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畫者藝術思維的記錄,它體現作者的審美感知和審美表達。目前,我國的普通美術專業學校的造型基礎訓練仍以寫實的具象素描訓練為教學體系,以結構素描和調子素描兩種表現形式作為寫生手段。那麼兒童在兒童畫向專業基礎過渡時,老師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本期藝獅·教育我們看看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楊景芝教授的教學法吧。
小學高年級兒童在心理發展方面,邏輯思維已得到一定發展,能初步運用推理判斷事物,適當學習素描的立體造型方法已具備基本的條件。兒童參加美術活動,由兒童畫向專業基礎訓練過渡,在思維方式方面存在認識的轉化過程,在造型方法方面也存在由平面表現向立體塑造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依靠理性思維活動,靠理解去研究和表現對象。
據心理專家測試:兒童思維能力14歲達到高峰的佔72%,那麼處於10歲到12歲的兒童,要求他們深入物象內部,靠推理去分析判斷結構的內在聯繫來準確表現物象,顯然有一定難度。因此,兒童的基礎素描練習從結構素描入手解決造型基礎比較合適。通過制定比較細緻的教學步驟,可以幫助兒童逐步解決造型認識中的一些問題。
工具的使用與表現
素描練習一般使用鉛筆或炭鉛筆,用複線尋找形,由虛到實,逐步畫準輪廓。兒童初畫素描從執筆的方式到觀察方法、表現方法都不習慣,特別在運用鉛筆表現方面手鬆不下來,握筆比較緊,線也畫得僵硬,因此需要讓兒童欣賞一些優秀的素描作品,了解素描的造型表現語言。在練習過程中可以介紹拿筆方法和各種型號鉛筆的軟硬度,還可以示範起手步驟,以便能直觀學習表現方法。
作業內容
傳統教學內容一般選擇幾何模型和近似基本形體的靜物作為初學教材,然而幾何形體看似簡單,實際非常難畫,因為形體的透視關係、結構關係要求畫準確,這是不容易的。為了便於兒童把注意力放在認識和研究物體形體結構關係方面,我們不選擇那些規則形體作為寫生教材,而是選擇不規則、有變化的物體作為啟蒙教材。如從畫圓白菜開始,學習在弧線形中找面的轉折點,來把握物象形的基本特徵。從一個物體的各種角度畫,反覆練習和熟悉運用鉛筆表現的方法,體會用不同線塑造物象。
在選擇成組物題材時,選擇那些不規則、有特點、容易表現的物體,並考慮不同物體的形狀、大小、主次的不同及對比關係,以便兒童容易組織畫面構圖。畫不規則形,特徵明顯易於概括,兒童可以不十分準確地畫形,這樣就降低了教材難度,而且容易畫得生動。物體組合形式可以由兒童自己決定,先畫一張線描,再畫一張分析作業,把兩種寫生方法有機結合,起到了互補的作用。
兒童有了初步的素描能力後,可以逐步安排畫一些對稱形體、迴旋體的靜物,以便練習表現物象透視變化。
如何解決造型難點
兒童在寫生中培養正確的、從整體出發的觀察方法,經過理性分析深入物象內部來認識結構,運用形式法則想辦法去表現,有利於促進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因此也可以說兒童素描是思維能力訓練的一種形式。造型的諸多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兒童在一張作業中全部解決,需要有步驟地去一個一個問題逐步解決和認識。素描寫生要求解決哪些問題呢?
1改變觀察習慣
建立形體概念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兒童畫線描寫生一般是從局部觀察、局部入手逐步發展的畫法,容易陷入物體具體細節中去模仿對象。基礎素描的任務在於學會從整體觀察把握形象,用基本形簡化和概括物象基本特徵。
概括表現物象的基本方法是學會找轉折點和運用結構線。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能將複雜的形體簡化、概括為基本幾何形體,重要的方法是讓學生學會看形的轉折點。將轉折點或對稱形的高點連線所呈現的形,便是這個物象的基本形,它反映物象的基本特徵。在圓形物上找轉折點和轉折面是比較難的。我們選擇轉折點明顯的寫生物,使兒童便於觀察和理解。
2學會概括和簡化
表現複雜的自然形需要捨去不重要的細節,依靠大轉折點連接形成基本形。這種方法是畫準形的基礎。概括和簡化的過程是把物象的本質逐漸抽象出來的過程,也是最準確提取形的特徵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表現的形才是準確而結實的形。概括形體需要由大到小、由外向內逐步分析和解剖,同時需要學會用輔助線比較來找對轉折點的位置以及點之間的關係。輔助線是用來幫助校正視差的尺子,通常用水平線、垂直線、斜線來測量轉折點的位置和認識形體轉折的方向。
3認識結構關係
寫實繪畫要求畫準形象,就要畫對物體的基本結構,包括一件物體各部分的比例、結構構成形體的基本特徵。比如,不同形狀的瓶子、罐子,作者在創作時運用改變瓶口、瓶頸、瓶肚、瓶底的各種比例關係,使瓶子和陶罐產生不同美感。因此,我們畫寫生時首先要找出不同形狀物體比例上的不同特徵。兒童開始練習用輔助線找結構關係時往往仍然從平面表現出發去看和畫,因此,教師注意通過形體結構分析,幫助兒童理解體積是必要的。如畫酒杯,根據結構關係將杯子口、杯座分解為三部分,上部為杯口,過渡到杯的底座,用中軸線找出對稱的兩半,並用輔助線找出各部之間的比例關係。
4認識立體空間關係
用線表現物體的體積感可以用結構線幫助體現。結構線是指能直接體現物象結構關係的線條,它是在分析物象結構的過程中,用直線和曲線來表明各體塊穿插榫合的關係。在結構分析中,通過畫者的具體位置與觀察角度來認識物象結構,畫出各種形體相互的穿插遮擋關係。形體穿插的部位往往是最關鍵的地方,一定要用結構線交代清楚。
小學期間,兒童素描練習可以暫時不畫明暗調子,只畫物象固有色的黑、白、灰關係,因為形畫不準,去塗色調往往白浪費時間,調子素描可以放到專業學習中去解決。
5拓展繪畫空間表現形式
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進入「轉型期」,可以進行多種維度的繪畫創作,介紹各種形式的繪畫,以擴大藝術眼界,發展他們的創作思維能力。11歲至16歲青少年的繪畫教學目的仍需體現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價值取向,而不應過早進行美術的專業訓練。
本文改編自《中國中小學美術》2019年第6期
《線造型的啟發性教學方法——兒童素描寫生教學法》
作者:楊景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