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美發技術操作中我們主張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素材去進行髮型的創作,髮型師要先對素材進行合理的分析,包括,頭骨形態,毛流的方向,頭髮的密度,發質的粗細與發量的多少等等。
1、提醒大家任何髮型在修剪時都是由點、線、面、空間的構成,點是指發片的點還有就是頭骨區塊的轉換點,線一是批發片二是指立體空間的軟硬線條和內外輪廓線,面則指頭骨區塊的平面和髮型的箱體構成。
2、 日式基礎剪髮時需要考慮:型的四大要點,輪廓、長度、厚度、層次、重心、比例。也就是注意外圍輪廓的確定及長度的長短和內輪廓的線條控制,厚度決定髮型的膨脹感結合重心位置去體現髮型整體型的概念。
3、 日式基礎剪裁時需要考慮:提拉發片的四大重點,分線、方向、角度、切口的變化、梳理的技巧、。 分線決定髮型的區塊箱體的表現形式,而方向則會決定髮型空間的擺動性和層次角的高與低。
4、手位的擺放動作是指手位在空間內的形態,以往與分線平行的手位動作只是基礎學習時角度的確認,而實際操作中手位擺放則會立體的調整髮型不同區塊的重心,和切口產生的效果。
5、角度分為落差的角度,空間的角度和頭骨的角度三種,頭骨的角度會根據不同的頭骨轉換形態產生層次面的變化,落差的角度會影響頭髮空間垂落的均勻紋理而空間的角度則會更好的調整頭骨形態做到立體的控制和修剪後的最大還原效果。
6、觀察頭髮各個區塊髮根和毛流走向與發片的自然落位,調整發片的梳理動作與裁剪方式。
7、判斷顧客的特質,分析五官、頸、肩寬比例、身材等、與臉孔給人印象的感 覺,面部輪廓橫向與縱向的五官比例,頭頂共的頭骨刺形態與前額發跡的高低,兩眼的間距,眼尾高低,顴骨的高底以及鼻子的立體程度,這些都是日式美發技術中日式小臉設計的重要概念。
8、每個人的頭骨形態都是不對稱的,每個人的臉型也都是不對稱的,所以在操作日式美發技術之前的素材分析一定要感受頭骨的形態從頭型凹陷的位置開始起手修剪,然後再通過髮型內部的立體控制或是日式打薄調量的方法去追求髮型型體的整體協調平衡是很重要的美發修飾方法。
9、髮型調量的過程更加重要於日式髮型的修剪過程,調量時要要考慮頭髮的發質、發量、發性及頭骨各區塊的擺幅及頭骨自身屬性特點和毛流的細節,結合不同的調量手法才可以做到打薄過後的頭髮有明確的可控性反之則會毛燥散亂。
10、髮型整體的平衡感很重要,包括線條的平衡感,內外輪廓的平衡感,髮型質感的平衡感,剪髮時手勢要正確,確定每個裁剪的動作,和所站的位置以及所取的角度和長度。
11、在判斷發型的長短或層次時,要結合所要表現的整體設計,及重心的協調比例去調整髮型的長短,因為長度對髮型的輪廓重心起到重要的突出作用,然後再根據髮型臉部輪廓的形態去決定髮型的輪廓線條。
12、頭是一個圓的球體,剪髮時手勢上有很多變化,如:下區左手會較常用手心剪髮方式,中區則會用手心或手背剪髮,上區則較常用手背剪髮,且在頭型有弧度時都會需要用手背剪髮,同時手背也要保持弧型,以免產生多出的「角」。
13、精細的分線與取發片,能剪出細緻髮型的差異,也就是髮型內涵的呈現。
14、發片與發片的交接處會產生一突起的部分,我們稱之為「角」,這個角有時需要依照頭型去掉,有時也可將它保留,增加其重量,或者用打薄將其處理。
15、耳上的凹點與前側點的凹點處,則需注意拉發片的力道,以防止產生「缺角」 的現象
16、在剪髮技術中常用分發線有:
水平分發線:橫式剪髮,產生重量感,短髮時較易產生剪痕。
垂直分發線:直式剪髮,產生層次感,重量分配較均勻。
正斜分發線:產生向後的線條,短髮時需要去「角」處理
逆斜分發線:線條產生向前增長的效果,一般要保留住「角」的同時可減輕 發量,達到羽毛效果
放射分發線:是式美發技術中對於放射線的運用是無處不在的,區別於以往的頭頂部後區運用,日式美發技術中的放射線同樣要考慮每個人的頭骨形態去調整每一個發片的放射形態並非是固定的一點式放射,因為頭型並非是規則的球體。
17、一般將頭分為冠部區、中間區及後頸區,簡稱上、中、下三區而在日式美髮沙龍中常用 到的技術為二分區的表現,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日式二分區,但是真正的技術運用中我們要帶著四重區域的概念去設計操作髮型,因為二分區畢竟只是一個概念而且是簡化後的操作方式,不可以一味的千篇一律都是二分區剪裁。
18、每個面皆有轉角點,也都是裁剪設計上的一個重點。
19、每種剪髮方式不同,檢查的方式也不一樣。如:垂直分發線剪髮,可用交叉 檢查,水平、放射狀。正斜或逆斜分發線時,可用對稱檢查。
20、交叉檢查法使用用於垂直發片(等長),或在「去角」時用。
21、切口分為直線切口,內弧切口,外弧切口,鋸齒切口和山峰式切口,手指的高低與剪刀的切口,會決定所要的層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