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圓圓」泡在24℃的「溫泉」裡,一動不動,偶爾把鼻孔露出水面呼吸一下,室內升騰起陣陣水霧,全然隔絕了室外的逼人寒氣;開著暖氣的靈長育幼房裡,猩猩寶寶「黑妞」裹著三層毛毯,連打三個哈欠,舒服得昏昏欲睡……寒冬到來,上海動物園裡那些來自熱帶地區的動物如何過冬?記者最近走進各個飼養區一探究竟。
大猩猩館裡,資深飼養員蔣國衛正在檢查溫控設備:「『海貝』的單間18℃,『丹哥』一家四口的屋子20℃,恰到好處。」老蔣飼養大猩猩20多年,早已熟悉它們的習性。野外的大猩猩,屬於不耐寒動物,上海動物園有著中國大陸地區唯一成小群體的大猩猩。每年秋天開始,飼養員們就開始籌謀大猩猩們的冬季生活,早早調整食譜,好讓它們貼上秋膘過個冬。等到氣溫下降到10℃以下後,猩猩館就會開啟中央空調和油汀取暖器,將室溫調節到20℃左右。
這天上午10時許,氣溫雖低卻陽光燦爛,老蔣打開室內展區的門,示意大猩猩們出去曬曬太陽。「丹哥」的小兒子「海弟」,相當於人類十五六歲少年的年齡,正是最調皮的時候,它第一個奔到室外打了個滾。大猩猩一家陸續來到室外,玩耍不過十分鐘,就重新回到室內孵空調。
靈長區副主管朱瑋莉說,園裡共有43種350來頭靈長動物,它們大多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除了金絲猴、獼猴、紅面猴、豚尾猴、臧酋猴等中國本土猴子不怕冷以外,大多數都很需要防寒措施,尤其是體型嬌小的節尾狐猴、絨猴等,很容易因受寒而患上肺炎。飼養員們每年都會在深秋時節就逐一檢查各項防寒保暖設備,比如利用紅外測溫槍檢測電地暖設施、熱水循環管道是否正常運作,並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調整空調及鍋爐溫度,確保它們的臥房「溫暖如春」。細心的飼養員還特地在籠舍裡放置木絲,聰明的猴子們會心領神會自製一張「席夢思」床墊,舒舒服服躺下。此外,園方還堅持「低溫飼養」理念,幫助它們適應不供暖的自然環境,以此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從靈長區來到食草區,這裡怕冷的動物並不多,只有亞洲象、河馬、長頸鹿、犀牛和南美貘搬進了暖氣間。日子最愜意的當屬河馬,園內三隻河馬入冬後就「閉門不見客」,泡在冒著熱氣的「溫泉」裡,這是飼養員從100米深的地下打上來的深井水,溫度常年保持在24℃。飼養員每天早上都會給它們換上乾淨的水,而它們每天只有在換水時才會上岸吃東西。據說,河馬能夠容忍的最低溫度差不多是16℃。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