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養老,我們在行動

2020-12-22 瀟湘晨報

時光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又至一年末,埇橋區為加快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構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業發展環境,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四大亮點」促進了埇橋區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有序發展。

亮點一是實現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全覆蓋。今年以來,埇橋區民政局探索社會養老新方式,對農村敬老院實行公建民營改革,累計投入資金500萬餘元,用於敬老院質量提升改造工作,至2020年11月,全區25個鄉鎮39家敬老院全部籤約,提前完成2020年底前全區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全覆蓋的目標。通過公建民營運營的方式不僅提高了鄉鎮敬老院管理和服務水平,還擴大了服務群體,解決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護理需求,滿足不同群體的養老需求。同時增強了鄉鎮敬老院自身生存能力,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從而實現「以院養院」目標。不僅構建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還彌補了養老服務城鄉區域性差距短板,實現了多方共贏。

(今年7月張建軍區長在順河鄉敬老院考察調研公建民營試運營情況)

亮點二是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模式。隨著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多,群眾對醫療、養老的雙重需求日益增加,醫養結合也逐步成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今年以來,埇橋區民政局積極探索、深入調研,制定推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新模式。埇橋區民政局積極與區衛健委協調,聯合出臺了醫養結合方案,養老機構合理安排衛生室用房,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衛健部門醫療人員進駐建立衛生室,做好醫療服務工作。2020年12月,養老機構與衛生院醫養籤約率達到了100%。同時,民政局鼓勵引導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和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內設養老床位。

(今年10月王啟榮書記在公建民營順河鄉敬老院考察調研運營情況)

亮點三是推進全區社區居家養老站點建設運營。2020年以來,埇橋區民政局經多次外出考察學習,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內設「五室一場一廚」,採取「日間統一照料,夜間分散居住」的服務模式,可以為老人提供中、晚兩餐,以及娛樂、學習、健身、醫療、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務。全區11個街道60個社區已基本解決養老服務站用房問題,3個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和1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已經正式運營,已基本建成全領域覆蓋、全功能服務、全方位監管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打造我區「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品牌。

(埇橋區道東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展日間照料,圖為午間助餐)

(宿東社區養老服務站開展日間照料,志願者敬老月組織老人做手工紙花)

亮點四是建立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打造我區「區級智慧養老數據平臺+區級智慧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養老服務機構+居家」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通過引進援通「多網融合的居家養老智慧服務系統」,建立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提高養老機構安全等級。安裝援通防智障老人走出自動報警系統,防止智障老人走出養老機構大門;開通「綜合定位服務」功能,可以對服務對象位置信息進行實時定位;為智障老人佩戴防走失的援通幸福手鐲。通過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的視頻、呼叫、異常情況監控等手段,養老機構可以及時掌握居家老人的服務需求,為居家老人提供家庭化、便利化、專業化的服務,並將服務過程在線化、數據化,讓老人子女和監管部門及時掌握、及時監督。

(今年10月王啟榮書記在藍創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智慧養老)

亮點五是加大培訓觀摩交流,開拓視野。為更好促進我區養老服務業科學發展,搭建養老服務業學習交流平臺,汲取先進的養老服務理念和運營管理經驗,促進養老服務機構進一步提質增效,埇橋區民政局多次組織培訓觀摩活動。11月26日,埇橋區民政局邀請南京資深專家為全區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和部分服務人員進行培訓;12月1日上午,埇橋區民政局組織部分養老機構負責人對宿東社區養老服務站和道東社區養老服務站進行觀摩;12月3日,埇橋區民政局組織民辦養老機構負責人對健康老年公寓和愛心養老公寓進行現場觀摩。通過培訓觀摩,不僅讓大家充實了理論知識,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還提高了養老服務與管理水平,促進我區養老服務整體水平提升。 (區民政局崔利娟)

(11月26日,埇橋區民政局邀請南京專家進行培訓提升)

(12月1日,埇橋區民政局組織在宿東社區觀摩居家養老)

(12月3日,埇橋區民政局組織在愛心老年公寓觀摩智慧化平臺建設)

【來源:宿州市民政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 適老化改造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民政部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要求推動各地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護條件,增強居家生活設施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適老改造按下快進鍵 相比去養老院,今年已經86歲的龍奶奶更希望能在自己家中安度晚年。
  • 讓全面小康幸福底色更加亮麗 廣東民政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南方網訊(記者/劉灝 解雙 通訊員/莫冠婷)2020年,廣東民政系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著力建機制、補短板、擴供給、增活力、強質量,加快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造養老服務「廣東模式」,讓南粵大地1477萬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讓全面小康幸福底色更加亮麗
  • 居家養老服務村村覆蓋
    為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和留守老人就餐難等問題,幽蘭鎮以黨建為引領、居家為基礎,在全鎮29個建制村推行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南昌縣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建設的一個縮影。為解決農村留守困難老人養老難題,南昌縣委堅持加強對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的全面領導,在養老服務設施規劃、項目建設、資源要素整合、日常工作管理中發揮黨組織作用。
  • 第六屆廣東省養老服務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廣東省養老服務業協會會長楊波致辭作為主辦方代表,楊波會長在致辭中表示,"十四五"是我國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發展的關鍵"窗口期",快速增長的老齡人口和失能人口將給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結構、思想觀念、家庭關係、社會保障體系
  • 丁堰鎮長壽星養老服務中心:標準適老化改造提升老人生活質量
    「改老人所盼,造老人所需,養老無障礙」丁堰鎮長壽星養老服務中心:標準適老化改造提升老人生活質量」之一,南通地區僅有兩家、我市僅此一家;10月,中心主任顧秀芳、總經理陳海鵬帶領團隊前往北京思德庫養老服務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和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江漢區老年公寓)學習培訓。
  • 西夏區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讓「夕陽」紅起來
    今年以來,西夏區共投入資金280萬元,為轄區920名60周歲以上經濟困難老人實施了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服務項目涉及家庭保潔、健康理療、代辦代購、精神慰藉、送餐等近30項內容,養老服務水平和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 「物業+養老」開啟多元養老服務新模式
    社區養老該怎麼破解24小時及時待命難題?「物業+養老」模式,物業究竟都能做什麼?近日,在蘇州市民政局指導下,虎阜日間照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姑蘇區首家原居安老響應中心,也標誌著虎丘街道「物業+養老」原居安老新模式正式開啟。據悉,該中心服務內容涵蓋餐飲服務、醫療服務、生活服務、應急服務等八大板塊。
  • 南陽市宛城區政協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民主監督專題視察
    同時他叮囑有關工作人員要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和標準,建立考評激勵機制,不斷地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讓老人們滿意舒心快樂。 在紅泥灣鎮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分別聽取了區民政局、紅泥灣鎮負責同志關於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工作匯報,圍繞「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這一主題,委員們開展了熱烈討論, 針對當前宛城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所存在基礎較薄弱
  • 高站位謀劃 高標準建設 全力推進養老服務加快發展
    將養老服務補短板納入省委突破「難硬重新」工程,連續四年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推動落實。三是納入重要考量。養老服務工作作為群眾滿意度的重要考量內容,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評,連續多年列入省人大、省政協重點建議提案,今年省養老服務條例還被納入省人大重點立法項目。
  • 專家:開展養老服務質量評價 樹立以老人為中心服務理念
    近幾年,越來越多以居家為基礎、機構作支撐、醫養相融合的養老服務模式漸成熱門。我國養老服務業已經開始由「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數量需求階段,轉化為「從有到優」「從量到質」的質量需求階段。什麼樣的養老服務才算好?用愛心、耐心與責任心打造的養老服務,到底有沒有標準可循?
  • 浙江養老地標發布:養老機構護理分級與服務規範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發布了《養老機構護理分級與服務規範》地方標準(下簡稱「標準」),該「標準」由浙江省民政廳提出、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標準將於
  • 平安養老險甘為民:加速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商業保險迎發展新...
    養老險公司大有可為在平安養老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甘為民看來,建立健全與基本國情、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直接影響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而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是養老、醫療保障體系。
  • 【工作動態】嶗山區在創新突破中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嶗山民政著眼於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積極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全區共有養老機構14家,全區新增各類養老床位1400餘張,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城鄉所有居家老年人;同時針對今年疫情防控特殊形勢,以全力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為宗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青海西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獲評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
    人民網西寧7月13日電 (陳明菊)7月4日,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揭曉,經過專家評審,「青海省西寧市:積極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圍繞需求」入選全國「優秀案例」。近年來,青海省西寧市按照「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的指示精神,圍繞青海省委「創造高品質生活」和西寧市委「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戰略部署,針對城市養老服務供需不對稱,服務內容單一等難點、堵點問題,積極打造特色養老服務,不斷提高困難老人和高齡老人養老服務的便捷性, 實現西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
  • 市北區:黨建統領推進養老服務發展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新標杆
    今年以來,市北區堅持黨建統領開放創新改革,聚焦基層、聚焦民生,將養老服務改革作為加快民生社會事業攻堅的重要抓手,抓住青島市獲批全國第四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的契機
  • 市北區:建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養老服務
    ,在全市率先試點打造「浮山新區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並向下延伸至社區網格,探索網格化智慧養老服務新模式取得成效。家住青島市市北區浮山後三小區的楊女士在老伴的陪同下到同和路社區七中心養老服務站的助老大食堂打包午飯,除了出行便利,這裡的飯菜質量、營養搭配也讓老人格外放心。
  • 閬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林勇一行調研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4月24日,閬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林勇一行調研市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市民政局副局長羅德昌陪同調研。在七裡街道雙龍敬老院,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林勇一行查看了老人居住環境、院內食堂等情況,親切地問候老人"在這裡吃的好不好?""住的還舒心?"
  • 湖北日報:智慧養老 貼身服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全力做好民生保障,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養老必備!《養老機構服務操作規範》發布
    GB/T 10001.1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1部分通用符號GB/T 10001.9標誌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9部分無障礙設施符號GB 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T 29353-2012養老機構基本規範GB/T 35796-2017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