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山東宣傳號
有高度 有深度 有溫度
關注
萬裡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淄博市桓臺縣人民醫院援藏醫師董洋圓滿完成任務勝利歸來
按照淄博市對口支援西藏昂仁縣工作安排,9月1日至12日,桓臺縣人民醫院心臟超聲專業人員董洋赴昂仁縣開展了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工作。9月20日,記者在桓臺縣人民醫院,對董洋進行了採訪。
8月29日,是董洋出發的日子。為進一步做好衛生健康援藏工作,2017年開始,淄博援藏工作組啟動實施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篩查工作,為高原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和診療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為進一步開展好對口醫療援藏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本次,共選派了3名心臟超聲專業人員和2名心內科專業人員,董洋就是其中之一。
董洋介紹,9月1日,援藏醫療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專家組乘坐的航班從濟南出發,經過7個小時的飛行後到達拉薩機場。「還沒來得及欣賞高原美景,我就感到一陣頭疼、頭脹、胸悶和反胃,這是典型的高原反應。」山東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的對醫療隊表示了熱烈歡迎,準備了各種藥物及可攜式氧氣,讓董洋感到無比溫暖,顧慮減少了不少。
(董洋)
經過三天短暫的休整後,董洋和專家組一起乘車到達了昂仁縣,與淄博援助工作組對接後,明確了篩查路線,馬上投入了工作。昂仁縣平均海拔4300米,是山東五個援藏區縣中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縣。董洋說:「去年因為大雪封山,有幾個牧區鄉沒能參加篩查,因此今年首先要去牧區鄉措邁。這是昂仁縣海拔最高的鄉,平均海拔4900米,自然條件惡劣,環境艱苦。」
(專家團隊合影)
從昂仁縣出發到錯邁,途中要經過海拔5662米的仲拉山口。「我們早上天不亮就要出發,隨著海拔急劇升高,讓我的高原反應更加厲害,心率能達到每分鐘110次,另外胃腸道反應也厲害。」董洋介紹,「為了儘快開展工作,我們邊吸氧邊工作,完成近200人的篩查工作。」
(董洋在吸氧)
昂仁縣總面積3.96萬平方公裡,許多兒童交通距離較遠。專家團隊就儘量把篩查點前移,讓兒童少跑路。項目團隊在10天時間內,克服高原反應,輾轉跋涉1700多公裡,先後到昂仁縣城、措邁鄉、查孜鄉、秋窩鄉、亞木鄉、達居鄉、多白鄉、日吾其鄉、桑桑鎮,對全縣1337名兒童進行了先心病篩查,完成心臟聽診1337人次、心臟彩超590人次。共發現心臟異常兒童82人,複查28人,其中動脈導管未閉25人,房間隔缺損16人,室間隔缺損5人,卵圓孔未閉53人,三尖瓣中重度反流3人,主動脈瓣二葉畸形1人,二尖瓣脫垂1人,需要手術幹預48人。
(董洋在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現場)
董洋介紹,此次先心病篩查首次深入海拔5000米的牧區鄉,覆蓋全縣17所鄉鎮小學和幼兒園。「該項目的實施,彌補了昂仁縣醫療衛生條件的不足,為患病兒童的診治贏得了時間,同時,贏得了昂仁縣人民群眾的歡迎和讚譽,增進了民族團結,為下一步昂仁縣先心病兒童及時送往內地治療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採訪期間,記者發現董洋看上去很疲倦。董洋介紹,由於人的機體剛剛適應高原地區低氧環境,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再次發生不適應,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會產生一種所謂"脫適應反應"或稱"低原反應"。「在醫學上,也俗稱『醉氧症』,很快就會好了。
「萬年修的上高原。進藏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專業準備,閱讀了許多相關資料和文獻,加上這些年醫院的培養,才能夠圓滿完成這次篩查任務。」回憶起援藏的工作經歷,董洋依然歷歷在目,「在昂仁縣工作的日子雖然艱苦,但這是我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那裡有純淨的藍天白雲、壯闊的山川草原、獨特的文化風情,但更多的是使命和擔當。如果有機會,我還去高原,繼續為健康加油。」
圖文:桓臺縣衛生健康局 於軍
監製:於全德
策劃:周戈 李國鋒
編輯:韓菲
主編:嶽增勇
讓我們一起
為健康助力
投稿地址:
sdwjxjzxyw@shandong.cn
聯繫電話:
0531-8297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