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昨晚大醉而歸,想起瓷磚一事,翻來覆去難入睡,睡了又起,起了又睡,折返幾回。遂獨坐書房,醉眼看屏迷茫,草草寫完發上。今早醒來5點,再次閱覽,感覺愧對讀者。決定,重新拋光打蠟,再補一次瓷磚。
元旦期間,洗手間撒尿,打著寒顫,邊扭臉看窗外的風景,驚鴻一瞥,發現窗沿豎著的瓷磚裂開了縫,搭著拱橋,這是要脫落得節奏。以前發現角上裂著縫,嫌它不美觀,塗抹了一些白牙膏,糊一糊,堵住了開裂的嘴,還能看過去。今天又笑了,裂著大嘴,齜著牙,笑開了花。不是相互頂著,恐怕就掉了。我趕緊小心地把它仨兒揭掉,用記號筆標註「上、中、下」,經驗告訴我,這都是硬傢伙,錯位了極有可能安不上。
我知道瓷磚很珍貴,不是因為昂貴,而是因為色差難配,收藏起來,放到孩子摸不到的地方。而後開始在淘寶上找粘貼膠。找到了,牙膏狀的,16.9元兩管兒,捆綁銷售,果斷下單買了兩管。生怕不夠,又加了兩管。貨很快到手,準備批灰刀和木槌,擺開場子準備開工。猛然想,如果這膠粘性不好怎麼辦?白天粘上,晚上掉了,摔碎了,麻煩可大了,上哪配三塊一模一樣的瓷磚?不如先粘一塊練練手?檢驗一下,再全面施工,於是,決定先粘一塊試試。
拿起標註著「下」的一塊兒,先用批灰刀刮去殘留的水泥或白膠,內面、上頂、下底、稜上。而後開始塗膠,來五道橫的,滿口擠,內面上便爬起了春蠶,恰如「五線譜」。稜上掛點,得多,要牢固。下底掛點,得合適,縫不能太寬。小心翼翼地貼上去,木槌輕輕敲打,多餘地刮掉,不夠的再塗,讓兩豎一橫三道縫,嚴絲合縫的,經緯分明。弄完,透明膠帶攔腰粘起來,怕它掉。
第二天,撕掉膠帶,手筋著勁兒掰掰,穩絲不動,結實。我不禁感嘆:原來成功如此簡單!又感覺自己冒失了,多買了兩管兒,有些浪費,不過它奠定了成功。最主要那還沒開箱,是可以退貨的,這叫寬備窄用,也算「運籌帷幄」之中了。下來,如法炮製,粘上了「中」塊兒。「上」的膠也塗好了,只是多塗了一點,它頂著「天」,塗多實落。往上按,卻進不去。上進去,下進不去;下進去,上進不去。來回試了幾番,統統失敗。手上塗滿了膠,像戴一副白手套。把「中」揭下來,底下掛的膠鏟掉,粘上再試,咋試,都不成。差地約有三毫米長短,怎麼也進不去。兩塊瓷磚一起貼,拱起來按不下,像兩頭頂架的牛,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讓步,下不去。怎麼辦?怎麼辦?弄得我一身臭汗。
我洗洗手,冷靜了一下,喝口水,審視「下」那塊磚,發現了問題:一是較比其他有些高了,明顯突兀著,明白了,「五線譜」起作用了;二是底縫有些寬,有三四毫米那樣,這才是元兇。再看其他瓷磚,最多一毫米,感嘆手藝的精湛。高一點不說了,咱不追求完美,縫寬怎麼辦?用力掰一下,不行,「下」粘緊了;用力拉吧,怕瓷磚斷。怎麼辦?只有磨,腦子裡就一個字——磨,朝「上」的頂部開磨。於是,我找了一塊水泥地,「刺刺啦啦」開始磨,像拉大鋸一般。磨了半天,腿麻腰酸,直出一身汗,試了三次,最後一次終於成功。把以前塗的膠全部刮掉,重新塗,不再塗「五線譜」了,而是把它塗勻刮平,這回粘上,成功了,四管膠正好用完,洗手間糟蹋那叫一個亂。
看著這哥仨,有了許多感嘆。三塊瓷磚像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少年、青年、中年,或過去、現在、未來,或昨天、今天、明天,重點看起點,或者說每一個點。我們的第一步都是為第二、三步奠基,或者說現在為未來,今天為明天,所以必須奠基好,穩紮穩打,固如磐,才能行遠。反過來說,第三步也要為人生的第一、二步買單,同樣倒推。無論盈利或虧錢,無論內斂或任性,無論沉穩或浮躁,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這是人生使然。這就是因果輪迴、道法自然。
又想起了習大大的一句話:「系好人生第一粒紐扣」。是呀!假若第一粒紐扣沒系好,人生就要錯位,或開著懷、喝著風,冷暖自知。所以教育責任大如天。
這,是我補瓷磚的領悟。
長按,關注,結一段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