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期,著名現代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 "less is more" 的美學理念,極簡主義逐漸形成一種時尚風格,融入到人們的生活方式,並延伸至品味與哲學。
極簡,是「自我」與「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生活需要極簡,簡化生活中的瑣碎,讓心靈得以喘息,留出空間進行遐想,享受細微之處的極美。
而感官上的簡約整潔,品味和思想更從容優雅,體現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嚮往。
斷舍離,正是一種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無論是面對雜亂的房間,還是一團糟的生活難題,令我們感到困擾的往往不是自己需要什麼,而是到底該捨棄什麼。這一選擇的過程可能不是簡單的貼標籤和分門別類,而是真正以自我的需求為中心——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物品,在「斷」與「舍」中,脫離對物品的執著。下面這張「斷舍離」清單,幫你建立精簡生活。
是「物品」,而非「財產」,物品使生活雜亂。這既可以是鞋子、從城裡精品店買的小擺設,也可能是你應該扔掉但從未捨得的多餘電器。是什麼霸佔了你的屋子,並且如果扔掉也並不可惜?騰出一個周日下午,處理掉這些物品吧。如果扔掉有些可惜,那就好心捐出去。
你每周要接觸多少給你帶來消極情緒的人?想想誰又能給你鼓勵?請多跟擁有正面能量的人相處吧。我們常常把那些不太合拍的人留在身邊太久,老熟人太多,生活也越有負擔。如果對雙方而言都不是雙贏關係,那麼請退出一步,把精力放在能夠互相帶來正面影響的人身上。
你是否鬥志昂揚,要列出下個月甚至後3個月甚至2018年的目標清單?這確實很不錯,但還是要提醒你幾句,目標不要列太多。一般人們會定下10個以上的目標,大腦只能記住這麼多目標,但現實是你不可能實現所有目標。建議你還是將目標控制在個位數以內,不要超過10個,最好少於5個。讓目標專一併且容易實現。
不再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以前人們常說,多任務化是個好習慣。我們看上去忙忙碌碌,但任務是否都能完成呢?其實並非如此。當大腦迷糊亂套時,多任務化根本行不通。我們需要專注在一件重要任務上,一心一意直到任務完成。
如果你想做出改變,或者實現生活中的某個目標,那你就必須減掉無需的懷疑,100%相信你可以做到。如果你連自己都不相信,那別人憑什麼相信你呢?
適時,適量,不求過多,無需過多。
為生活留一些空白,人生則會少一些空白。
去掉多餘的累贅,生活中的很多美好,往往都是簡單而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