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小說《鬼吹燈》的風行,這一特有的名詞成為盜墓文化和網絡時尚的通行標誌。漆黑幽寂的夜晚,沉睡千年的古墓,驚慷詭異的鬼吹燈....那麼 「鬼吹燈」究竟是小說家的杜撰,還是真實盜墓中的一種現象呢?它是來自盜墓者內心的恐懼,還是另有蹊蹺?
解密「鬼吹燈」現象
「鬼吹燈」這一說法最早來自盜墓者中流傳的一句諺語——人點燭,鬼吹燈。民間傳說,每個人生來身上便有三盞凡人看不到的燈,一盞在頭頂上,兩盞在肩膀上,這三盞燈點明的是人身上的陽火。人在夜深荒郊野外時,如果有人叫他的名字,那麼千萬不能應聲,也不要東張西望,叫名字的並不是人,而是漂泊無歸的野鬼,來招路人的魂魄,人有著三盞有陽氣的燈,能夠震懾野鬼,可一旦身上的三盞燈熄滅了,野鬼沒有了忌憚,然後毫不猶豫地將路人的魂魄勾走。
盜墓者與所盜墓葬的鬼之間也有一個關於燈的約定。盜墓者掘開墓葬,進入墓室時,要在墓葬的東南角放上一盞燈,如果這盞燈長明不滅,則說明這墓中的鬼魂默認了盜墓者的偷盜行為,不會加以幹涉,那麼盜墓者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將墓內隨葬品席捲一空。 可一旦東南角的燈滅了,那麼盜墓者就要立即離開,從此再不能覬覦這座墓葬,否則性命堪虞。因為那盞燈是墓中的鬼吹滅的,鬼吹燈的目的是為了警告盜墓者,這座墓葬不允許他染指。
當然, 這僅僅是傳說中的無稽之談,相信很少會有人信以為真。但盜墓本身是一種背離道德的偷竊行為, 盜墓者內心難免自責和恐慌,更何況盜墓是一種與死人打交道的營生, 在素來信奉神鬼的中國,盜墓者進入墓葬,直面死者時的內心恐懼可想而知。所以,也許是一種心理暗示,大多數盜墓者都願意相信「鬼吹燈」,而「鬼吹燈」事件在盜墓過程中也屢有發生,這便給這一奇特的盜墓現象渲染了神秘的色彩。
那麼,「鬼吹燈」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鬼魂存在,何以會出現「鬼吹燈」現象?「 鬼吹燈」究竟是盜墓者的恐懼心理作祟,還有另有隱情?
其實,「鬼吹燈」 只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在古代,燈一般以松油為原料,近代的盜墓者一般會用蠟燭照明,無論是油燈還是蠟燭,都是利用火來起到照明作用。眾所周知,物體燃燒的必備條件就是可燃物、達到燃點的溫度以及氧氣。古墓深埋地下數百甚至上千年,嚴絲合縫,密不透風,空氣自然無法流通,而一般的小型墓葬都要埋藏在地下一兩米左右,大型貴族墓葬往往深入地表可達十幾米甚至二十米。 在這樣一個深度,不能通風的地方,顯然缺少氧氣。盜墓者開啟塵封的古墓,只是在墓頂鑿開一個僅容身體穿過的小洞,短時間內進入墓葬的空氣有限。因此,墓葬中缺氧是普遍現象。所以,當盜墓者將燈放入墓室的某一角落,燈很快就因為墓室內氧氣不足而熄滅,這便是被後人傳的詭譎無比的「鬼吹燈」現象 。
一旦出現「鬼吹燈」, 盜墓者必須儘快離開墓葬,這並非是鬼魂阻撓,而是墓中缺氧,人長時間停留在缺氧環境中,很容易發生危險。這便是那些無視「鬼吹燈」繼續盜墓的盜墓者們命喪黃泉的原因。
盜墓者的照明工具
燈可以警報墓內缺氧, 另外,偷墳掘墓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都是發生在夜間,燈也會起到照明作用。因此,對於盜墓者而言,一盞燈是必不可少的。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所著《喻世明言》中的《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一篇中,講述了一個盜墓世家子弟朱真盜墓的故事。在朱家世代相傳的盜墓工具中,有一件叫做「皮燈盞」的油燈,其作用便是在盜墓時照明。朱真在盜掘周勝仙墓的時候,點亮了這盞皮燈盞。由於周勝仙墓是一座新墳, 墓葬被盜時墓
內空氣流通尚好,皮燈盞未滅,朱真便順利地盜空周勝仙墓。不僅如此,先前假死的周勝仙還因此復活,這說明墓葬中有充足的氧氣。
「鬼吹燈」並非神鬼作怪,而是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只是因盜墓的神秘詭異而被人們傳說得玄乎其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