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譯作手稿奇蹟般失而復得,英達三十年來首次重回人藝排戲

2020-12-26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近日透露,多年沒有在人藝導戲的英達,今年將回歸劇院,為北京人藝執導一部由美國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編劇的世界名劇《陽光下的葡萄乾》。英達說,吸引他三十年來首次回人藝排戲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該劇作是自己的母親吳世良50多年前翻譯的作品。這部譯作手稿曾遺失多年,失而復得的過程頗為傳奇,這也讓他決心為圓母親心願重返話劇舞臺。

英達父母合影

難解之緣

一家三口都是北京人藝藝術家

英達的父親英若誠在中國演藝界享有極高聲譽。曾任文化部副部長的英若誠既是著名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譯家。英達也一直供職於北京人藝,多年來活躍在影視劇領域,能導能演,被稱為「中國情景喜劇之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英達的母親吳世良也是北京人藝的演員,同時還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

「我媽媽生於江南名門,天賦高,開蒙早,背書描紅,填詞作賦,同窗男孩子沒有一個比得上她。學罷國學,母親又入聖約翰攻讀電機,繼而轉投滬江,直到進入清華園,遇到我的父親。畢業後他們雙雙考入了新建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母親顯示出比父親更耀眼的藝術才華,父親被發去檔案室整理資料的時候,母親則領銜主演了北京人藝的建院開鑼戲《夫妻之間》並廣獲好評。之後她又陸續出演《布穀鳥又叫了》等經典之作,星途一時大亮。同時,外語專業出身的她,也沒有停止在譯林中開墾耕耘。從畢業後和我父親聯手初譯涅克拉索夫的《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到結集成冊挪威劇作家的《比昂遜戲劇集》。而且,在那樣的年代裡,有眼光和魄力選擇一部世界名劇《陽光下的葡萄乾》,但可惜譯作送交出版,未及付梓,漫天的政治風暴已至,將母親湮沒沙塵,直至埋入大獄!一千多個潮溼陰冷的鐵窗日夜,我難以想像,我那曾是上海嬌小姐的媽媽是怎樣熬過來的!但滄海橫流,方顯出大家風範。我媽媽洗盡鉛華,荊釵布裙,廳上廚下,相夫課子。從古文、英語,到繪畫、表演,我和姐姐的每一門課,都有母親參與其中,指引點撥,切磋啟發,無異最佳導師。母親古今中西通透,文武昆亂不擋,自幼習就的十八般技藝皆派上了用場。我相信,我的媽媽正是在陋室灶間卑微瑣碎之中,完成了她從一個聰慧才女,到一位偉大母親的升華。相夫教子的同時,母親從未放下過手中之筆,又翻譯過多種外文名作……」一說起已故的母親,英達導演言語神情中滿溢著崇拜和深情,「我媽媽人格高貴,秉性堅強。《春月》作者包柏漪曾這樣形容我母親:『她從不訴苦,從不怨天尤人。她身上有一種內在的尊嚴,一種博大的歷史感,使她堅定自若,不被生活的撥弄所左右,賦予她一種獨特的高尚氣質。』」

失而復得

母親手稿遺失多年後完璧歸趙

讓英達特別感慨的是,當年母親翻譯的劇本《陽光下的葡萄乾》手稿流失民間,不知下落。但去年某日,英達突然接到朋友發來的微信,說在一家拍賣公司的拍賣名錄中,發現一部珍貴的劇本手稿——名劇,品相好,又是名家所譯,疑是「英達母親的手筆」,因此詢問英達要不要看看。英達一見手稿照片,熟悉的母親筆跡,父親的美術字和圖案,讓他立刻斷定這確實是母親手稿無疑。驚喜萬分的英達第一個念頭就是立刻把手稿拿下來,但朋友攔住他:「別衝動!賣家如果知道是您要買,肯定漫天要價!完璧歸趙之期更加杳然。」

最終,英達通過另一位遠在湖南、素未謀面的山姓朋友大力幫助,匿名出手,終於搶在最後一刻,成功截下了手稿。讓這部遺失半個多世紀的珍貴手稿,輾轉漂泊之後,終於到達英達手中,「那一刻,我真是百感交集!母親當年燈下筆耕的動力,無疑是希望看到此劇付梓成書,於是我將手稿交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手中。當然,我知道作為一個戲劇人,母親的更大心願,是把這部由她精心挑選、逐字推敲的名劇,最終搬上舞臺,奉獻給廣大觀眾。替她老人家實現這一願望,是我無可推卸的責任。」

正是因為這份厚重的情感和使命,讓英達帶著母親的譯作手稿,回到了父親母親同時也是他自己就職的北京人藝。

在《陽光下的葡萄乾》建組會上,英達對大家說道:「這是我母親上世紀六十年代翻譯的劇本,那個時候我才三歲。當年她翻譯這個劇本的時候,這樣一部戲在當時的中國是不適合上演的。就像1983年阿瑟·米勒給人藝排《推銷員之死》一樣,中國觀眾對裡面很多內容不是特別理解。但今天的中國觀眾看這樣的戲,不僅能理解,而且會有很多共鳴,心靈的撞擊。所以我們現在排這個戲,是特別好的時機。」一向擅長排演喜劇的英達導演表示:「這個劇本嚴格來說不是喜劇,但我們要把它排成喜劇,要有很好的劇場效果,要讓觀眾愛看。」

好戲多磨

期待疫情之後重返劇場

然而,好戲多磨,就在全劇組都充滿期待,躍躍欲試準備迎接排練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切只能暫停了。排練取消了,原定演出時間延期了,大家都回家隔離了,原本滿懷躊躇之情的英達導演面對此情此景,不由得心生傷感:「怎麼回事?我作為人藝的孩子,從小打食堂的飯,看側幕條的戲,吃穿用度,心身成長,這劇院把我養大,當我終於準備好要為她奉獻時,上天不讓我完成這個心願嗎?」

但當他再次打開母親的手稿,劇本扉頁上的一行字也再次如同天意一樣喚醒了他:「獻給媽媽:為了這個夢而感謝您。」英達想到,母親當年在饑寒困難的年代仍舊筆耕不輟的動力,不僅是為了給襁褓中的孩子加個雞蛋,更是為了能夠讓此劇登上舞臺,「她沒有看到那一刻,但我還有機會。疫情終將過去,大家終將會回到排練廳,我還有機會讓媽媽的夢想成為現實。」

如今,隨著疫情局勢的好轉,社會各界都在逐漸復產復工,恢復正常狀態,劇院劇場也在逐漸開放。《陽光下的葡萄乾》劇組,也從4月份開始在線上進行研讀劇本等前期排練工作。大家都在時刻準備著,一旦疫情防控允許,馬上就回到排練廳裡開始正常排練。手捧母親譯作的英達,比任何人都期待著那一天:「感謝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讓母親60年前的心血終於沒有付諸東流。等到劇目上演的那一天,我和所有演職員,都將在首都劇場恭候觀眾到來。」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潤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英達回歸北京人藝執導母親譯作,《陽光下的葡萄乾》9月首演
    昨日,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創大戲《陽光下的葡萄乾》舉行媒體見面會,首次回到北京人藝導戲的英達導演感慨萬千。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等劇中主演還為大家表演了戲中片段。該劇將於9月1日至15日在首都劇場首演。《陽光下的葡萄乾》是一部描寫非裔美國貧民家庭生活的戲劇文學經典,寫於1947年演。
  • 英達執導人藝新戲首演 《陽光下的葡萄乾》 跨越時代國界反映現實
    中國網北京9月2日訊 9月1日,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乾》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如何將一部頗具新鮮感的外國戲呈現在大家熟知的人藝舞臺上?導演英達和演員王茜華、金漢、徐菁遙、徐岑子、張福元、王寧、陳紅旭、阿楠、王堃等主創在首演當天給了觀眾帶來了驚喜。
  • 巴圖顏值沒親弟英如鏑高 兩人22年沒見面 英達被宋丹丹怒斥不是人
    從這點可以看出英達對這個兒子算是傾其全部在培養。而英如鏑也很努力,已經進入頂級聯賽參加比賽了。算是沒有辜負父親英達的期望。英達曾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希望英如鏑能作為中國冰球隊的隊長,出現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曾有網友向英如鏑提問:「巴彥(英如鏑),你和巴圖關係怎麼樣?你覺得你們兄弟倆誰比較帥?有沒有可能將來你來導一部他來演的戲?辛苦了。」
  • 宋丹丹首次曝光與英達離婚的真正原因,事實讓人真是讓人氣憤
    1961年,宋丹丹出生在北京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北京文聯的書記,母親則在教育系統工作,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優秀。之後的她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學院,表演培訓班成為一名演員。1984年,宋丹丹憑藉話劇《紅白喜事》中靈芝一角,宋丹丹獲得文化部一等獎和北京市政府優秀演員獎,1985年,宋丹丹首次主演電視劇《尋找回歸的世界》,憑藉宋曉麗一角兒,宋丹丹獲得第六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獎。
  • 楊立新執導 經典劇目《小井胡同》重登人藝舞臺
    楊立新執導 經典劇目《小井胡同》重登人藝舞臺發布時間: 2020-11-28 19:26: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11月28日訊 在以京味兒戲見長的北京人藝舞臺上
  • 1997年,宋丹丹出軌3天後,通知英達:我有外遇了,離婚吧
    宋丹丹走上演藝之路,加入北京人藝並順利的出演了多部作品,成為當時的「小花旦」,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齡,她還遇到了一位讓自己心動的男生,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戀情。在各自的事業之上,宋丹丹憑藉「魏淑芬」一角開啟「小品女王」之路,英達經過多年的學習,滿載豐富的知識和對未來的希望回國打拼,可事業成功的兩人在感情上相繼受到挫折,1987年,兩個失戀的在劇組相遇,同時天涯淪落人的遭遇,讓他們逐步走到一起。
  • 北京人藝簡介
    享譽中外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於1952年6月12日。戲劇大師曹禺是這個劇院的首任院長,現任院長是著名劇作家劉錦雲。近50年來,北京人藝和我們的首都一樣,走過了輝煌的歷程。老舍的名劇《龍鬚溝》是她的奠基之作,不久又接連演出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及郭沫若的名劇《虎符》。
  • 北京人藝《玩偶之家》首演
    北京人藝《玩偶之家》首演 李春光 攝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高凱)7月20日晚,北京人藝年度首部新排大戲《玩偶之家》與觀眾見面。作為挪威戲劇家易卜生最負盛名的作品,《玩偶之家》對中國觀眾而言並不陌生。
  • 履新北京人藝副院長滿4個月 馮遠徵 2020年從「能」開始
    這兩天,人藝排練場又到了一年中不夠用的這幾天,由於考官們都是劇院的優秀藝術家,這更是一次難得的獲得前輩認可的機會。馮遠徵印象深刻的是,曾經有一位女演員,在藝術考核時主動選擇了公認難演的蔡文姬這個角色,原因卻很簡單,自己在正式演出中可能一輩子也沒有機會,所以才要在考核中過一把癮。
  • 《獵狐》巴圖:借親媽上位,生父英達只生不養,如今又藐視張鐵林
    父親英達生而不養,母親宋丹丹又望子成龍巴圖,本名英如鑌,1990年3月20日出生於北京市,母親是宋丹丹,父親是導演英達,兩人是在話劇《縱火犯》中相識的,那時候,英達也經歷了婚姻的失敗,而宋丹丹同樣也是同病相憐,所以很快兩人抱團取暖,走到了一起。
  • 陳佩斯郭德綱英達合體收徒 在線表演「笑不出來」
    導師陣容更是不負期待,陳佩斯、郭德綱、英達幾位喜劇大佬齊亮相。這也是陳佩斯自98年離開春晚後首次回歸央視舞臺。近日,元芳就在北京看到了正在錄製的郭德綱、陳佩斯、英達。當日,陳佩斯作為絕對的前輩坐在中間,郭德綱和英達一左一右。三位喜劇大佬坐在椅子上看著選手們表演,臉上不但沒有一絲笑意,反倒看起來如坐針氈般痛苦。
  • 馮遠徵近照堪憂,以人藝副院長身份首次發言,與從前形象大相逕庭
    近日,58歲表演藝術家馮遠徵罕見露面,這也是是他升任北京人藝副院長後,首次被曝出工作相關影像視頻。數月前,有關於馮遠徵擬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消息沸沸揚揚。一個能放下心態教書育人的演藝工作者,在擔任人藝副院長後,不少路人還是十分看好馮遠徵的能力的人品。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曝光,坐在桌前的馮遠徵嚴肅認真的開會發言,臺下還坐著不少年輕人。
  • 1997年,宋丹丹出軌3天後致電英達:我有外遇了,咱們離婚吧
    1989年,小品《懶漢相親》正式登上了春晚的舞臺,宋丹丹的角色塑造,也讓「魏淑芬」成為了大家心中難以忘懷的經典角色。但殊不知當時這位說自己29歲未婚的宋丹丹,早已名花有主,而她的丈夫正是英達。說起英達,這兩人算是有很大的緣分。宋丹丹的爸媽和英達的爸媽同樣都是在文化圈工作,說起來這2家算是世交,兩家父母在這個文化圈子裡還是小有名氣的。
  • 同是英達兒子,巴圖活在宋丹丹的光環下,英如鏑21歲為國爭光
    巴圖每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基本上都是和宋丹丹一起的,可以說他是蹭著母親的光環才出道的。對於巴圖這個兒子,宋丹丹真的是操碎了心。一邊帶著巴圖一起演戲,一邊又帶著巴圖上各種綜藝。雖然巴圖演過的戲不少,上過的綜藝也有很多,但是一直都反響平平,並沒有激起什麼大的浪花。雖然宋丹丹一直在努力地想捧紅巴圖,但是好像並沒有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