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種子萌發成盆栽,為何沒有一棵苗?少了哪一步?
之所以現在是最適合播種的季節,一方面,此時的氣候土壤條件更利於種子的萌發;另一方面,春天是很多植物的生長期,種子在萌芽之後可以快速的生長起來。
對於一些生長年限短的植物,甚至當年就可以看到植株開花結果。然而,有些植物的種子卻很難萌發,即使成功出芽,幼苗也很難長大。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是因為沒能在播種前「春化」過的緣故。
所謂春化,其實是指低溫處理種子,可以將其放入特製的冷藏箱中。「春化」一詞,最早出現在農耕作業中,以小麥為例。小麥因為熟制的關係,一般可分為春秋兩種,「春」即於春天種植的小麥種子,「秋」則秋天的品種,二者混種的話幼苗的長勢可能不如預期,須得專門處理一下。
事實上,「秋小麥」因為「途徑」寒冷冬天的緣故,無論長勢還是速度皆優於春小麥。所以,農民們在春天播種的時候往往會把小麥預先低溫處理一下,造成「冬眠」過的假象,這樣一來,春小麥便搖身一變等同於秋小麥了。由此可見,春化的優勢。
很多時候種子無法正常萌發,大概率就是因為沒有「春化」過的緣故。春化的關鍵在於合適的溫度,不同品種的植物因為屬性不同,最佳的春化溫度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種子播種前都需經過春化的步驟。總體來講,春化可根據氣候地域的差異分為南北兩種情況。
首先,南方,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當地的氣溫都有種溫暖如春的意思,特別是福建廣州一帶,平均氣溫遠遠高於北方,氣溫基本不會低於零下。
此時,對於須得春化才可播種的種子,溫度最好設置在0~12℃這樣的區間,天數以二十為宜。倘若出現意外,某些南方花卉品種的耗時更久,也不用擔心,正常種植下去,效果總比沒有春化的強,後續養護多下點功夫就好。
其次,北方。與南方相反,產自北方的植物抗凍性都會更好一些,可以耐受的溫度下限也更低。大家在春化的時候應當適時降低溫度,0~7℃這樣的水平效果更加顯著。同時,北方的春天可是相當的漫長,春化的時間最少要四十天,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適度的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