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鴨兒芹
來源產地為傘形科植物鴨兒芹的莖葉。
夏、秋間採收,割取莖葉,鮮用或曬乾。
生於海拔200-2000m的山地、山溝及林下較陰溼地區。
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別名三葉、起莫、三石、當田、赴魚、野蜀葵、三葉芹、水白芷、大鴨腳板、鴨腳板草、野芹菜、紅鴨腳板、水芹菜、牙痛草、鴨腳菜、梭丹子、鴨腳草、鴨腳掌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無毛。主根短,側根多數,細長。
莖光滑,具叉狀分枝。基生葉及莖下部葉有長5-20cm的葉柄,葉鞘邊緣膜質;葉輪廓三角形至廣卵形,長2-14cm,寬3-17cm。通常為3小葉,中間小葉片鞭狀倒卵形,先端有短尖,基部楔形,兩側小葉片斜倒卵形至長卵形,近無柄,小葉片邊緣均有不規則的尖銳重鋸齒,有時2-3淺裂;
最上部的葉近無柄;小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窄披針形,邊緣有鋸齒。復傘形花序呈疏鬆的圓錐狀,花序梗不等長,總苞片及小總苞片均為1-3,線形或鑽形,傘輻2-3;小傘形花序有花2-4,萼齒細小,三角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頂端有內折的小舌片;
花柱基圓錐形,花柱短,直立。分生果線狀長圓形。長4-6mm,寬2-2.5,合生面略收縮,胚乳腹面近平直,每稜槽內有油管1-3,合生面油管4。花期4-5月,果期6-10月。
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彙編》
辛,溫。
祛風止咳,活血祛瘀。用於感冒咳嗽,跌打損傷;外用治皮膚搔癢。
《中藥大辭典》
"辛淡微苦,寒。"
消炎,解毒,活血,消腫。治肺炎,肺膿腫,淋病,疝氣,風火牙痛,癰疽疔腫,帶狀皰疹,皮膚瘙癢。
《中華本草》
味辛;苦;性平
祛風止咳;利溼解毒;化瘀止痛。主感冒咳嗽;肺癰;淋痛;疝氣;月經不調;風火牙痛;目赤翳障;癰疽瘡腫;皮膚瘙癢;跌打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湯洗。
鴨兒芹根為傘形科植物鴨兒芹的根。
夏、秋間採挖,去其莖葉,洗淨,曬乾備用。
味辛;性溫
發表散寒;止咳化痰;活血止痛。主風寒感冒;咳嗽;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或研末。
鴨兒芹果
為傘形科植物鴨兒芹的果實。
辛,溫。
消積順氣。治食積。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