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華血緣親近
泰國人口為6400餘萬,其中有900萬華人佔比14%,是泰國第二大族群,另外擁有華人血統的泰國人共有2000多萬,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1767年緬甸軍隊佔領泰國,祖籍廣東潮汕的華人鄭信起兵復國,趕走了緬甸人,然後東徵西討消滅了泰國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泰國,建立泰國第三代王朝「吞武裡王朝」。鄭信因為勤政愛民,以仁德治理泰國,深受泰國人民的擁戴,被尊為「達信大帝」。愛屋吉屋因此華人在泰國的地位較高,是東南亞各國裡社會地位最好的,鄭信是歷史上首位在海外做皇帝的華人。
2.佛系的國度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公元前3世紀時就已經從印度傳入泰國境內,那時候泰國尚未成形。90%的泰國人都篤信佛教,佛教在泰國經過千百年來的積攢沉澱已經與人民社會融為一體,深刻影響泰國民族的性格,風俗與文化幾乎是佛教塑造了泰國人。
3獨特的君主立憲制與王室
1932年泰國人民黨發動政變,泰王便效仿英國施行君主立憲制政體來維持王室的繼續存在。但泰國王室既不像日本天皇那樣完全是沒有權力的虛君,也不是沙特那種國王握有重權的君主立憲。而是介於兩者之間,表明上不參與國家日常管理,但每當泰國軍方與民選政府對立,引起社會動蕩的危機時刻,泰王就會出面收拾殘局。泰王以一種超脫然的姿勢與軍方,民選政府一起構成泰國的三駕馬車。
4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海峽,這是歐洲人殖民東南亞的開始。隨後荷蘭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紛紛湧入,將東南亞全部幾乎全部瓜分,唯獨泰國維持獨立的地位。
泰國沒成為殖民地並不是泰國實力強大的緣故,而是泰國靈活的外交手段遊走在英法兩大殖民者之間,19世紀時泰國的西面和南面的緬甸馬來亞都是英國人的地盤,而東面的越柬老三國則是法國人的殖民地,剛好泰國處於卡在中間,扮演一個緩衝國的身份,正是如此泰國人才得以左右逢源生存下去,但泰國也被割讓了許多領土。
5.世界大戰中的牆頭草
泰國間於齊楚的外交政策讓其免遭殖民讓人嘆服,而泰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騷操作更是讚嘆不已。在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便南下東南亞,這時候泰國立馬宣布加入軸心國集團成為日本的盟友,在邊境上為日本大開方便之門,讓日軍過境入侵緬甸與雲南。還借日本人之手將原本割讓給英法的土地給要回來了,於1942年對英美宣戰。然後到了戰爭末期,泰國眼看著日本人快要靠不住了,就開始秘密與美國人接觸,出賣大量情報給盟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一宣布投降,泰國就在第二天宣布1942年向英美的宣戰命令是違法的無效的,轉身就投入盟國陣營。在戰後沒有被清算,反而還從日本那裡索要了150億日元的賠償。
泰國古稱暹羅,1949年改為「泰」,意為自由之地。其主體民族泰族發源於我國雲貴高原,與傣族血緣親近。泰國是東南亞的富裕國家,2019年GDP為5436億美元,居東協第二,人均GDP為7800美元,居東協第四,製造業增加值為1359億美元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尼,經濟實力碾壓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