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咖啡因與健康生活

2022-01-08 汐鈺咖啡

咖啡是一種世界級的時尚飲品,同時在世界貿易中是一類重要的大宗物資。咖啡雖然苦,但苦之後有一種醇厚、香甜的回味,;令無數人為之痴迷。當然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提神」這一功效。每天早晨,吃完早餐之後,喝上一杯咖啡,瞬間活力滿滿,以迎接忙碌而又不失美好的一天。

在咖啡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綠原酸、單寧酸、多糖等營養成分。當然,還有咖啡因,雖然比例不高,佔1%~3%左右,但卻是咖啡的「靈魂」。咖啡因所具備的生化性質,恰恰是咖啡的魅力之所在。

咖啡因(C8H10N4O2)是一種白色的、略苦的生物鹼,它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變得興奮,並對腦部產生刺激,因此能夠使人神經警覺、注意力更集中,俗稱「提神」。又因為咖啡因在這方面的藥理作用,被廣泛應用於止痛和治療感冒的藥物當中。咖啡因的得名,要從1820年說起、那一年,德國化學家弗裡德裡希·費迪南·龍格(Friedrich Ferdinand Runge,1795~1867)從咖啡豆中成功提取了咖啡因,而在此後數年,他又從茶葉中提取了類似的物質,當時稱之為「茶素」,隨著之後的研究發現所謂咖啡因和茶素其實是同一種物質,便都統一命名為「咖啡因」(Caffeine)了。有關咖啡因,還有一段歷史典故——一直鼓勵並支持龍格積極從事咖啡研究的,正是大文豪、科學家兼咖啡愛好者歌德。

《浮士德》的作者歌德是德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也涉獵領域。1819年,歌德看到德國化學家龍格證明了致命的茄屬植物提取物會讓貓的瞳孔擴張。深受觸動的歌德給了龍格一小盒來自希臘的咖啡豆,讓這位化學家弄清楚為什麼這種東西讓他晚上睡不著。龍格因此成為第一位分離並確定咖啡因的科學家(在聽說這種興奮劑的發現者醉心於研究各種致命物質時,對濃咖啡的提神醒腦作用極度敏感的人或許不會驚訝。據說龍格的同事和學生給他起的綽號是「毒博士」)。

實際上,除了咖啡之外,一直以來在東亞世界風靡的茶也含有咖啡因,不僅如此,如果將所有含咖啡因的植物都列舉出來,那麼大約可以達到60多種。

植物也是生命,而且生命力之頑強令人嘆為觀止。與動物和人類一樣具有求生本能。咖啡因的產生,完全是因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以對付自己的天敵——以植物為食的昆蟲。所以我們也不難看出,咖啡和茶雖然不能完全避免害蟲的破壞,但比起糧食、蔬菜和水果,其概率要低得多。因為有了咖啡因的刺激,使得害蟲們根本不敢吃,即使有些害蟲不揣冒昧非得冒險嘗一口的話,與現代化學殺蟲劑不同,它雖不會直接殺死害蟲,而是讓害蟲暈暈乎乎,從而喪失躲避它的天敵的能力。正是因為有了咖啡因這一天然的殺蟲劑,所以昆蟲們在啃食植物的時候就要適可而止了,否則攝入了過多的精神藥品,自己就要成為別人口中的美食了。

由此看來,咖啡因的產生,根本就是植物在大自然當中的自我保護,其目的在於麻痺害蟲而使自身茁壯成長。但正是這樣的特性,讓人們得以充分利用,成為一種提神醒腦的佳品。咖啡飲料中因為含有咖啡因,喝起來令人心情愉快,成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補充。但是過多的咖啡因會導致心悸、手部不自覺地顫抖、焦慮、失眠,而且還會刺激腸胃,造成胃酸分泌持續。但怎麼個「過多」法,不同個人有著巨大差異。大致來講,一個人攝入大約5000毫克咖啡因就屬於過量了,而平均一杯咖啡飲料中大約含100毫克咖啡因,也就是說,要連續攝入50杯咖啡才會過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作為咖啡愛好者,如果根據個人的咖啡因承受度飲用咖啡的話,則可以完全放心地喝上幾年「安全」的咖啡而不用擔心任何不良反應。

目前,已知道咖啡因的特殊成份對人體的生理反應如下:

1.可以有效抵抗威脅我們身體健康的自由基,而自由基是造成許多疾病(如心肌病變、動脈硬化、中風、肺氣腫、巴金森氏症)的主因。自由基過多會使身體代謝受到影響,破壞細胞進而使得器官組織受影響。

2.保護心臟血管的功能:含有高成份的多酚化合物,這一類化合物是強力的抗氧化劑,能延緩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時間高達三倍,可以溶解血液凝塊及阻止血栓的形成;咖啡還可以增強血管收縮,避免血管擴張而頭痛。此外,少量的咖啡也可以增強心肌收縮能力,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3.提神醒腦:會刺激腦部的中樞神經系統,延長腦部清醒的時間,使思路清晰、敏銳,且注意力較為集中,可提高工作及學習的效率。

4.抗憂鬱:少量的咖啡因可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快,紓解憂鬱的現象。

5.控制體重:咖啡因能提高人體消耗熱量的速率,一項研究發現100毫克的咖啡因(約1杯咖啡),可加速脂肪分解,能使人體的新陳代謝率增加百分之三至四,增加熱能的消耗,適量飲用,有減重效果。

6.促進消化: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提高胃液分泌,如果在飯後適量飲用,有助消化。

7.利尿:咖啡具利尿作用,可提高排尿量,因而使上廁所次數增加。

8.改善便秘:咖啡可刺激腸胃激素或蠕動激素,產生通便作用,可當快速通便劑。

9.降低腸癌或直腸癌的機率:咖啡含有天然抗氧化物。

10.止痛:咖啡因作為一個藥品時,可以加強某些止痛劑的效果。

11.增強身體敏捷度:咖啡因也有助於在運動時,使運動閥值降低,增加身體的敏捷度,使運動員締造較好的成績。

12.降低得膽結石的機會:最新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喝2-3杯咖啡者比起從不喝的人,平均得到膽結石的機會小了40%。

此外,咖啡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收斂性及止血、防臭的作用。

但是,太多咖啡因可以導致咖啡因中毒。其症狀是煩躁,緊張,刺激感,失眠,面紅,多尿和消化道不適。有些人在每日服用250毫克以下時就會有這些症狀。每天多於1克可以導致痙攣,思想和語言突然轉換,心跳不穩,心動過速和精神運動性激越。咖啡因中毒的症狀有點類似恐慌症和全面化焦慮症。192毫克/體重千克 ,或對普通成年人來說, 72杯咖啡可能可以導致半數人死亡。另外據研究,懷孕會大大增加女性體內的咖啡因代謝時間,同時咖啡因可能會被轉移到胎兒體內,所以建議孕婦的咖啡攝入量要比普通人至少減少50%,喝咖啡的頻率也應該降低。如果擔心不良的影響,原則上應該禁止一切含咖啡因的飲品和食物。

鑑於以上兩方面原因,又因為有的人樂於喝咖啡但又不想過度攝入咖啡因,「低因咖啡」應運而生,它去除了90%以上的咖啡因,但又不失咖啡的本味。曾經的製作工藝是把咖啡豆放入一種叫做二氯甲烷(CH2Cl2)的化學溶液中,但這種方式太不健康了,已經被大多數廠商所淘汰。如今人們去除咖啡因的手段主要有兩種——水處理和二氧化碳處理。

咖啡因微溶於水,本身有一定難度,再加上多糖、綠源酸、單寧酸等營養物質易溶於水,於是造成了這樣的困擾——咖啡因還沒去除,這些營養成分就已經先於咖啡因溶走了。因此,瑞士水處理法(Swiss Water Mrthod)解決了這一難題。記得以前化學課上,學過「飽和食鹽水」。這種處理方法就是將咖啡因以外的營養成分充分溶解於水,直至飽和狀態,再將咖啡生豆浸泡在這樣的水溶液中,這樣,即使是水溶性的營養成分也因飽和而無法溶出,只有咖啡因由於水中沒有這種成分而溶出。但是,咖啡因不會一下子溶出很多,所以該步驟要反覆進行,一點點從生豆中去除。溶解了咖啡因的水溶液,只要用活性炭過濾一下,就能將咖啡因去掉,還可再次使用。這是一種既可以去咖啡因,又不會損害生豆成分的好方法。

還有一種比瑞士水處理法高效的處理方法——二氧化碳處理法,就是通過對壓力與溫度的調整,使咖啡因較多地從生豆中去除。烘焙咖啡豆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CO2),此時將二氧化碳經高壓處理成為液態後,再倒入處理過的咖啡豆便可去除咖啡因,接著將壓力釋放使二氧化碳轉化為氣體揮發。此方式去除咖啡因不會造成咖啡豆損傷、色澤也不會改變、也不容易萃取咖啡因以外的物質,可保留咖啡豆原有風味,但因需要特殊的高壓環境才能完成,需巨額投資設備。

曾幾何時,大量有關咖啡因對健康有副作用的傳言讓人們對咖啡多了一絲戒備,而一些咖啡愛好者和專家卻堅信去咖啡因的過程破壞了咖啡的味道。對於咖啡因的利與弊,前文已有闡述。而針對後一種質疑,在英國國際咖啡組織的一項長達幾個星期的試驗中,幾組經驗豐富的品鑑師專門去品嘗3種不同的咖啡,這3種咖啡來源於同一種植園的同一批次的咖啡豆,只是處理方法不同,一杯使用化學溶劑去咖啡因,第二杯是用水處理法去咖啡因,第三杯是普通咖啡。試驗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咖啡樣品也不止一組,包括了肯亞、哥倫比亞和巴西等世界主要的咖啡品種。結果表明,就算是世界頂級的品鑑師也幾乎無法區分3杯咖啡的不同。

綜上所述,那些既喜歡咖啡的味道又擔心咖啡因的不良作用的人應該認識到:首先咖啡因沒有那麼可怕,無須談「因」色變,更何況又有一些品質優異得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因咖啡,只要控制好飲用量,咖啡仍然是一種健康的飲料。因此,我們不必過度擔心,盡情去享受生活的奢侈品——一杯上好的咖啡吧!

2021-12-29

辛丑年冬月廿六

資料來源

Ⅰ圖書類

【英】瑪麗·班克斯、克裡斯汀·麥費登、凱薩琳·埃克丁森著,徐舒儀譯《咖啡聖經》,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版

【日】石脅智廣著,從研喆譯《你不懂咖啡》,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

【日】田口護、山田康一著,安憶譯《愛上手衝咖啡》,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年版

韓懷宗著《世界咖啡學》,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Ⅱ期刊類

《咖啡知識·咖啡因究竟是什麼》,@《愛客咖啡培訓》

《無咖啡因咖啡是如何生產的》,@《參考消息》

《低因咖啡是怎樣做成的?去除咖啡因的三種處理法效果對比》,@《前街咖啡》

《每天喝咖啡,或者每天喝茶,對身體有傷害嗎?最新研究提出反駁》,@《全科張大夫》

《咖啡因是毒品,我們還能愉快地喝咖啡嗎?咖啡與咖啡因不是一回事》,@《科學信仰》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咖啡和咖啡因與健康的關係(綜述)
    ,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成為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飲用咖啡飲料來提高清醒度和工作效率。咖啡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咖啡因成為最廣泛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質。長期以來,咖啡和咖啡因可能會增加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擔憂一直存在,但最近,也出現了對健康有益的證據。咖啡含有數百種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學物質,包括多酚,如綠原酸和木酚素,生物鹼葫蘆巴鹼,焙烤過程中形成的黑氨酸,以及適量的鎂、鉀和維生素B3(煙酸)。
  • 咖啡因(咖啡、抹茶和巧克力等)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及戒除方法
    這只是因為它刺激我們的液體黃金-腎上腺素的分泌,依賴咖啡因運作會讓人付出很大的健康代價。腎上腺素分泌應該是在那些與生存相關的戰鬥-逃跑情境下。因為當真正發生此類事件時,我們需要立即做出反應。然而長期咖啡因攝入會導致我們在這些情境下無法及時作出反應。
  • 沒有咖啡因的咖啡
    「去咖啡廳點奶咖啊~那些咖啡因會少點。」「那手衝呢?我看群裡很多人都是在說手衝,裡面有那麼多味道,我也想試試。」「那……低因咖啡你喝過麼?」「什麼是低因咖啡啊?」 咖啡是現在許多人每天都必須要喝的飲料,不僅僅是讓自己更有精神或是醒腦,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態度。
  • 不僅僅是咖啡含有咖啡因!
    愛咖啡,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愛咖啡,讓我們聚在一起。
  • 咖啡、茶葉裡含有的咖啡因,是有害物質嗎?適量攝入對健康有好處
    所以在民間,不少人都覺得茶和咖啡是不太健康的飲品,畢竟它們都含有咖啡因。其實這也不怪大家,畢竟咖啡因能讓人興奮,而且還會讓人上癮。但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要告訴大家,只要適量攝咖啡因,對健康就是有益的:此外,在中年老人的圈子裡,咖啡因還是一種會導致骨質疏鬆的罪魁禍首。可實際上,雖然咖啡因有短時間的利尿效果,但一杯咖啡或者一杯茶葉,只能增加1-3mg的鈣流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隨便吃幾口含鈣的食物,就可以補充回來。
  • 咖啡因是毒品,我們還能愉快地喝咖啡嗎?咖啡與咖啡因不是一回事
    其實,把咖啡因和咖啡劃等號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咖啡因並不是咖啡之中所特有的,咖啡因廣泛存在於多種植物之中,而且不局限於植物的果實。除了咖啡樹和咖啡豆以外,被我們視作健康飲品的茶葉之中也含有咖啡因,不僅如此,如果將所有含有咖啡因的植物都列舉出來,那麼大約可以達到60多種。
  • 咖啡知識 | 深烘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比淺烘咖啡豆更低?咖啡因會危害人體的健康嗎?
    過去,人們一直以食用咖啡果與咖啡豆獲取咖啡因得到提神、亢奮的作用。而現代健康主義者會視咖啡因為「敵人」。而對於熱愛咖啡的同時又關注健康的人來說,討論什麼咖啡的咖啡因更低則一直是熱門話題,其中不乏針對深烘咖啡與淺烘咖啡之間咖啡因含量的討論。
  • 陳根:咖啡研究綜述——咖啡或將成為健康生活一部分
    除咖啡和茶之外,含有咖啡因的植物還包括可可豆(巧克力的成分)、耶巴馬黛茶(yerba matte)葉(用於製作花草茶)和瓜拉那漿果(用於各種飲料和補充劑)當然,咖啡的流行伴隨著的是關於咖啡的臧否,大家在攝入咖啡的同時也常對咖啡帶來的健康影響存疑,咖啡是否有利於身體健康?咖啡的提升有無不良的影響?如何攝入咖啡是健康的方式?
  • 茶、咖啡和可可之中的咖啡因對比
    你可以改變你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但你不能改變你的基因。以下是關於咖啡因主要事實的概要:咖啡因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積累起來的一種天然興奮劑。在茶葉中,它集中在茶的葉片中。核心指標是毫克,茶通常為20-40毫克,咖啡為100毫克/份。醫學評估是每天的安全限值為400毫克。美國的日平均值是300。
  • 脫咖啡因的咖啡還是咖啡嗎?
    咖啡中除了咖啡因以外,還富含抗氧化物質、維生素E、鉀、鎂等等成分,還有研究證明適量的喝咖啡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直到小編的鐵血老閨蜜實在看不下去小編飛流直下的黑眼圈,在圖書館偷偷地把小編的續命咖啡調換成了脫咖啡因咖啡。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小編我沒發現!!
  • 健康生活,從喝一杯咖啡開始!
    談到健康飲食,咖啡常常被妖魔化,但是現代澳大利亞人普遍工作時間較長,咖啡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我們一直在強調「適度」這個概念,即使在減肥的男人,如果飲食適度,就算不戒掉啤酒也能減掉啤酒肚,這是真的!咖啡絕對是一種可以適當飲用的飲品,事實上,除了提神,它對健康還有一定好處。
  • 咖啡|咖啡因對身體有害嗎?
    我們喝咖啡時感受到得不同風味,就是由於這些成分得比例不同造成的。    咖啡因是咖啡中的代表成分,如果咖啡中不含咖啡因,咖啡可能就不會像今天這麼流行了吧?咖啡因所具備的藥理作用,也是咖啡的一大魅力哦。    咖啡因的得名,要從1820年說起。
  • 【咖啡常識】咖啡因與低因咖啡
    咖啡因,caffeine,是咖啡中的一種天然成分,除了咖啡,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很多食物也都含有這種成分,比如茶、巧克力、可樂、感冒藥等。    通常,根據咖啡的品種不同,咖啡生豆裡約含有1-3%的咖啡因,在烘焙過程中,咖啡因的存在基本不受影響。羅布斯塔種咖啡因含量是阿拉比卡種的兩倍。    低因咖啡,實際上只是消除了97%左右的咖啡因,並非完全除因。
  • 醫療靈媒|健康陷阱之咖啡因
    咖啡因(包括咖啡、抹茶和巧克力)對健康有兩方面的負面影響:首先,咖啡因會導致身體脫水,而長期慢性脫水是各類疾病的共因。其次許多人完全沒有意識到咖啡因正在控制我們的生活,沒有咖啡因一個人無法運作,許多決定並不真正是我們大腦做出的,而是咖啡因做出的決定。避免使用咖啡因可讓腎上腺和肝臟得以喘息修復。在不依靠興奮劑的情況下享受生活才是身心靈健康的正確方向。我們現在被告知,每天食用抹茶和優質巧克力是健康的。實際上,每天攝入這些形式的咖啡因會因為同樣的原因導致健康惡化,巧克力同時是一種神經毒素。
  • 咖啡&咖啡因:你真的了解嗎?
    攝入含咖啡因的藥片和補充食物不應直接等同於攝入茶和咖啡,尤其是從健康角度來看。咖啡因從食物和尿液中吸收,達到血漿濃度峰值的時間為30–90min,半衰期約為4–6h。咖啡&咖啡因對於健康的影響之前有實驗表明,咖啡的攝入與腎結石的形成成正相關,然而後續的研究發現,增加咖啡的消耗反而可能預防結石。咖啡因選擇性減輕睡眠剝奪引起的認知缺陷,咖啡因的分子結構類似於腺苷,其使咖啡因能與腺苷受體結合,阻斷腺苷並抑制其作用。
  • 咖啡因致癮,那麼低咖啡因的咖啡,還是咖啡嗎?
    我們對咖啡都並不陌生,作為現代人日常飲品之一的咖啡,種類多種多樣,街頭巷尾的奶茶、咖啡店都能滿足人們對咖啡的需求。咖啡這種飲品,最開始是在國外風靡,引進中國的歷史很短,最早關於咖啡的記載是在1884年,而一直到20世紀初,中國大陸才有地區開始種植咖啡樹。
  • 一杯咖啡含有多少咖啡因?一篇顛覆你對咖啡因了解的文章!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文章來源:前街咖啡
  • 冷萃咖啡誤區 | 冷萃咖啡風味與咖啡因
    例如許多人會認為espresso咖啡有著最多咖啡因(但如果你以飲料含量來看,其實就不是);深度烘焙的咖啡會比淺度烘焙咖啡來的含有更多咖啡因(其實並不是,所有烘焙程度到最後都有差不多含量的咖啡因)。另外,也有許多人覺得冷萃咖啡(cold brew coffee)會含有更多的咖啡因。那麼,實際上是這樣嗎?
  • 喝完咖啡心慌慌?身體拒絕咖啡因是怎麼回事
    但是,也有人會出現喝完咖啡後心慌甚至難抑制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咖啡因的攝取不能過量,但究竟該如何解決好身體和咖啡因的矛盾呢?【咖啡文化】試著解答,如果你有相關的認知研究也歡迎分享!之前一直都沒問題,最近半年只要是早上喝咖啡都會心慌,心慌到手會抖。
  • 一杯咖啡究竟含了多少咖啡因?
    喝一杯咖啡,是一杯的咖啡因量,可是每一杯都一樣麼?你是否也像小醬子一樣,經常思考著,一杯咖啡裡到底含有多少咖啡因?其實,每一種不同的咖啡衝煮法,都會製作出不同咖啡因含量的咖啡。今天我們就來嘮嗑下咖啡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