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交流從溝通開始。溝通是維繫兩個人之間關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於熟人來說,我們在交流是沒有任何顧慮。但對於不太熟悉或陌生人,我們又該如何與之交流呢?
職場上,很多人受思維限制,交流溝通不注意方式,總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種方式雖然快捷,但給人的感覺卻不舒服,而是功利性過強。
文文和麗麗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都想留在本地工作,她們一起去參加同學聚會,聽說以前的學姐就在當地有名的報社當主編,就不由地動起了心思。
文文是個性格外向的女孩,所以一到聚會地點,自我介紹完畢後,她就擠到學姐跟前。於是,她自來熟的性格,使她很輕易地就與學姐搭上了話。
文文不想錯過這個求職的好機會,所以她直奔主題,開門見山地問:「學姐,你在XX報社工作。我也是學新聞的,你們報社每年都招實習生,你能幫我去你們報社實習吧!」
那位學姐被文文的直接嚇了一大跳,微笑著說:「等有機會吧!有機會我會告訴你的。」隨後,文文又是各個打聽,處處表現出自己對工作的熱忱,再三叮囑學姐把她的事放在心上。最後,那位學姐藉口上洗手間,離開了。
麗麗則是在洗手間時與學姐相遇,兩人先是友好的打過招呼。麗麗抓住自己與學姐是老鄉的話題開聊,越聊越投機。後來,兩人還時常出來相聚,關係越走越近。
「萬事開頭難。」兩個人雖然都是為了自己的求職而與學姐相交,但不同的開場,取得不同的結果,最後麗麗在學姐的介紹下,進入報社實習。而文文由於功利性過強,失去堂姐的垂青。
俗話說得好「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如果你想讓自己輕鬆地馳騁職場,人緣越來越好,那就學點交流。
一、從需求出發,用言語親近術拉近距離
我們收取廣播信息,都會去對應的頻段。人與人之間溝通,也應該在一個頻道。這就要求我們在交流之前,應該先了解對方的需求。
王朋想申請一個項目,派了幾個人去溝通都解決不了。王朋決定親自去拜見那位王局長,一進王局長辦公室,當他看到牆上的照片時,他就有主意了。
於是他利用照片裡的信息很快與王局長建立溝通,不到30分鐘就拿到了審批意見。王朋就是用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博得對方好感,取得別人送禮都無法得到的效果。
在交流溝通時,只有找到了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我們才能與對方保持同步,進而產生「共鳴」,否則,會讓人感覺到味同嚼蠟,一點也拉不近兩人之間的距離。
二、真誠以待,話入肺腑,用攻心術為上
在與人相處時,如果你不無法準確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則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揚長避短。
人無完人,從來沒有人會拒絕別人對自己的讚美。
美國著名女企業家瑪麗凱說:「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比金錢和性格為人們所需——認可和讚美。」大家還記得烏鴉和狐狸的故事吧!狐狸就是利用讚美獲得了烏鴉嘴巴裡的肉。
2、講對方得意的事。
不管是誰,都有自己最得意的事情,這件事情是自己最在意的,對自己很有紀念意義,也很讓自己驕傲。
如果在交流裡能事先了解到,在交流時有意無意地談到,那肯定會讓對方心情倍好,因為被尊重和重視是每個人都有的願望。
三、沉默是金,言語傾聽術
在交流中,並不是有一個三寸不爛之舌就萬事大吉了。一個社交高手不僅應該會說,而且還應該會聽。學會傾聽,會讓你收穫意想不到的果實。
西方有一條諺語「沉默是金」。就是說在交流裡,緊閉嘴巴,也是一種很難的境界。《傲慢與偏見》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一茶話會上,麗萃專注地聽著一位網從非洲旅行回來的男士,講他的所見所聞,整個過程沒有說一句話,但分手時,那位男士卻對別人說,麗萃是一個擅言談的姑娘。
在交流中,人們更關注自己在意的問題與興趣。因為這樣會讓自己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在職場上,仔細傾聽更能獲得同事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