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0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1月21日,珠海首個新冠肺炎疑似患兒住院開始,中大五院的新冠專區兒科醫生團隊就一直堅守在抗疫第一線,至今已有40多天。這個充滿愛心的醫生團隊,已救治了40多名新冠肺炎確診患兒和疑似病例。
將患兒當成自己孩子來照顧
據悉,在疫情期間,為集中管理患病兒童,確保新冠肺炎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大五院設置了新冠肺炎患兒病區,將14歲以下患兒集中收治在感染樓隔離病區三樓。
同時,中大五院快速組織了5人新冠專區兒科醫生團隊,由57歲、兒科經驗豐富的原婦產兒科黨支部書記郭毅副主任醫師掛帥,隊員包括副主任醫師鄭方芳、高年資主治醫師郭揚斌,主治醫師鄧治中和住院醫師林春霞。
此外,還形成了由兒科護士鄭燕芳、屈福景、李海玲、郭曉慧、馬燦燦、廖秋梅組成的兒科護理團隊。
在新冠肺炎患兒病區,少年兒童確診病例大部分都是家庭傳染,最大的是13歲,最小的才10個月,他們的主要症狀為中低度發燒並伴有咳嗽、流鼻涕、咳痰等呼吸道症狀。
在兒科新冠專區這個臨時大家庭裡,醫護人員都把患兒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醫生和護士們,成了「臨時奶奶」、「臨時爸爸」、「臨時媽媽 」。
對於獨自住院的孩子,除了對病情進行診治外,醫生和護士們陪著他們聊天、講故事,探討學習難題甚至說悄悄話。
「有的孩子家人都發病了,獨自住院,我們醫生進去負壓病房查房,會多巡一下這樣的孩子,帶一些圖書給他,同時跟他聊一些有趣的事,比如問今天吃什麼呀,學會唱什麼歌呢,從語言上進行安慰,護士也會特別多關注一下這樣的孩子。」鄭方芳醫生介紹,也有的孩子面對穿著防護服的醫生護士,會恐懼,這個時候,安撫孩子的情緒非常重要。
有的孩子們比較好動,長時間待在病房裡,有點「待不住」,醫生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跟這群小患者們視頻談心。郭毅醫生說,有的孩子治療過程中表現好,護士就給孩子送畫,自己在視頻的時候,會對他進行表揚,孩子與醫生護士之間,建立了親密的感情關係。
此前年僅10個月的女嬰住院時,爸爸一個人在帶孩子,護士們就協助起爸爸照顧孩子。護士們除了要對女嬰進行病情觀察、餵藥等之外,還記錄起了孩子的餵奶、換紙尿褲時間,孩子哭了就抱,準備睡覺了就哄。
醫生團隊每天都關注孩子的吃藥情況及進奶量等事項,再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給孩子最細心的治療和照顧。
除了照顧患兒,面對家長們的焦慮情緒,醫生們不斷進行安撫,並及時與他們溝通患兒情況,疏導他們的情緒。
患兒送給護士的畫
患兒送給護士的畫
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按照醫院感染專區醫護人員集中居住管理的原則,醫護人員均需住在醫院安排的固定場所,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從1月21日開始,新冠專區兒科的醫護團隊就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兒科醫生團隊5人中,其中大多數家中有4-6歲的幼兒需要照顧,尤其是鄭方芳醫生的愛人也同在中大五院,工作十分忙碌,他們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 ,其他的幾位也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
醫生團隊的5人中,有4人是共產黨員,3人的黨齡超過20年,就是這樣,在抗疫使命面前,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地守在一線。
據悉,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兒科團隊一共救治5名確診患兒及41名疑似病例,出色地完成了珠海地區兒科疫情阻擊戰,目前患兒陸續出院,與家人團聚。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