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伯父,約生於1903年左右,二伯父屬馬,生於1906年,而我父親生於1914年。可能在二伯父和父親之間有孩子夭折的原因吧,父親比二伯小了8歲多。
在父親較小的時候,兩個伯父已長大成人了。那時還沒分家,三弟兄都住在下地窯裡。
大伯名叫左心智,個子較高,有一米七八左右,是三弟兄中最高的,隨了我爺爺(我的五個爺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大個子)。我婆個子小,父親和二伯隨了我婆,個都不高,沒上一米七。大伯在一次事故中,殘了一腿,從此就終生沒離開過拐子。殘腿後,大伯潛心學醫,稍有名氣。說到這,有必要說點我的家史。
我們左家原在湖北,在當地是個大家族。在清朝光緒年間,用這樣一首詩來起名:「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起名只用了前兩句。在「國」字輩時,家族已有五房之眾。
在清光緒年間,中日「馬關條約」籤訂,南方一帶民不聊生。約在1895年前後,我們這一支,在「正」字輩手裡開始逃避戰亂,舉家北遷。北遷時我老爺左正國攜五子(途中二爺走失)三女落戶到後來這個叫做五裡墩的地方。
我的老爺左正國是個能行人,他不但精通陰陽命理,會給人算卦,且精通中醫,是一名醫生。「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是過去讀書人的信條。雖然我的老爺是個名醫,但他的五個兒子卻沒有一個傳承他的衣缽。因大爺二爺無𠻸,我大伯便成了長孫,老爺便把他的醫術傳給了長孫和次孫,也就是我的二位伯父(我父親當時年幼,無緣涉及)。但倆位伯父,靜不下心來,故學藝都不太精,只掌握了一些皮毛而已,出息都不甚大。
大伯父成年後,娶了一個湖北姑娘,是為我的大媽。大媽個很高,生有一女後,再也沒有生養孩子。堂弟左毅剛(他沒按「順」字輩起名)告訴我:他父親告訴他,大媽之所以兒女少,是近親結婚之故。原來我婆是河南湖北陝西交界處的人,是她把自已娘家侄女嫁給了自已的大兒子,(也就是我大伯),屬姑表親,是血緣最近的,造成的惡果是兒女稀少。大伯唯一女兒成人後,嫁給了我們六隊一戶孫姓人家,年輕輕的就死了,沒留下一兒半女。大伯一看大媽生育無望,就想抱養一子,於是就有了我堂兄左順喜的到來。
大伯養子姓劉,原是高陵人。此前堂兄有一大姐嫁到了二隊黎家。後來因饑荒全家人在高陵過不下去了,父已死,母親攜帶一家數口往北邊一帶逃慌,一路沿門乞討,來到了我們這,在女兒處落腳。女兒嫁的也是一個窮人,沒法多待,多日後,一家人又逃慌去了。在臨走前,大姐聽人說我大伯想收養兒子,便將自己的一個弟弟介紹來作了我大伯養子,大伯給起名叫左順喜,當時只有八歲,我們叫他喜哥。
大伯養子在我們家族「順」字輩中排行老大。大伯後來又收養了一個女兒。說起這個女兒,頗有點來歷。
我老爺親弟兄兩個,當年他們都已各自成家,一塊北上逃難。我老爺落戶到五裡墩,弟弟落腳到富平北地一個山溝裡,地名已無法查考。老爺這個弟弟,我們應叫他二老爺。他家人丁不旺,有一孫子,名叫左心成,應是父親的堂兄。堂兄沒有兒子,生有一女。在女兒7歲的時候,堂兄夫妻倆雙雙過世。噩耗傳來,年長的倆位伯父,前往北山搬回了他們的靈柩,埋在西頭楊家南邊我五爺的地裡。大伯正缺一女,一見堂兄女兒長得漂亮可愛,就收養了堂兄的孤女,起名叫水仙,我們叫她水仙姐。至此,大伯大媽算是兒女雙全了。
大伯脾氣不好,性子比較暴躁,但心底卻很良善。大媽為人,性子溫和,說話從不高聲。在我童年記憶中,二老相處和睦,這與大媽處處讓著大伯有很大關係。
大伯人到中年,才收養了一個兒子,對其還是十分喜愛的,但脾氣一上來,就不管不顧的了。成人後,聽父母給我講過大伯攆走養子的故事。
大約是喜哥長到十二三時,做錯了一件什麼事,大伯大發脾氣,一怒之下竟打了喜哥幾拐杖,讓喜哥滾,喜哥不走,大伯用拐子把喜哥趕出了家門。見喜哥淚流滿面地跑出去了,年幼的水仙姐嚇壞了,忙去把此事報告了我父親。父親一聽吃了一驚,著急忙慌地去見大伯,問明了原委,美美說了大伯幾句。大伯氣也消了,有點後悔,但苦於腿疾,不能去追。父親便急匆匆走出家門,沿著喜哥出走的方向追趕。孩子腳底下快,父親直追了十多裡地,方才趕上。連哄帶勸把孩子拉了回來。要不是父親,喜哥這一出走,還不知流落到何地去乞討求生,可能會成為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兒。因此,喜哥一生對父親十分尊敬,十分感恩。喜哥比父親小不了十歲,父親去世時,年近七旬的老大哥,硬是在父親靈前跪坐守靈,堅持了幾天幾夜,那場景真是感人。
大伯從老爺手裡,學的是中醫知識,略懂一些「望、聞、問、切」之術,雖說學藝不精吧,但一般的小災小病,是難不住大伯的,還是能夠手到病除的。舊社會不像現在,行醫是要有證的。那時只要你醫術好,有點名氣,就會有人來請的。大伯能騎馬,有人請時就會騎著馬去。大伯除了能治一般病外,對當年兒童出天花這種病還有一套治療方法。這種病在毛澤東時代已被徹㡳消滅了,但在舊中國,卻是一種難治的病,是病毒性傳染病,弄不好會死人的,如果防治不及時,臉上還會留下麻子窩。大伯當年就給很多孩子看過這種病。解放後,伯父不大出門了,就在家裡給人看些小病。一些人家孩子出天花,還會來找大伯。大伯配有一種藥,給未出天花的孩子點痘:在孩子胳膊上端用針劃個「十」字,破後抺上藥水,那時把這叫「點花花」。我們小時候,大伯常給我們點花花。不過那是沒上學前的事情。上學後,學校每年都要給小學生點痘的。大伯在舊中國是救了不少孩子的。
你吃過活蠍子嗎?我孩提時,曾目睹了大伯怎樣吃活蠍子。
小時候,我家孩子多,住房緊張,常住大伯家,曾多次見大伯吃蠍子。 大伯吃時會把蠍子放在鹽水裡浸泡,洗塵殺菌一番,取出空幹,放在一個碗裡。吃時用鑷子夾住,用剪刀剪掉尾部毒針,就開始食用。大伯先吃的是蠍子腿,他撕下來放進嘴裡,吃得很香的樣子。我很好奇,問曰:「伯!那能吃嗎?」大伯笑了:「能吃,吃生的能冶病。」說著,大伯撕下一隻蠍子腿往我口裡送。我忙把頭偏向一邊,直往後退,連連擺手曰:「我可不敢吃!」大伯就把那條腿放進自已嘴裡……
長大後,我才知道,蠍子確實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治風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耳聾語澀等怪疾,還有解毒止痛作用。不過一般都是熟吃或製成藥吃,還可泡酒吃,都能治病。雖然生吃也能治病,但很少有人有此膽量。這些中藥藥理知識,大伯都是從老爺那傳承的。
大伯唯一的女兒死後,雖抱養了一子一女,但終因沒有親生的而為憾事。故大伯對我們弟兄夥是十分喜歡,十分疼愛的。我們大點的幾個,大都在大伯炕上的睡過 ,睡在大伯身邊,大伯待我們就像自已的孩子一樣。
大伯是老爺的長孫,因此,家族的族譜就由大伯往下傳承。識字後,我見大伯把先人神軸掛在中堂上,中堂前有一供桌。見神軸上從上到下寫滿了一溜溜的文字,感到好奇,看不清,趁大伯不在,就偷偷地爬上了供桌,站起來看那一長溜的先祖名諱:最上邊的是「國」字輩,再往下依次是「正」字輩、「心」字輩,好像還沒有填一個「順」字輩吧。正看時,被大伯發現了,因桌子一腿有毛病,不穩,大伯怕我摔下來,並沒罵我,拐子一放,靠近桌子,輕輕把我從桌上抱了下來,放到地上後,才對我板起了臉,訓了一頓,讓我以後再不要上桌子了。大伯對我的關愛,可見一斑。大伯家的這個先祖傳下來的神軸子,我對其印象很深,可惜在破四舊的時候被燒掉了,真是一大憾事,致使先祖的各個「字輩」 的名諱無法查證了。
還有一件事,父母在世時時常提起,這件事體現了大伯對我們的骨肉情深。
那是1957年農曆的正月,六弟出生了。一心想再要個女孩的父親,一看又是個男孩,大失所望,頓時愁眉不展。男孩多了娶媳婦難,父親思前想後,最終作出了一個決定:送給人吧!恰恰小惠公社有一戶人家,連生六女無有一男,不知六弟要送人的消息咋讓這家人知道了,忙找人說事,想抱養孩子。原來這家的女主人,是我們一隊的姑娘,名叫六女,或者可寫作「綠女」吧,誰知道。六女生了六個女,名副其實。怪道她知道得這麼快,原來她娘家離我家只有二三百米。聽媽媽說,沒過幾天,抱養孩子的就到了我家。你說懸不懸!要不是父母的猶豫,要不是大伯來的及時,六弟就可能被抱走了。原來父母雖說要把孩子送人,但當要娃的人真地來了,卻有點捨不得,特別是媽媽,母子連心,抱在懷裡一直不丟手。正當此時,大伯不知咋知道了,拄著拐杖怒衝衝地闖進了家門。原來此前父親曾和他說過把娃送人的事,大伯當即就表態,娃沒有多餘的,堅決不要給人!大伯進門後,把拐子在地上戳得「咚咚咚」的響,大聲說:「老三!孩子不能送人!」說著人就進了小房子,不客氣地對來人說:「娃決不給人!你們走吧!」大伯的強硬態度,弄得要娃的人很是尷尬,可憐巴巴地看著父母,意思是說:你們家到底誰拿事?父親本有點動搖,一見大伯這個態度,就堅定了主意,對來人說:「對不起,不是我不給,是我大哥不同意!沒辦法,你們走吧!」來人極不情願地看了看媽媽懷裡的孩子,很無奈地從大伯的身邊退了出去。
事後有人問我父親,你咋說話不算數?說送人哩,人來了咋又不給了!父親不願把責任往大伯身上推,你猜我父親說了怎樣一句話?他說:「我留下這個兒子將來給我做棺材後檔哩!」父親的話裡包含有一個故事。說是古時侯有一戶人家,生有五子。父親去世了,做棺材時五子商議,棺有六個面,一人一個面。結果做好後,棺材的小頭後檔沒人做,都不願吃虧,於是經五人決議:後檔用紙一糊。怕白天抬埋有人笑話,就晚上偷偷抬出去埋了。回來的路上被一物絆倒,一看是個死人,就紛紛笑話說:你看!還有人不如咱們,父親死了不埋還扔在路上,羞先人哩,良心餵了狗了!豈不知此屍體正是從紙糊的小檔口溜出來的自已的父親。這當然是一個笑話。父親的意思是,我剛好六子,送走一個不是缺一面沒人做嗎?聽話的人當然都知道這個典故,不由的被父親的幽默追笑了。
自從知道了這件事,我對大伯不由充滿了敬意。要不是大伯這一擋,我們弟兄會骨肉分離的。
大伯是最先從下地窯裡搬上來的,那時弟兄三已經分家。搬出下地窯,大伯蓋了三間拱脊子草房,在草房門右邊的土牆上掏了個很深的窯窩,裡邊放的是土地爺,土地爺前邊還放有一個小香爐。那時人都迷信,小時侯我感到好奇,和幾個小夥伴常對著土地爺磕頭作揖,乞求老天保佑,怪好笑的。大伯家的土地爺,破四舊時被砸得上了地。腿殘之故吧,大伯在此草房裡終其一生,再也沒能蓋上幾間當年人人羨慕的瓦房來。
大伯的三間草房是我童年生活的樂園,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草房是下地式的,冬暖夏涼,缺點是隔幾年就要重新用麥桔苫一回。大伯苫房時,我常會參與,幫一些倒忙。大伯睡在草房的東間,由於我們弟兄夥的加入,很大的土炕上常常睡四五個人。大伯給我們講他年輕時經歷的一些故事。大媽在漫長的冬夜,在熱炕上會用道地的湖北腔給我們講古經、說童謠。我記得大伯有一個長長的菸袋,菸嘴是玉石的,很漂亮。大伯睡在炕的西邊,靠西牆有一背牆,背牆上放一油燈,大伯常常靠在西牆上抽菸。他抽時把煙鍋塞進煙荷包裡揎半天,出來時煙鍋就揎滿了菸葉沫子,他用手按實,然後抬起上身,把長長的煙鍋伸到小燈火苗上吸,一吸,房子就暗了,火苗進了煙鍋,一鬆口屋裡又亮了,再一吸又暗了,如是幾下,煙就著旺了,一吸菸鍋裡還紅紅的放光。這時大伯就坐直了,嘴裡「吧嘰吧嘰」地抽,很舒服,很愜意又極悠閒的樣子,多年後還不能忘記。
大約六十年代初,大伯在自己蓋的草房裡咽了最後一口氣。
幾十年過去了,我還常常想起大伯,想起和大伯一塊睡了多年的茅草房,想起大伯窯窩裡的土地爺,想起大伯家的先人軸子,想起大伯吃蠍子,想起大伯抽菸時的樣子……想起這些,大伯的音容笑貌就會出現在我的眼前,久久揮之不去……
![]()
二伯從下地窯裡搬出,比我家早,和大伯一樣,也是三間草房,也是下地式的,好像門前也有一個窯窩,窯窩裡也有一個土地爺。和大伯一樣,也在三間草房裡終其一生。
從先祖時開始,左氏家族都十分重視孩子的讀書,再窮也要讓孩子讀書。我們家族男性沒有一個文盲。我的三個父輩,全都識文斷字。二伯也識字不少,除了鑽研一些醫書,還看了不少文學書。據我知道二看過《五虎平南》,《薛仁貴徵東》等,其中《徵東》一書至少看了兩三遍。大伯和父親沒說過書,二伯卻喜歡說書,說的就是《薛仁貴徵東》。我小時侯,是聽著二伯的評書長大的。
那時候,每當到了除夕夜,家家熬夜的大樹根點燃後,我們家族中的七八個孩子,會不約而同的相聚於二伯家,在不太寬展的茅草房裡,去聽二伯說書。二伯說書的水平儘管不高,但在那沒有電視的年月裡,我們還是聽得津津有味。我們聽了好多年,老是聽的開頭部分,後邊的故事情節還沒來得及展開,我們就困得不行了,沒等薛仁貴從72丈深的地穴裡,吃完九牛二虎幾個麵團上到地面,我們就上下眼皮打起架來了。來年再聽時,二伯又會從頭開始。年年如是,直到我們長大了,才離開了二伯的茅草屋。
二伯會騎馬,那時人好像都能騎馬。聽父親說,二伯當年養過高腳牲口,有騾子有馬。在一次別人設局的賭博中,輸了不少錢。設局的人是當地一個大惡霸,解放初被政府槍斃了。二伯輸了錢,惡霸索要時拿不出錢,高腳牲口就讓人拉走了。這是一次血的教訓,二伯此後不大進賭場了。
二伯成年後,娶鄰村西李家(臧村一隊)一姑娘為妻,是為我二媽,娘家姓楊。二媽有一特點,她不怕蠍子,卻十分害怕小螞蟻。蠍子蜇了不感到有多疼,而小螞蟻一叮,卻皮膚紅腫紅腫的,疼得受不了。你說怪不?二媽坐了十幾個月子,只活了三個孩子。孩子大多都得的是「四六風」。三個孩子是兩女一兒。大女兒叫臘娃,後來嫁給了一營級軍官,臘姐隨軍成了城市戶口。二伯二媽,跟臘姐享了不少福。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因此前幾個男孩沒保住,二伯就給這個娃起了個賤名,叫「獅子」,二伯二媽呼曰:「獅子娃」。你還別說,賤名一起,孩子還真沒事,順利長大了,不過個子有點矮。念書後起名叫「左順成」在我們「順」字輩中排行老二。小女兒給了人,聽人說小女兒後邊還是一男孩,二媽奶水不夠,就把小女給了人,想保住男孩。給人的小女叫「迎春」。後來二兒子還是沒保住,二媽直哭,二伯直嘆氣。
由於順成哥是獨子,是好不容易在二媽坐了十幾個月子中唯一存活下來的男孩,故二伯對其十分溺愛,「十畝地裡一棵苗」,真真視若掌上明珠。我大哥為三,他給我講過一個故事,體現了二伯對獨子的溺愛。
那是在順成哥十七八時,縣劇團招生,順成哥去考劇團。同去者三人,還有我大哥和牛升民。考試完畢,三人聲都不錯,順成哥個子太低,升民哥個子太高,我大哥一切都好,聲能差點,都沒考上。招收的人沒直說你們沒考上,而是說:回去等通知。順成哥回到家,二伯問考上沒有,他哄二伯二媽曰:考上了!過幾天就讓我到團裡去報到。二伯信以為真,讓二媽趕緊給打雞蛋吃。二媽高興地不知說什麼好,顛著小腳忙去打了五六個荷包蛋端給愛子。這些雞蛋他們自己都捨不得吃,都是給兒子攢的。二伯一邊疼愛的看著兒子吃,一邊還不忘給未來的富平縣劇團演員進行一番入劇團前的諄諄訓誡:「這下我娃考上了,就要好好給人家幹,要聽領導的話,不要像在家裡一樣,想咋就咋!……」恰巧我大哥這時進來了,聽了二伯的話,知道他這個堂兄為騙吃喝,說了假話,也沒戳穿他,只是心中暗笑。順成哥呢,臉挺得平平的,心安理得地騙吃了五六個雞蛋。
![]()
二伯略懂醫理,解放前也曾懸壺濟世,出外行醫。有一件事,是大伯給我說的。
有一次,大伯二伯他們一行四五個人不知到北山一帶去幹什麼事,在路過一個村莊時,同行中一人把我二伯叫了幾聲左先生,惹下了麻煩,被一家人擋住,死活也不讓走。怎麼回事呢?過去「先生」有兩個含義:一是老師,二是醫生。這家人把我二伯當成了名醫,想叫他治病。
原來這戶人家有人害紅眼病,快兩個月了不見好轉。一聽有人把我二伯叫先生,就攔住了先生,死活不讓走,非讓二伯給他家人看病不可。二伯雖能看點小病,但從來沒給人看過眼睛。就說:我不是醫生,唔些人胡叫哩!但這家人不信,本身山溝偏闢,很難碰到一個醫生,現在先生從家門過,咋能放過呢?拉住二伯硬往家裡拖。二伯一看實在不行就進了屋,一看病人睡臥炕上,雙眼紅腫,畏光怕亮的,很是可憐。二伯裝模作樣地看了一會,走出屋孑,見院子裡有小山一樣的一堆柴火,就對主人胡謅曰:「家裡這堆柴沒放在向上,你們把這堆柴從這邊搬到那邊,轉一個向,眼睛就好了。」要挪一下這一大堆柴,可不是個小工程,但主人為了治好眼病,就連連答應,並傳茶遞水,招待二伯一行吃了飯才放行。路上有人問二伯,你那辦法行嗎?二伯曰:不行有啥辦法?人家拉住不放木!
幾天後,他們一行人辦完事回來,又路過此村,二伯對大家說:悄悄過,不敢讓這家人知覺,找咱們的麻煩,快走!快走!誰知馬蹄聲還是驚動了主人,這家的人果然攆出來了,攔住二伯的馬頭,把二伯嚇得不輕,認為大事不好,肯定柴挪了眼還沒好。誰知主人曰:「哎呀!你真是活神仙!兩個月不得好的眼病,柴火一挪,三兩天就好了!我今天要好好謝呈你!」二伯一聽不是尋事哩,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了,暗自慶幸:「瞎貓碰上了死老鼠」。一通胡謅竟然給人把病冶好了。主人把二伯一行引到家中,擺了席面,盛情待之。從此,在北山一帶,二伯就成了名醫。
有一次,我的喉嚨發炎了,吞咽東西困難,媽說,去找你二伯看看。我就去找二伯,二伯掰開我的嘴,用筷子撐開我的喉嚨,用手電照看了一下,說:「腫實了!」讓我去找一塊瓷瓦碎片。我找來一塊,二伯再敲碎,撿了拇指大的一小塊,在開水碗裡泡了一會,大概殺菌消毒吧。然後讓我張開嘴,二伯用筷子挾住碎碗片,伸進了我喉嚨眼裡,不知怎麼一划,把喉嚨腫塊劃破了,不怎麼疼。不幾天,喉嚨就好了。 二伯後來得了食道癌,發現時,已到晚期。1974年炎炎盛夏之際,二伯快不行了,連流質食物也咽不下去了,卻想吃西瓜。家人買回後,擠成西瓜汁,送進嘴去,不知咽下去多少,嘴角流出了不少紅紅的汁液。一看情況緊急,就急於給二伯照張相,於是請來了流曲老照相館的老牛。大家忙把二伯攙下床,正要照時,二伯卻說:別急,讓我門口看看去。在眾人攙狀下,二伯來到前門外,往南看,當年地裡大量種高梁,二伯看見了一人多高的高梁,再往南,瞅見了公墳,看見了公墳,二伯就支持不住了,要往回走。回到室內,正準備照相時,二伯倒下了,眼睛也閉上了。這個相到底沒照成,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大伯父也沒給後人留下遺容。後來有人就說,二伯出門是給自已探路去了,路探好了,二伯就走了。
2020年11月21日完稿於家中。
![]()
左順孝,男,陝西省富平流曲五裡墩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渭南市臨渭區作協會員。愛好文學,閱讀為趣,以文為樂。常有散文詩歌發表在《蝶語蘭心》《陝西文譚》《西嶽文化》《三賢文苑》《富平人》《一葦浮萍》等網絡文學平臺,《華文月刊》雜誌2020年十一月號推出五萬多字的「左順孝散文專題」,著名文藝評論家仵埂題寫專題名。![]()
徵稿啟事
1、徵稿:行業故事、心情隨筆、身邊感慨、親身經歷,只為記錄美好生活點滴。
2、來稿要求:個人原創,詩歌、散文、小說、隨筆等,體裁不限,連同個人簡介,以word附件形式發送至郵箱:2390075602@qq.com. 投稿可關注往事餘味後,發送對話框,也可加編輯微信13891419871.
3、稿酬說明:來稿一經錄用,在推送後,所有打賞歸原創作者所有。
閱讀,是心靈的旅行
閱讀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
喜歡閱讀的朋友們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往事餘味
這裡有纏綿的音樂
貼心的文字
在喧鬧城市的一隅
靜靜滌濯靈魂的塵埃
沏一盞芽色的清茶
你我對坐
在各自忙碌而孤獨的世界裡
在此
片刻
交會
編輯:葉子
聲明:美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輕點右下角『在看』讓往事餘味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