

    7月6日,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首發團北京分團的部分遊客在臺灣著名景區——日月潭遊玩。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首發團抵達臺灣後,開始奔赴各個臺灣景點遊覽,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圖片來源:新華網

    2009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累計達60.61萬人次

   2009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累計已達60.61萬人次。按照臺方提供的「大陸觀光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為295美元,平均停留7天6夜」的調查資料測算,人均在臺消費近1800美元。》詳細 

    2010年大陸居民赴臺遊逾122萬人次 同比增長102.6%

  2010年各地赴臺旅遊交流團組突破一百批次,達到110批次,同比增長139%,團組規模大、層級高、影響廣泛。與此同時,臺灣同胞赴大陸旅遊人數達到514萬人次,同比增長14.6%。》詳細

    2011年大陸居民赴臺遊達125萬人次 居各客源之冠

    2011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125.33萬人次,其中團隊遊客122.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全年組團數為49342個,赴臺個人遊3.03萬人次。

    2012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突破197萬人次

    2012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總人數達197.32萬人次,其中團隊遊178.26萬人次,同比增長45.75%,個人遊19.07萬人次,同比增長553.29%,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赴臺遊已成為兩岸交往的主渠道,成為兩岸民間友好往來的主要載體。另據臺灣相關部門統計,大陸赴臺遊客佔臺灣入境旅遊總人數的比例已升至約36%,市場份額比排名第二的日本市場高出近15個百分點,大陸穩居臺灣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場。》詳細   

    2013年大陸居民赴臺287萬人次 個人遊激增174% 

    2013年全球各地赴臺旅客人數為801萬6280人次,較2012年731萬1470人次,同比成長9.64%。其中最大客源地為大陸,赴臺旅客總人數為287萬4702人次,較2012年之258萬6428人次,同比成長11.15%。》詳細

    2014年大陸居民赴臺遊321萬人次 自由行增長超一倍

   2014年大陸居民赴臺總數為398萬7152人次,其中赴臺旅遊(團隊旅遊及個人遊)總數為321萬8884人次,同比去年增長近五成,個人遊總人次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數據顯示,大陸仍是臺灣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源地。》詳細

    2015年大陸赴臺人次和消費出現雙突破 

    2015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次首次突破400萬(達到414萬),穩居臺灣入境旅遊市場第一位,佔臺灣入境旅遊總人數40%,成為臺灣入境旅遊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的最大動力。》詳細

    2016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同比減少14.4% 為8年來首次下降 

    臺灣居民來大陸573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0萬人次,同比增長4.2%。大陸居民赴臺灣361萬人次,減少近8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同比減少14.4%,為8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詳細

    2017年大陸遊客赴臺旅遊持續下降

    1月到5月,大陸赴臺觀光客人數同比幾近腰斬,僅約77.7萬人次,相比去年同期減少高達48.4%。

    2018年1到4月,陸客來臺為92萬多人次,較2017年同期增長6.2%

相關焦點

  • 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將引爆臺灣旅遊「黃金十年」
    這個增長速度,得益於開放大陸居民赴臺遊。2010年,大陸居民赴臺遊人次達150萬人次,首超日本居冠。而隨著本月底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開放,臺灣將迎來旅遊業的「黃金十年」。24小時服務專線將開通為給個人遊的大陸居民提供完備的旅遊資訊,臺灣「觀光局」已經印製了十餘種折頁,包括臺灣的大城小鎮一日遊,農業旅遊、原住民部落、婚紗和自行車旅遊等,並且成立個人遊簡體字網頁。
  • 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暫停!成都跟團遊暫不受影響、價格不會抬高
    7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全國47個開放臺灣自由行的城市將暫停辦理自由行個人籤注,這也意味著赴臺遊客必須全部辦理團體籤注。這一消息公布後,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對近期安排了臺灣自由行行程的遊客來說,無疑是驚天霹靂。
  • 臺灣專家:大陸赴臺遊政策應會解禁
    畢竟兩岸問題一直牽動著兩岸同胞的心,此前蔡英文為了騙取選票,故意製造兩岸緊張對立,呼籲民眾「抵中,抗中」,導致大陸赴臺遊的旅客人數驟減。在2019年11月更是創下了僅9.6萬旅客的歷史新低。那麼在選舉過後,蔡英文順利連任是否會加劇這種現象呢?但部分學者則表示最黑暗的時間已經過去,以後並不會更慘了,更有臺灣專家猜測,選舉結束後,大陸赴臺遊政策應會解禁。
  • 大陸赴臺自由行遊客將「歸零」
    隨著大陸核發的個人遊籤注本月底都到期,2月起,大陸赴臺自由行旅客就將開始「歸零」。臺媒形容,島內每月都要蒸發45億(新臺幣,下同)「觀光財」。而蔡英文的連任,直接導致臺灣觀光股多檔跌停板。但大陸去年8月1日暫停47城市赴臺個人遊試點,而籤注有效期為6個月。去年8月以後,大陸赴臺的自由行人次月月減少,最近幾天平均一個工作日只有100多人向「移民署」申辦入臺證,到2月將無人申請。林姓業者說,去年1月有約10萬名大陸遊客來臺自由行,2月因有農曆春節,來臺人次增加到13萬人次。
  • 赴臺個人遊價格比跟團貴50% 鹽城成新增的航點
    不用再受既定路線的約束,只要提前預訂好機票和酒店,就可以自由享受屬於你的臺灣遊。「兩岸協議成效與檢討會議」8日下午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海協會、海基會共同宣布6月底將會開放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客運航班增班方面,雙方同意由目前的每周370班增加到每周550班以上,航點至少新增臺南和江蘇鹽城。
  • 機票價格上漲 老廣赴臺個人遊比跟團遊貴三成
    4月28日前後赴臺機票價格明顯上漲。專家建議抓住價格節點,實惠出行    從年前就已備受矚目的臺灣個人遊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在清明期間塵埃落定,名單中不僅有廣州,還有深圳,其中廣州與天津、重慶、南京、杭州、成都6個城市將在4月28日正式啟動赴臺個人遊。儘管相關細則尚未出臺,但個人遊要花多少錢?是否划算?
  • 大陸赴臺個人遊跌至冰點,臺每月或損失45億新臺幣
    受兩岸近期緊張局勢的影響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被迫暫停對臺灣旅遊業衝擊嚴重然而民進黨和蔡英文的連任可能更會讓未來的臺灣旅遊業跌至冰點隨著大陸核發的個人遊籤注本月底都到期,2月起,大陸赴臺個人遊旅客就將開始「歸零」。
  • 赴臺個人遊暫停 臺灣業界估計損失760億新臺幣
    文化和旅遊部今天宣布,明天(8月1日)起將暫停47省市赴臺個人遊試點同日,臺灣「交通部長」林佳龍在社交媒體表示,將在今年四季度向臺灣旅遊產業投入36億新臺幣(約合7.97億人民幣)預算,以此作為臺灣「秋冬遊獎勵方案」。該方案包括團體、個人行旅客的優惠。但他並未透露細節。《第一財經》曾評估,旅遊產業對臺灣經濟貢獻略低於2%。凱基投顧分析師劉建志今天計算,下半年陸客暫停臺灣個人行,臺灣GDP產值預計將減0.2個百分點。
  • 赴臺遊籤證難?不如來逛金門澎湖
    赴臺遊籤證難?,卻因每日赴臺名額的限制使得許多遊客不能及時成行。  希望廈門遊延伸至金門  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能勾起許多人溫情的兒時記憶,一瓶金門高粱酒則能開啟一段悠遠的塵封歲月……金門面積約150平方裡,與臺灣相距190公裡,但距離廈門市卻僅有10公裡。在風土人情方面,金門與廈門市一衣帶水、風俗人文接近,民情物產類似。
  • 大陸赴臺自由行遊客人數將歸零 臺灣每月或損失45億新臺幣
    【綜合/觀察者網 童黎】隨著大陸核發的個人遊籤注本月底都到期,2月起,大陸赴臺自由行旅客就將開始「歸零」。臺媒形容,島內每月都要蒸發45億(新臺幣,下同)「觀光財」。 而蔡英文的連任,直接導致臺灣觀光股多檔跌停板。
  • 赴臺個人遊線路豐富多彩 去遊玩必知事項須了解
    本月28日赴臺個人遊首發團將出發,首發團線路主要圍繞大陸遊客最感興趣的臺北、日月潭、阿里山等地區設計,相對其他地區已經成熟的自由行產品來說,目前這個線路設計略顯保守。其實,赴臺個人遊還有許多精彩的富有特色的自由行線路正等待著我們去體驗。臺灣旅遊資源豐富,地貌、人文歷史、民俗、特產都富於特色,是一個可以深挖的旅遊寶藏。
  • 臺中副市長: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 臺中準備好了
    臺中副市長: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 臺中準備好了 2011年06月11日 11:4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赴臺跟團遊排隊到5月 價格較春節降四成 自由行最快4月成行
    本報南昌訊 信息日報記者劉定樂報導:春節後是出遊淡季,相比春節,赴臺遊價格降低了近四成。「如果南昌遊客想趕在『五一』長假去臺灣遊玩,現在就要著手準備了。」9日,江西光大國旅臺灣部負責人羅婷告訴記者,因配額限制,目前報名赴臺跟團遊排隊已經排到5月了。但如果選擇自由行,4月初就可以成行。
  • ...個人遊暫停後島內「炸翻了鍋」,11年來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從2008年開放大陸赴臺遊後,大陸遊客的人數、發展趨勢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重點。陸客成為臺灣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陸客的多少也成為兩岸關係的一個風向標。經歷了2009年至2015年的火熱、2016年以後的慘澹,島內旅遊業者度過了起起伏伏的11年。在這期間,臺灣社會面對陸客的到來也出現複雜情緒。這些年,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 今起赴臺遊掃金卡及以上銀聯信用卡可作資產證明
    今起赴臺遊掃金卡及以上銀聯信用卡可作資產證明發布時間: 2014-08-22 09:54:37  |  來源: 燕趙晚報  |  作者: 劉文靜  |  責任編輯: 古劍 去臺灣旅遊,如果您持有金卡等級及以上銀聯信用卡,電子掃描一下就可作為資產證明了。
  • 桃園機場捷運開通直達臺北 赴臺個人遊更便捷了
    桃園機場捷運開通直達臺北-赴臺個人遊更便捷了。  央廣網北京3月8日消息(記者雅萍)來自臺旅會的最新消息:3月2日,桃園機場捷運(地鐵)正式運營,臺北松山、桃園及高雄小港等臺灣三大機場皆有捷運系統連接市區。
  • 赴臺自由行陸客數量將「歸零」!臺媒:每月將蒸發45億
    中國新聞網援引臺灣地區媒體報導稱,對於大陸是否恢復自由行,臺灣旅遊業者並不看好,估計今年1月大陸遊客赴臺人數將從去年的10萬下跌到約2萬人次。相關報導截圖去年7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的公告》表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原因何在?
  • 《鬥羅大陸》動畫三周年慶 重磅啟動2021特別篇
    12月5日,騰訊視頻在成都梵木創藝區舉辦了《鬥羅大陸》動畫三周年線下生日會,現場公布了2021年特別篇、官方設定畫集、鬥羅大陸女團及徐佳瑩演唱的最新片尾曲《不舍》等多個重磅消息。《鬥羅大陸》作者唐家三少,企鵝影視、天畫工作室高級製片人周望,玄機科技《鬥羅大陸》動畫流程製片人李陽親臨現場助陣,主要角色配音演員等悉數到場,與粉絲共同慶祝。
  • 楊浦延吉新村街道舉辦2020年社區睦鄰中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據楊浦區消息:日前,延吉新村街道舉辦2020年社區睦鄰中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楊浦區副區長李雅平、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武浩、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劉建軍、上海市民政局基金會管理處處長馬國平、楊浦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明依、楊浦區地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薛敏、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政和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羅新忠等市區領導專家出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