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的祈禱

2021-02-26 知義書友

靜默的祈禱

 

摯愛的天主,人類的慈父,

我們愚昧作為,求你寬恕,

我們蒙昧的心,願你再造;

更純潔的生活,獻作你的服務,

更深切的崇敬,唱出你的讚美。

 

像他們,在敘利亞河畔,

赤心的依恃,

聆聽上主寵幸的召喚。

像他們,無言、無悔

踏上長隨你之路。

 

安息日,在加裡肋亞海旁,

寧靜時,在綿延小丘間,

耶穌長跪與你共享

憩靜於永恆,

愛慕於細訴。

 

 

深沉的肅靜,

吞沒我們全部語言、行動

你溫柔的呼喚;呢喃

你福佑的召叫;無聲

像瑪納飄落。

 

輕點你無聲的甘露

撫平我們的掙扎;

解除我們靈魂的羈壓,

讓我們生活優雅的旋律,

走出你平安清麗的樂章。

 

讓我們熱切的期望,

吸入你的清涼和鎮痛的香油,

讓我們的覺知止息、肉身舒憩,

地震、風暴和烈火中,

飄送遊絲細雨的清音。

約翰·格林利夫·惠蒂爾

  (1807-1892) 

 

靜 默

「靜默」對於許多人來說,就是

沒有聲音。一個靜默的人就是一個寡

言的人。但是,靜默也可以有積極的

意義,特別是對於一個注重靈修的人,

它的意義是積極的。在他之內,總有

一個角落,日常生活的繁囂是不能穿

透的。正如海的表面即使被風暴打擊

翻騰,在海底仍然是平靜的一樣。一

個注重靈修的人,可能被許多考驗和

麻煩震撼,被牽涉在各種商業的煩擾

中,在他的心靈深處,是平靜與平安。

這份安寧與平安,是來自他親近天主

的覺知。人不能常常意識到它的存在,

但它的確在那裡,它能給生命注入力

量和信心。

 

天主是在靜默中來臨的。當天主

在山上向厄裡亞講話時,他不是在地

震的巨響或暴風的呼嘯或烈火的怒吼

聲中講話;他是在輕柔的微風中說話

的。同樣,天主取了人的形式,進入

我們的世界時,是在一切都「寧靜和

肅靜」時。如果我們要聆聽天主,必

須想法子使世上的聲響,先靜止下來。

如果我們也像馬爾大一樣,為許多事

情忙碌,那麼我們也應該像瑪利亞那

樣,跪在基督面前,聆聽他的言。

 

跪在基督面前,

聆聽他的言。

 

 

聆聽天主

離開紐西蘭的奧克蘭約六十裡處

有一個著名的山洞。這個山洞被稱為

螢火蟲山洞。那是乘一艘船,由一條

鐵纜悄然無聲地從海面拉進去的。忽

然間,迎面而來的是,千萬點微弱的

光,就在你不察覺間,你已進入一個

奇妙的仙境。從洞頂下望,只見千千

萬萬條由螢火蟲串成的光線。那光是

這樣亮,你甚至可以閱讀一本書,不

過,如果稍微有一點點聲響,光立即

暗下來,就好像有人把開關關上一樣。

要進入天主的世界和從他的指引中獲

得光照,我們就該脫離幹擾的聲音。

我們應該在靜默中聆聽他;因為聆聽

是祈禱重要的一部分。天主透過他的

聖神而工作。我們向他祈求;

以你恩寵之光,指導我們的心靈;

以你的愛,燃燒我們的心;

以你永不腐朽的力量,

堅固我們會腐朽的身體。

 

除非我們能和四周的噪音隔絕,

否則,聖神不能在我們之內工作。他

在我們內在的核心工作,以預備聖三

臨在的居所。沒有他,我們不能祈禱。

他把平安帶進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

們想聆聽天主,這是必須的。但我們

怎能知道自己是在聆聽天主呢?我們

怎麼知道不是在欺騙自己呢?答案是

靠我們的善意。如果我們是寧靜和平

安,努力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天主上,

我們一定能聆聽他。天主在對我們講

話,雖然我們沒有要答覆他的感覺。

對於我們的智力而言,天主是一個奧

秘。認識他唯一的途徑就是在祈禱中

聆聽他。這並不是說,祈禱可以解開

它的奧秘的本性;這表示我們可以逐

漸接觸他,與他熟絡。我們肯定他近

在我們身邊,肯定他愛我們。

天主在我們身邊,他愛我們。

 

靜默的臨在

我們需要靜默,以便和天主的臨

在溝通。我們需要祈禱,當我們向他

祈禱時,他才為我們打破靜默。對許

多人,他保持靜默。天主在我們周圍。

它臨在於我們所見、所觸及的人、事

中。聖保祿在雅典人的一片嘲笑聲中

告訴他們,我們在天主之內生活、行

動和獲得我們的生命。詩人白郎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這樣寫;

大地塞滿天堂,

每一片平凡的樹叢燃燒著天主;

只有那能洞悉的會脫去雙鞋,

其餘的閒坐摘黑草莓。

那些在這世上能真正直觀天主臨

在的人,才像梅瑟一樣,肅穆地走進

那叢燃燒的荊棘,能脫去雙鞋,因為

他站在神聖的土地上,才能聆聽天主

的聲音。對於這樣的人,天主就在他

們四周。可是對於許多人,天主是隱

 

藏的,因為他們忽視他的存在。

練習體會天主的臨在,這是非常

優越的祈禱方式。我們應該深信天主

臨在於世界之內,深信一切在某種程

度上,都啟示他的屬性。耶穌會詩人

霍金斯  Hopkins 說;世界是天主的

訊息。所謂訊息的意思是世界像一本

用神聖的語言寫成的書,只有那些有

信仰的直觀的人才能詮釋。我們可以

隨處學習體會天主的臨在。任何東西,

因為它特殊的美麗、力量或錯綜複雜

的圖案,都使人聯想到天主和他奇妙

的工作。或者,當你有幾分鐘獨處的

時刻,是沉緬於臨在自己深處的天主

之內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好的祈禱方

式;他會不會完全和我認同,但他仍

是如此親近我,在最大的程度上親近

我。他比水接近魚、比空氣接近呼吸

者、歌曲接近歌手更接近我。在寧靜

的片刻的祈禱中,天主是如此親近,

我們好像一下子跳進了另一個世界。

靜默的天主

「你們要停手,應承認我是天主。」

聖詠的作者說。只有在靜止時,我們

才能認識天主。即使在此時,我們仍

然不能認識天主的真面貌。天主的奧

秘,天主的靜默,在人們紛擾的行動

的喧囂之內,這是默想和默觀最美妙

的題目。從一個意義上說,有關他的

絕對真理,我們可以講的是這樣少,

而另一方面,有關他的一切,又是如

此有意義。「 我們要講很多,然而我

們的語言不夠用,我們說話的總和就

是;他的一切。」語言不能表達天主;

沒有人能在一個定義的範圍之內界定

「一切。」聖奧思定說:「我們說他不

是什麼比說他是什麼更容易。」在這

一生中,沒有人可以在天主的光榮中

與他面對面相見。他保持靜默、隱蔽,

然而透過他的作為啟示他自己。

 

聖安瑟說:「主,我不敢企望達到

你的高度,因為我不可能把我的智力,

提升到你的層面,但我渴望能見到你

的真理的一線,這是我心所深愛的。」

我們只能透過祈禱與天主接觸,

學習去認識和去愛他。有靈修生活的

人知道,他可以達到不可琢摸的,可

以意識到那不可理解的臨在,可以愛

感官之外的那一位。聖保祿是最能體

察天主這份奧秘的人。在羅馬書中,

他綜合這份體驗;天主的富饒、上智

和知識,是多麼高深!他的決斷,是

多麼不可測量!他的道路是多麼不可

探察!有誰會知道上主的心意?或者,

有誰會當過他的顧問?(羅11:33-34)

聖十字若望的話,有助於我們的祈禱;

如果你打開窗戶,旭日之光會射入屋

內,同樣,天主;這位不眠的君主,

也會照耀向他開放的靈魂。

祈禱就是那股打開窗戶的力量。

 

基督的靜默

福音給我們描繪的基督,是一個

面對災難時能保持平靜安詳和沉著的

人。在他之內,有一份與他的父默默

的,深不可測的共融,是任何事物都

不能破壞的。他的一生,都飽和著與

天主維持一份特殊關係的意識;都是

與天主共融的生活。面對著無論是來

自黑暗的勢力,或是他的敵人,他都

能保持平靜。他以寧靜的心靈,對待

侮辱和威脅,顯是無比的內在力。他

被指責為騙子、撒謊者、撒旦的盟友、

瘋子。他的反應有節制,有尊嚴,完

全沒有私人的怨懟或報復心態。他從

來不在心裡滋養一絲一毫的怨恨幹擾

他靈魂的平安。

這種內心的平安在他的苦難中顯

得特別突出。在所有被鞭笞、受刺冠,

在加爾瓦略山上受酷刑的痛苦中,我

們可以感受到這份靈魂的平安。基督

 

 

在他受苦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沉默的。

在圍困他的喧囂、暴力之中,從他靈

魂深處散發著那份肅穆與平安。他讓

所有人都能聽到臨終遺言,也包含著

他與父靜默的共融。「父啊!我把我

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路23:46)

在這話裡,的確有一份奇妙的安詳,

告訴我們父與子之間那份奧秘、然而

感人的愛。在生時,聖子常從喧鬧紛

擾的人們的活動中抽身,整夜消磨在

與父靜默的共融之中;此刻,這臨終

的祈禱,總結了一生的渴望;與父的

旨意完全合拍。說了這話後,基督在

十字架上陷於死亡的靜寂中。這靜默

訴說著無限的愛,因為我們知道,他

靜默的死亡,正為我們取得永生。

耶穌靜默的死亡,

正為我們取得永生。

 

白冷的寂靜

當一切都靜下來,在寂靜中,在

夜深沉中,基督來到世上。那時只有

瑪利亞和若瑟以及幾個牧人在場,他

們一定處於極大的驚喜、敬畏和愛的

靜默之中。這件事的發生,一定加強

了他們的靜默。他們知道躺在馬槽裡

的,是天主派遣來的特別的人物。先

知依撒意亞許久許久以前已預言過:

「上主的光榮將會彰顯」這光榮、這

永恆之光已進入了世界的黑暗之中,

即使它的全部仍然是隱藏的,但至少

它的一些反射,他們是清楚的。在靜

默、黑暗、軟弱和貧乏中,天主的力

量彰顯了。只有在山洞裡這一小群人

意識到,這幕秘密的戲劇已開始上演

了。即使他們不知道在等著這嬰孩的

將來是什麼,也不完全了解他是誰,

但他們確實知道,天主行了特別的事。

他們就像一群處於微曦之下的人們。

 

他們知道白晝的光輝正在來臨,但他

們只能見到曙光。有太多的奧秘他們

不能理解,不過卻有不少可供他們默

觀的事。

往後的許多世紀以來,無數的人

學習他們的榜樣,默觀白冷的這一幕。

他們在精神上跪在馬槽前,內心充滿

了對天主這份奧秘的愛,驚嘆和敬畏。

他們有這份特恩,可以知道這個嬰孩

的全部故事,他的將來和結局。他們

知道他是 【成了血肉的聖言】。這一

幕有它的永恆性,它的力量,也不曾

被圍於某一個特別的時代之內。整個

人類,過去的和現在的,都在它的影

響下,因為馬槽中的嬰兒為所有人帶

來救恩,也帶領所有人,從黑暗進入

永恆之光。

馬槽中的嬰兒帶領所有人,

從黑暗進入永恆之光。

 

山邊的寂靜

福音給我們的許多美麗的場景中,

有一幅路加只用了極簡單的一句去描

寫。在這幾天【耶穌出去,上山祈禱;

他徹夜向天主祈禱。】(路 6:12)基督

也像我們一樣,感到疲倦,感到日常

生活的種種壓力。在白天,他被群眾

所包圍,應付他們的種種要求。到了

晚上,他退到山邊,與他的父密談,

重獲精力與安寧。當世上的噪音靜止,

夜幕低垂時,他陷入祈禱的超拔中。

在寧靜的默想中,他人性的思想、意

志和想像,全部傾向他永遠熱愛的父。

祈禱的方式有感恩、讚美和求恩等多

種,基督生前曾一一用過,在這方面,

他和常人沒有什麼不同。大自然的一

切都觸動他的靈感,都向他訴說天主

奇妙的工作。他可以望向長空,細察

天主之手的化工。在他內充滿了創造

的力量。「星辰各在自己的崗位閃爍,

 

喜形於色;他一召喚,遂立即答說;

我們在此!向自己的創造者欣然閃爍。」

基督有想到巴路克先知的這些話嗎?

當我們默想靜默的基督在祈禱時,

我們可以記起這些美麗的句子。我們

可以在讚美、崇拜和愛中,與他聯繫。

這祈禱之夜向我們顯示基督與他的父

之間的親密關係。他的一生都有父的

旨意領導。「 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

喜悅的。」天主的這些話, 在他一生

中,講過三次。我們每個人都與基督

的祈禱相聯;透過他,我們走向天主;

也是透過他,天主來找我們。他告訴

我們,這在他在世上最後的一個晚上

會發生:「 到那一天,你們便知道,

我在父內,你們在我內,我也在你們

內。」(若14:20)

透過耶穌,我們走向天主!

 

沙漠的寂靜

沙漠是一個寂寞的地方,是一個

遠離大小城市的喧譁聲色的地方。這

也是古羅馬時代,一些隱修士退隱尋

找與他們的天主共處的地方。在沙漠,

洗者若翰預備自己,宣布了以色列的

默西亞來臨。「人不能只靠麵包生活。」

他需要聖神的充電。他需要寧靜和獨

處,需要遠離各種幹擾。基督由聖神

的驅使,進入沙漠,在他的幽僻和寂

靜中,他祈禱和齋戒四十晝夜。在此,

他曾與魔鬼搏鬥,並戰勝了魔鬼的勢

力。魔鬼利用他的疲累和飢餓,企圖

引誘他放棄建立天國的工作。

沙漠也是內心傾向的一種象徵,

在此可以製造寧靜和平安的內心聖所。

赫胥黎  Aldous Huxley 說:「二十

世紀以噪音稱著於歷史;物質的噪音、

思想的噪音,還有欲望的噪音。難怪,

 

幾乎全部的、神奇的科技資源,都投

入當前的製造噪音和幹擾寧靜的工業

上,噪音可以透過耳鼓,滲入頭腦,

以幹擾的聲音充塞它。」

正如基督在聖神的督促下進入沙

漠,我們也一樣,應該被領入深心內

一個完全平靜的角落。有些人的心中

有一個與外界完全隔絕的核心,他猶

如孤寂的沙漠,一個荒涼不毛的存在,

一個人從痛苦與受挫的欲望退入的世

界。人必須與基督一同進入沙漠,從

種種黑暗的情緒中,求取真正的平安

和自由。

 

他為了自己名號的原由,

領我踏上正義的坦途。

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

我不怕兇險,因你與我同在。

(詠23:3-4)

基督無聲的觸摸

有一個癩病人前來叩拜耶穌說:

「主!你若願意,就潔淨我吧。」他

是被人類的家庭摒棄的人,令人厭惡、

被人迴避、懼怕。然而,基督伸出他

的手,撫摸他說:「我願意,你潔淨

了吧!」基督的撫摸治癒了他。我們

可以想像,在一邊看見這一幕的人會

怎樣想。他們會認為這個猶太人因為

觸摸不潔之物而玷汙了自己,這種行

為是不可思議的。麻風就是不潔的象

徵,然而這個人、耶穌,竟特意去和

它接觸。他們會想,他既然自動牽涉

在罪之內,這必然因為他自己是一個

罪人,他也染上這種疾病;這是天主

降罰。但他們不了解基督,也不知道

他是誰。他們根本不能想像,天主、

至神聖的聖者,可以成為血肉,處於

有罰的和心靈不潔的人之間。

降生成人是人的血肉和神性的結合。

 

這是天主觸摸人類和治癒他們的方式。

基督說:「 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

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召叫義人,而

是召叫罪人。」(谷 2:17)基督無聲

的觸摸,在世世代代中繼續他治療的

工作。他的行動在聖事內延續。每當

人領受聖事,他就是和基督有生命力

地接觸。基督所有的奇蹟,除了它們

內在的價值外,都是擁有奇蹟本身特

殊價值的象徵。被治癒的麻風病人可

以看作得到寬赦的罪人;帶著不潔的

病人,接受了基督無聲的治療的觸摸。

他可以和這位聖詠的作者一同歡呼:

 

上主的右手大顯威能,

上主的右手將我舉擎;

上主的右手大顯威能,

我不至於死,必要生存,

我要宣揚上主的工程。

 

納因村的寂靜

死亡可悲的不可挽回性,是死亡

的旅程孤寂地奔赴抵達終點時出現。

世界逐漸歸於毀滅,就像一首偉大的

樂章,悠然停止了一切音響。這個逐

漸趨向毀滅的存在,它所走向的道路

是一條沒有出路的死巷。身體被置於

一具密封的棺木裡,好像一切都完結

了,遺留下來的,只是眼淚和悲悼。

死亡進了一個小村莊;納因。這

是一個寡婦的兒子之死。送殯的一小

群人默默地隨著遺體走向墓地,人群

裡有哭喪的人和悲傷欲絕的母親。這

群人遇見了另一小群由基督領先的、

迎面而來的人。幾部福音都記載,兩

群人遇上了,抬著遺體的人站住,定

在那裡。我們默想這一幕時,仍然可

以感受到在靜止中的那份張力。基督,

復活和生命,是他故意製造這份張力。

 

這樣,他可用有力的語言衝破它。但

是,人們應該先感受到他的臨在。應

該有時間讓他將要做的事的意義,慢

慢滲透他們心裡。應該讓人有機會見

到它更廣泛的意義而不只是一次慈悲

的行動而已。他是人性生命之主,他

有能力把生命給予已死的身體和靈魂。

當他以治療之言,打破寂靜時,新生

命之泉便流入已死的身體內,帶來新

的驚訝和奧秘的靜默。

我們每個人都要獨自踏上前往寂

靜的死亡海岸之旅,但我們有幸知道,

這寂靜只不過像晨曦前的寂靜。在黎

明之前總是寂靜的。當我們越過邊界,

走入那新的預許之地時,「復活與生命」

正等待我們。

 

「復活與生命」正等待我們。

 

 

基督的睡眠

在加裡肋亞湖中航行的船中沉睡

的基督,有一份動人的美和莊肅,他

看來是多麼的平靜與安詳。這位降生

成人的天主也和你、我一樣,需要睡

眠。疲累、精疲力盡、在生活上的操

心,使他有這種生理上的需要。他正

在補充和重獲體力與心力,以便應付

辛勞的生活中各種壓力和艱辛。他,

和我們一樣,在睡眠中暫放下日常生

活中種種的困擾。當船在湖上航行時,

包裹著他的,是多麼安詳和平靜的睡

眠。不過,他這次的睡眠,含有雙重

目的。這不單要使身心休息,同時要

使他所愛的人徹底了解一項教訓。他

們和他同在一艘船上,他們是被選作

為他特別宗徒的人。

忽然,平靜的一天被風暴打破了。

狂風沿著山峽呼嘯滾下來,捲起小山

一樣的浪頭,他們的船隨著巨浪翻騰。

 

這些人害怕了。他們搖醒他們的主。

「主啊!救我們,我們快要毀滅了。」

然而,他們應該知道,根本無須驚擾

他的睡眠。當然,如果他也在船中,

還有什麼能傷害他們呢。他們的恐懼

是缺乏信仰的表現。他為此而指責他

們。然而,正如他從需要睡眠而表現

他的人性一樣,為了他們的緣故,他

也表現了他對自然的控制力。他喝止

風浪,正如他喝止一個發脾氣的孩子,

要他靜下來;果然,一切歸於風平浪

靜。這個教訓對我們也是很清楚的。

基督許多時也許是靜默甚至好像是睡

著了,我們永遠不能對他失去信仰。

如果基督就在近處,我們的生命之船

一定不能翻沉,只要我們對他有信仰。

 

耶穌安撫門徒說:

「是我,不要害怕!」

上部

相關焦點

  • 你並不需要用'神聖的語言'作祈禱
    他寫道:「祈禱就是把自己的心神轉向天主……」他在一千二百年前說的這一句話,在今天仍然適用。將心神轉向天主就是祈禱,無論你是用教會正規的祈禱書作祈禱,或是用自己的話語自發地作祈禱。        如果你的心神面向天主,無論祈禱的方式是如何簡單,都是在作祈禱。當代的隱修士多瑪斯•基廷(Thomas Keating)寫道:「我們作祈禱是為了把自己託付給天主。」
  • 教宗公開接見:祈禱平息焦慮,向天主敞開心門
    教宗勉勵今天的基督徒也應以這種開放的態度祈禱,即「上主,無論何時、何地,我都願承行禰的旨意」。教宗說,這些內心謙卑的人「不因每日充滿問題而發怒,而是面對現實,知道在各種境遇中透過謙卑和奉獻的愛,我們就能成為天主恩寵的工具」。教宗繼續表示,「祈禱能平息焦慮」。「我們焦慮不安,總是有所要求,而且願意馬上得到,生活卻不是如此。這種不安對我們有害,祈禱卻能平息焦慮,將它轉化為隨遇而安。
  • 祈禱、祈禱、祈禱……
    祈禱、祈禱、祈禱! 我們如果看以前許多祈禱都得不到答應,因此就有點灰心,那就不是信德的祈禱。出於信德的祈禱,是把以前沒有得到答應的祈禱看成是一種鼓勵,集中所有的力量,用信心改為讚美和感謝的祈禱。 從起初到末了,主耶穌的教訓和榜樣都告訴我們:當常常祈禱,不可灰心。
  • 這一次,詳細了解一下泰澤祈禱吧!
    談到泰澤祈禱,你會想到什麼嗎?是泰澤聖像,滿滿的燭光,還是靜默的夜幕呢……那麼就在這裡,透過一篇小編整理的有關泰澤祈禱的相關,來進一步認識下有關泰澤祈禱的種種吧!「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份對臨在的渴望,對共融靜默的渴望。我們永不要忘記,這份對天主的單純渴望,已經是信仰的開始。」
  • 張龍:「靜默」咖啡師
    走進「靜默咖啡」,首先迎接顧客的,是瀰漫四散的咖啡濃香;隨後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套衝煮咖啡的器具,以及吧檯後牆上的一行黑體英文:「人們說雄辯是銀,而沉默是金」。牆側粘貼的手語教學招貼畫,無聲地昭示著店主的身份。  「手衝咖啡,僅僅用熱水來萃取咖啡豆中的美好物質,不加入其他任何東西,這種簡單直接的衝泡方式,更容易喝出咖啡本身的味道。
  • 人民大會堂的「靜默」和「有聲」
    (兩會特寫)人民大會堂的「靜默」和「有聲」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人民大會堂的「靜默」和「有聲」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1分鐘,是中國年度規模最大的政治會議的「靜默時間」。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在奏唱國歌后,大會設置一項特別環節——向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 在西安北新街 藏著一家靜默咖啡館
    「紅領生態坊」裡,藏著一家靜默咖啡館。靜默,正是柵欄背後這家書咖的獨特之處。李濤、曹瑞華在給大家上手語課。店裡生意忙起來,王麗超老師幫曹瑞華點單。入不敷出大家依然熱情不減9月1日靜默咖啡試營業,10月1日正式營業。經營負責人、西安凱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羅天介紹,咖啡店地處老城區,地理局限比較大。主要靠周圍育英小學、後宰門小學幾個學校,「家長接孩子放學,來得早了過來消費下,孩子放學過來寫作業,順帶點個果汁、甜點什麼的。」
  • 西安北新街藏著一家靜默咖啡館
    「紅領生態坊」裡,藏著一家靜默咖啡館。靜默,正是柵欄背後這家書咖的獨特之處。一家與眾不同的咖啡店11月27日下午,有熟客進店,非常熟稔地根據收銀臺上的文字指引點單。店員姚懿軒認真盯著客人的手指,最後伴隨一個「OK」的手勢,他迅速在電腦上下了單。
  • 星期六|豐足喜悅的祈禱《Namaste生命喜悅的祈禱》
    (此段可重複多遍)識別上圖二維碼購買《NAMASTE生命喜悅的祈禱》附贈:寂靜法師寫給孩子們的能量閱讀遇到困境時,祈禱是有效又好用的方法祈禱喚醒愛和力量!祈禱讓生命越來越平安喜悅!用接到禮物的歡喜心和幸福感來祈禱。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上天早就準備好在那裡等著了!帶著感激的心情,信任而堅定地祈禱;在心中描繪已經如願以償、夢想實現的幸福畫面,想像著你已經高高興興地用雙手接受了!祈禱是容易實踐、又可以潛移默化的好方法。祈禱象吃飯一樣容易,拿起祈禱文就祈禱吧!
  • 芳香日記077:絲柏——靜默的勇氣
    而絲柏也能給人以勇氣,但是她帶給人的更像是女性的勇氣,是一種該收手時就收手的靜默的勇氣。當我們在生活中,被各種各樣的欲望淹沒,有些喘不過來氣的時候,就可以想想絲柏,想想那種無論見證多少喜怒哀樂、嬉笑怒罵,都能矗立在那裡保持靜默的勇氣。
  • 好書推薦 | Namaste 生命喜悅的祈禱 365天閱讀的祈禱文
    你知道祈禱的神奇力量嗎?——這是一本拿起來念,就有效的書。  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攝影技術來觀察水的結晶,研究表明無論文字、聲音還是意念,都帶有信息能量。 祈禱不是依賴和外求,祈禱是愛和感謝!祈禱是為了改變我們的心。心改變了,圓滿俱足的愛自然浦現,成為自己真正的力量。祈禱喚醒我們的愛!祈禱讓生命越來越平安喜悅!
  • 天籟之音《祈禱》,祈禱2016年一切吉祥!
  • 走進泰澤祈禱
    在這幾年的青春歲月裡,你參與過泰澤祈禱嗎?對泰澤祈禱有哪些印象呢?
  • 《祈禱的手》
    素色的背景中,只畫了一雙向上的祈禱之手。這幅畫作具有獨特的韻味:關節的僵硬和手勢的溫柔形成對比;粗糙的雙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難,與祈禱的虔誠形成對比;遒勁的雙手和流暢的線條形成對比。此外,畫面之中光點和陰影處理自然,作者對於人體結構的細緻觀察和敏銳表現,更增加了畫面的力量。畫家用細膩精緻的線條,詩意地表達了一個關於奉獻的主題。在他手下,簡潔素雅的線條蘊含著感人至深的力量,粗糙的雙手傳達著飽滿的祈禱和祝福。
  • 祈禱的手
    (點「青島恩友教會」,訂閱關注) 德國藝術大師亞爾伯·杜勒有一幅名畫「祈禱的手」,這幅畫的背後有一則愛與犧牲的故事。  「祈禱的手」是他1508年的作品,這一雙長滿老繭、指甲破損、指節粗大且布滿了皺紋的手,曾握過畫筆,也曾握過工具,曾飽經風霜,歷盡艱辛,為人類創造了幸福;如今卻合起來舉向天主,作聖潔而虔誠的祈禱。這雙手的姿勢顯得多麼安靜與美麗,它的構圖非常簡單,但卻十分感人。 十五世紀時,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住了一個有十八個孩子的家庭。
  • 泰溫·蘭尼斯特——一頭靜默的雄獅
    泰溫·蘭尼斯特(Tywin Lannister)——一頭靜默的雄獅泰溫是凱巖城公爵,蘭尼斯港之盾和西境守護,是維斯特洛最有權力的領主之一。泰溫少年得志,20歲時被任命為御前首相。從立志恢復家族權勢的少年到冷血對待自己兒子的老者,這頭靜默的雄獅只能獨自一人舔舐傷口。又有誰能看得到手握大權風光無限的他對妻子不盡的綿綿思念?最近再寫一個權遊系列人物,感興趣可以關注到我主頁查看更多
  • 經典祈禱文----天主經
    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
  • 邦茲 ▍《祈禱出來的能力》第十一章 晝夜祈禱的生命(音頻&文字)
    布銳奈德過了聖潔與祈禱的一生。他的日記中滿了禁食、默想、靈修、祈禱的記載,這是他的主調。他每日用在祈禱上的時間,有數個鐘頭之多。在祈禱上有能力的人,就是有屬靈能力的人,祈禱的果效永不消亡。布銳奈德的一生,是祈禱的一生。他整夜祈禱;在講道以前以後祈禱;在騎馬穿過荒僻的、漫漫無際的森林的時候祈禱;臥在稻草所製成的床上的時候祈禱;退入稠密而僻靜的森林中祈禱。
  • 祈禱的感化力
    也許,我們的禱告沒有立刻得到應答,但我們深信它絕不至徒然,深信恩典定會在最需要之時臨到。以這樣的信心祈求,必能獲得無數次禱告蒙應允的經驗。 如此經歷上帝話語、能力和應許的人生,必是祈禱的人生,充滿信心的人生。祈禱的感化力 很多年前,我還是個小青年。
  • 「不祈禱也是很重要的」是什麼意思?耶穌的祈禱方式有什麼不同?
    而耶穌兼具思考和善言,跟別的先知一樣,他喜歡在僻靜的地方祈禱,這是更能滲入靈魂,接近天國的方式。所以當他的門徒都疲憊不堪而進入睡眠時,耶穌就獨自一人走開,在無比安靜的地方進行禱告。禱告對於耶穌來說,是如同睡眠一樣的需求。當人們看到耶穌身上類似神性的東西,人們也會渴望跟耶穌一樣能夠接觸上帝,所以他們會詢問耶穌如何進行祈禱,但是耶穌的回答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