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配置:BGVP DM5四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

2021-02-24 趣聽耳機測評

包裝盒正面 

拿去包裝盒外層的嵌套,裡面是一個很普通的紙盒,上下放置,而在其內部就是耳機的本體了。打開這個包裝盒,就可以看到BGVP DM5靜靜地躺在包裝盒當中。

嵌套式包裝盒

耳機躺在包裝盒的珍珠棉上

在包裝盒的背面有一張貼紙,上面印刷了耳機的一些參數、生產廠商信息和條形碼。

產品信息貼紙

DM5在配件上顯得很有誠意。矽膠套額外附送了六副,還有一副慢回彈海綿套。除了一條麥克風麻花耳機線以外,還有一條做工不錯的鍍銀耳機線。對於這樣入門級的耳機來說,兩條耳機線的好處可以方便一條線壞掉以後還能有備用。

包裝盒和配件上可以說符合其399元的定價,沒有附送一些根本沒用的配件,每一個都可以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配件全家福

02.外觀及做工

BGVP DM5耳機本體

雖然採用了四單元圈鐵混合的單元配置方式,BGVP DM5的耳機外形體積並不算大,和常規的繞耳式佩戴的耳機都相差無幾。這主要還是它在動圈單元上使用了「同軸」排列的方式,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小體積的增大。


耳機的前後腔體都使用了金屬材質,拿在手裡非常有分量感。如果是一般入耳式的設計,或許這樣的腔體也會給耳朵帶來不小的負重感。好在DM5在耳機線上設計了記憶鐵絲,可以方便固定耳機。

金屬後腔體

DM5一共提供了三種配色方案,為了保守起見,我們採購的時候選擇了相對來說最容易被接受的黑色。DM5在外殼上採用了亮面拋光的設計,而其它兩種顏色則相對暗淡一些。因此這款黑色的外殼看起來很有質感。

耳機外殼整體採用了金屬材質打造,一共由三塊主要部件組成。前後腔體從耳機的側面對接,出音導管也成為了獨立的金屬部件。在零件的銜接上處理的非常不錯,至少比起我們之前評測的KZ ZS6好不少。

摘掉耳塞套的BGVP DM5

在耳機的背部很明顯的可以看到5個豎型開孔用來調節耳機內部的聲音迴響。這樣半開放式的入耳式耳機越來越少見,之前飛利浦S2也是這樣的設計。一般來說,半開放式的耳機明顯可以擁有更大的聲場表現和更加寬鬆的聽感。

DM5的外觀設計還是比較耐看的,即使較多開孔的出音網也沒有讓耳機的外形有太多的不協調。當你把這款耳機拿在手中的時候,並不會感覺這是一款售價為399元的產品。

細節處理的還算不錯

使用了全金屬的外殼,並且在縫隙周圍也進行了一定的打磨。DM5的外殼手感比起此前評測的KZ ZS6好了很多。在相對易磨損的MMCX插口部分,DM5也使用了金屬材質的插座冒,和官網的效果圖對比是有一定差異的。

DM5的做工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在這個價位的耳機當中,可以算是優秀的水平。

3.5mm插頭與金屬分線器

線材方面,DM5提供了一條帶有單鍵線控MIC的麻花線和一條3.5mm的鍍銀線。這條鍍銀線我們起初以為是平衡接口,很可惜我們想錯了。不過依然希望DM5可以在後期的版本中將這條鍍銀線換成2.5mm的平衡線,在玩法上就更加豐富了。

金屬材質的分線器可以有效的提高耳機線材的壽命,也更加抗拉扯。比起索尼中低端耳機一貫摳門的使用橡膠分線器的做法來說,DM5在這方面算是做的很優秀的。麻花線的線徑並不粗,但是不容易打結和纏繞,非常富有彈性。

單鍵MIC線控器

3.音質部分(耳機的聲音表現結論較為主觀,以下內容僅代表趣測網觀點。如有可能,我們建議結合其它媒體發布的內容一同進行參考。)


BGVP DM5的阻抗為32Ω,使用了兩枚動圈單元,前後「同軸」排列,根據官方宣傳圖信息來看,兩枚婁式30042單元並列放置在動圈單元的前端。

不過具體有沒有進行電子分頻,通過官方信息暫時無法確定,不過按理說這麼多的單元配置,如果不適用電子分頻的話,聲音表現可能會存在些問題。

MMCX耳機接口

在前端方面,我們選擇了iPhone6s、索尼XZ1、七彩虹CK4。以下聽感主要參考iPhone6s。我們也使用了拓品A30+拓品D50解碼耳放套裝進行對比。參考耳機飛利浦S2、索尼NC750,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機評測試音集》。

索尼Xperia XZ1智慧型手機

蘋果iPhone6s智慧型手機

七彩虹CK4音樂播放器

拓品A30+D50解碼耳放套裝

整體風格印象:DM5的聲音總的來說還是偏向暖聲,風格偏重流行的走向。低頻相對來說屬於量感稍大的類型,雖然有動鐵耳機的加入,但是中高頻的聲音並不顯得過於突兀。只是在低頻的調教上,顯得有些臃腫,讓這條耳機還是有些的缺點存在。

DM5的整體解析力並不算特別優秀,比起飛利浦S2來說明顯要差一些,但是聲場表現卻可以和飛利浦S2一較高下。初次接觸DM5的用戶甚至不會認為這是一條圈鐵耳機,這也是我們接觸了這麼多中低端圈鐵耳機中,少有的在聲音上過渡順暢的產品。

DM5放在手掌的效果圖

高頻:雖然由動鐵耳機負責高頻部分,但是DM5的高頻表現並沒有我們以往評測過的一些圈鐵耳機過於明亮的情況。DM5的高頻清脆有力,並不暗淡,也沒有毛刺感的發生。但是DM5的高頻在某些大動態的情況下,還是有些顯得「衝」了些。

DM5的高頻解析力優秀,在弦樂的表現上有著非常不錯的聽感。結像比起飛利浦S2要好一些,這也是動鐵耳機明顯的優勢所在。DM5的高頻風格並不是像飛利浦S2那樣內斂,清淡,而是顯得更加年輕一些。

中頻:DM5的中頻表現與我們預期的想法截然不同,它的中頻風格並不是典型的「動鐵」味兒,不是那麼緊緻、注重細節的中頻。DM5的中頻相對來說要鬆弛很多,你很難察覺到這是一條圈鐵耳機。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相對保守的,圈鐵耳機在中高頻過渡上如果調教的過於偏向動鐵,將會顯得聲音非常突兀。

DM5的這種鬆弛的中頻會帶來不錯的聽感,雖然在解析力上不及飛利浦S2,但是這是我們聽過的中低價位圈鐵耳機中相對優秀的產品。人聲方面,DM5並不會顯得過於貼耳,人聲表現猶如它中頻的整體風格一樣,鬆弛很多。DM5的人聲解析力不及飛利浦S2,但是明顯優於索尼NC750。我們又通過在拓品臺式耳放設備上試聽,DM5的中頻解析力相對提高了一些,但是改善並不明顯。

耳機腔體很有光澤

低頻:DM5的低頻量感很大,這也是我們認為DM5這條耳機中唯一有些遺憾的地方。DM5的低頻風格較為鬆弛,很有肉感。但是下潛和力度都很一般,並且瞬態表現有些不太理想。

這不僅僅是在一些側重低頻的音樂上可以感受出來的,比起聲音素質精緻的中高頻來說,DM5的低頻表現拉了這條耳機的後腿。我們認為DM5的低頻的量感可以更加少一些,也可以更加集中一些。在一些電音舞曲的表現上,DM5甚至可以給你營造出一種「爆棚」的感覺來。從某種方面來看,DM5也可以稱得上是「重低音」耳機。

附送的鍍銀線

總結:其實DM5的整體聲音素質還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相對量感較大的低頻,有些影響這條耳機聲音的均衡性。如果你喜歡這樣低頻相對肥厚的風格,DM5也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DM5的外觀設計以及做工部分都很好,聲音的表現雖然有一些小遺憾,但是並不算調音上的失敗。畢竟量感稍大的低頻,對於大部分普通用戶來講,都是一種「加分」的表現。只不過在趣測網看來,我們更加傾向於推薦三頻均衡的產品。

不過BGVP這個品牌給我們一個不錯的印象,沒有過分誇大的宣傳,也沒有隨隨便便整個「小金標」唬人,而是已一種相對低調的方式耕耘著產品。BGVP旗下還有一些從99元-1599元之間的產品,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優點:外觀設計個性,中高頻表現優秀,做工優秀;

缺點:低頻量感稍大,耳機重量稍大;

對於BGVP DM5的外觀以及音質方面優先考慮,給予推薦評級;

對於BGVP DM5量感較大低頻以及耳機重量優先考慮,給予不推薦評級;


相關焦點

  • 「高配」多單元:KZ ZS10五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
    KZ ZS10 耳機本體KZ ZS10是典型的繞耳式佩戴的耳機,因此外觀和絕大部分的公模圈鐵耳機有著很高的相似度。不一樣的是,為了放置一枚動圈單元和四枚動鐵單元,KZ ZS10的外殼體積相對大一些,並且把動鐵單元的音腔和動圈單元的音腔進行了獨立設計。全塑料外殼的腔體並不意味著重量就比金屬腔體的耳機要低,KZ ZS10由於單元較多,並且還放置了一大塊分頻電路板,因此比起飛利浦S2都要重一些。好在採用繞耳式佩戴設計,還不至於有負重感。
  • 剛剛好:TRN TA1雙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當然你從這個包裝盒也能看得出來,耳機包又一次欠奉了。我就想不明白,耳機包沒有我可以理解,咱能不能配一個絨布收納袋呢?畢竟那東西也不佔地方。接縫與濾網部分做工細節線材配備了一條四股編織的無氧銅鍍銀線,略微有些硬但是比較順直,收納起來也不是很容易纏繞,但是較細的線材搭配TA1的機身顯得有些頭重腳輕。
  • 暖聲圈鐵:Yinyoo/ 音佑 NY06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但是相對於MMCX接口來說,2pin接口在接口的標準化上要明顯差一些,NY06的接口形式和KZ ZS6相似,大家可以翻看一下之前的測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NY06的音嘴相對於常見的入耳式耳機更加粗一點,因此我們手中的備用矽膠套很可能與NY06不能良好匹配,這樣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裝配相對費勁一些,並且在裝配後的穩固性上相比起原配的矽膠套稍微差一些。
  • 罕見六單元圈鐵,線材可換,風格可換,BGVP DMG發燒級耳機體驗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國慶時候剛剛入手的這款BGVP DMG,關於BGVP這個品牌可能很多人都不熟,其實,BGVP在創立以前就一直專注於製作DIY耳機,以前做DIY耳機的時候還得到了不少粉絲的認可,而在BGVP創立以後也推出了幾款不錯的耳機,我目前手上的這款DMG耳機是BGVP最新推出的六單元圈鐵新品,我當時就很好奇這款產品會有怎樣的素質,所以入手後也和你們一起分享一些自己的主觀感受
  • 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體驗:「雙動鐵+雙動圈」享受發燒的樂趣
    那麼這款定位高端的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音質方面究竟表現如何呢?通過科技犬的體驗來快速了解它吧。外觀體驗:氧化鋯陶瓷耳殼 大氣而不失質感顧名思義,從產品的名稱上來看,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就與其他同價位段的產品有著明顯的區別。科技犬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就被它特立獨行的包裝所吸引,酷黑的外包裝透著神秘,打開那一剎那有一種莫名的儀式感。
  • 很多動鐵:TRN VX 七單元 入耳式圈鐵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在腔體上面還雕刻了一行字,表示這款耳機使用的單元數量。VX採用的是凸出式0.78mm插針的母座,所以在線材兼容性上可能比起下沉式的母座要稍差一些,因為這種凸出式的母座在基座輪廓尺寸上到目前位置還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母座的安裝很緊密,也沒有不均勻的縫隙,在細節做工上VX沒有什麼硬傷。
  • 手機也能餵飽四單元圈鐵耳機,萬魔E1010入手體驗!
    而且一般的耳放不支持耳機通話,如果有小夥伴也有上面這種痛點,那現在有的救了,推薦一款1MORE(萬魔)家的新品, 旗艦級四單元圈鐵耳機E1010。做為1MORE家旗艦級的耳機,E1010在包裝設計上也用了點心思,外包裝是個書本盒,一襲黑色做的比較精緻,從正面寫真看耳機做的比較漂亮,不過在見到產品真容之前,我相信最亮眼的還是左下角的小金標Hi-Res認證。
  • 飛傲 FiiO F9pro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塞測評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知名國磚生產商飛傲的一款旗艦圈鐵耳機,究竟飛傲做耳機是厚積薄發還是不務正業呢?    圈鐵耳機,顧名思義是動圈單元與動鐵單元結合,通過分頻器實現播放不同聲音頻段,說著簡單 但是想要做好的技術難度還是很大的。
  • IKKO OH1 雙單元入耳式圈鐵耳機 體驗測評報告
    耳機做工細節然而OH1的線材是一個有些不太令人滿意的地方,首先是線材只採用了四股編織的無氧銅線,並且線芯是比較偏細的,好在插頭和分線卡部分都和腔體設計成了相同的顏色。分線卡部分並沒有提供滑塊,因此雖然是繞耳式佩戴,聽診器效應並不能良好解決。OH1的線材也提供了熱縮管耳掛用以加固佩戴,線材本身偏硬,沒有太高的彈性,平直度尚可,總的來說對於一條售價千元的耳機只能是勉強及格的程度。
  • SHURE舒爾 SRH940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
    舒爾作為一家來自美國的專業音頻品牌,除了在專業音頻領域的錄音、監聽產品外,原本被大家更為熟悉的是它的動鐵入耳式耳塞,例如早期的E2C、E4C、E5C等等,在個人音頻產品方面舒爾、UE、音特美、威世頓等品牌都是動鐵耳機的知名代表品牌。
  • 身臨其境,第一次體驗靜電動圈耳機 BGVP ZREO
    其實對於很多音頻的產品我大都一知半解,不過我比較相信我的耳機,相信我個人的真實體驗,起碼我還是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分享給其他用戶,這就是為啥我這個小帳號還在筆耕不輟。雖然值得買並不愛我。。說說ZERO吧,這款採用了專業的三分頻方案的耳機外殼採用了CNC的精雕工藝製造,換線設計支持MMXC接口。而之所以稱之為靜電動圈單元則是因為這款ZERO採用了低壓的靜電動圈設計。
  • 千元內無對手,BGVP DMS婁式7單元圈鐵耳機,手機直推無壓力
    CNC加工,細節滿分BGVP DMS一圈六鐵的混合耳機採用的是鋁鎂合金材質打造的腔體,整個耳機是採用的一整塊航空鎂鋁合金,並在車窗上採用五軸CNC加工而成,每一個拿在手裡的耳機都需要經過很複雜的流程才能能出來,整體上看上去更像一個藝術品。
  • Jade Audio/翡聲 EA3 入耳式雙單元圈鐵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不過做工方面確實是很精細,只是這個突出的臺階有些高,而線材部分也沒有像TFZ那樣設計一個包裹式的臺階,所以在觀感上看起來有些不協調。耳機的腔體非常輕巧,佩戴起來也沒有什麼負重感。0.78mm插針的耳機線有個做工很好的耳掛。線材部分據官方稱使用了單晶銅鍍銀線材,這要相比起它曾經的「大哥」FH1來說,看起來還要良心一些。不過有一說一,這條線材出現在一個299的耳機上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 全能選手:LZHiFiAudio/老忠A7七單元圈鐵耳機測評
    LZ A7 入耳式耳機01.包裝與配件像A7這樣的包裝盒已經非常的少見了,原木色的配色,正面是碩大的品牌LOGO,下面則是耳機的型號標識。整個A7的做工只能說是尚可,談不上非常精緻,因為這個耳機的部件太多了,如果整個攤開到桌子上,估計是一大片。所以這個產品,你很難去再要求它的做工達到多麼精細的水準。好在佩戴上還是非常友好的,A7的佩戴感受很舒適,因為腔體本身不是特別大,與HZ5相比起來,只是大了一圈而已,與大多數樹脂耳機相比,簡直是非常「迷你」了。
  • 小米首款「發燒級」耳機評測:圈鐵四單元,藍牙有線雙連接設計
    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共標配了4對矽膠耳帽(其中一對已預裝在了耳機上),2對慢回彈記憶棉耳帽以及1對耳掛,這意味著耳機支持直入式以及掛耳式兩種佩戴方式,同時不同尺寸大小的耳帽亦可滿足不同耳型的使用者佩戴。在耳機單元方面,小米圈鐵四單元耳機採用的是:前置式的雙動鐵單元以及同軸雙動圈單元的混合式驅動單元設計。另外,耳機還採用了大尺寸的低失真矽膠振膜。
  • 全能選手:LZHiFiAudio/老忠 A7 七單元入耳式圈鐵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整個A7的做工只能說是尚可,談不上非常精緻,因為這個耳機的部件太多了,如果整個攤開到桌子上,估計是一大片。所以這個產品,你很難去再要求它的做工達到多麼精細的水準。好在佩戴上還是非常友好的,A7的佩戴感受很舒適,因為腔體本身不是特別大,與HZ5相比起來,只是大了一圈而以,與大多數樹脂耳機相比,簡直是非常「迷你」了。A7附帶了一條八股的單晶銅線材,線材很柔軟。
  • 相比火了的原道耳機也不差!一款百元入門HiFi圈鐵入耳式耳塞DB3
    相比同一個廠家NICEHCK出產的,在HiFi圈火了一把的原道平頭耳塞,也是被眾燒友評比了一番。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個DB3耳塞,更加符合入門玩家的需求。顏值在線,何況入耳式的更nice。DB3耳機屬於二圈一鐵混合三單元圈鐵耳機,雖然是平價入門定位,但是音質並不低廉哦,反而可以越級pk 太多五百元左右耳機的哦。DB3耳機整個耳機腔體都是經過特別的處理。
  • BGVPDX5在平插式耳機中的使用體會
    包裝非常簡單,主營白色清新風,Hi-Res標誌凸顯這是一款高標準的耳機。T01HIFI解碼耳機組合的包裝非常小。當您打開包裝時,耳機和存儲盒將首先出現。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耳機採用金屬設計,鮮豔的顏色非常搶眼,儲物盒更顯貼心。
  • 達音科DK4001耳機體驗:玻振膜五單元,旗艦圈鐵耳機!
    對於現在的高端耳塞市場來說,最讓音樂發燒友熟悉的莫過於動圈耳機跟動鐵耳機,這兩種一直都是存在不同的發聲結構,從而在聲音特質上都有差異化。那麼面對眾多的耳機品牌下,那個是最受HIFI圈飽受好評的呢?包裝 外觀 細節 :對於達音科旗下的耳機產品中,筆者雖說沒真正的體驗一番,但是對於這個品牌下,還是有著簡單的了解,一直都想嘗試下能給我帶來怎樣的聽感享受。而這次有幸的體驗到,也是實現了一個一直以來的願望。
  • 美國PC Magazine專業推薦:1MORE四單元圈鐵耳機!
    今年1月,1MORE四單元圈鐵耳機在美國CES展會上首發亮相。憑藉1MORE三單元圈鐵耳機在美國累積的好形象,四單元的發布自然引起了美國數碼、音頻類媒體的關注。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後,大家都對這款新旗艦給出了不錯的評價。美國知名數碼媒體PC Magazine也對1MORE四單元圈鐵耳機給予了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