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於10月開始重點打擊無證行醫,黑診所、非醫師坐堂零售藥店等都在打擊範圍。業內認為,與觸犯了硬規則、容易識別的無證行醫相較而言,部分中醫診所、養生機構等不規範經營也應列入打擊範圍。
醫託猖獗強制購藥
劉女士頸椎病發作,要去同仁堂(600085)中醫院就診,剛要出崇文門地鐵口,有位中年男士和一位老太太過來,這位男士看到劉女士拿著在醫院拍的頸椎核磁片,就上來搭訕,問看什麼病,後來告知劉女士,有位做骨科研究的某大醫院醫生在北京天都中醫院就診,中年男士旁邊的老太太說自己有頸椎病是找那位大夫吃中藥吃好的。當時發病很厲害,但經治療後效果很好。劉女士看病心切,去了大屯路東的北京天都中醫院,結果一去,和期望的完全不一樣。哪有什麼治癒頸椎病的名醫,所幸劉女士很快發現不對,就沒在那裡拿藥。
「醫託無處不在,非常猖獗,有的醫託給病人說完之後,自己很快逃之夭夭。」北京商報記者在網上搜索到許多外地看病的患者在北京天都中醫院看病被騙的經歷。這些醫託在大醫院的掛號處、醫院附近的地鐵附近活動,發現有看病模樣的人就去行騙,把天都中醫院看病的醫生說得有絕活,疑難病症藥到病除等,給患者造成經濟損失和心理傷害,使許多患者錯失對症治療。
在醫託盛行的各診所,還存在強迫患者買藥的手法。到過中醫診所的患者會發現,當看完病之後,醫生開出的處方不會交給患者,而是由診所醫護人員直接把處方拿到收費窗口,患者只有交了費才能拿到處方,有強迫患者購買的嫌疑。
養生冒中醫之名欺騙性經營
東直門醫院國際醫療部推拿診療中心大夫徐萌比較關注對非法經營養生美容機構方面打擊的進展,她認為不僅因危害重大要嚴厲打擊無證行醫,有的養生美容機構雖說手續、證件齊全,但從事的項目操作不規範或者技術人員不合格的,也應該給予打擊和規範。她行醫20餘年,曾開過較長一段時間的中醫美容院,就遇到過不少深受其害的患者上門求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位在民航公司工作的女性患者,當時在一家美容機構做了個叫「換膚」的美容,不久後卻面部脫皮、過敏,還出現紅斑等惡性反應,花了大量的金錢不說,還使得皮膚損傷嚴重,心理打擊很大。「現在社會上養生美容機構很多打著中醫的幌子,手法很不專業。誰都說養生,其實把養生搞砸了,真出了問題反而說中醫養生不科學。」徐萌呼籲養生美容機構能有中醫院這樣的「正規軍」引領這一產業,給中醫正身揚名。
東直門醫院資深中醫按摩保健專家李愛儒也表示,市面上有不少以養生保健為名非法開展診療活動。她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在她接觸的乳腺炎患者中,發現有不少是孕婦生育後進行通乳調理,因催乳師手法不正確引起的。經了解,這些催乳師多是養生機構或家政公司的人員來擔任,公司對她們進行簡單培訓,可能也就三五天就上崗了。這些催乳師大部分知識不健全、手法不科學、操作不規範。這一現象不是個案,已經有日趨嚴重的發展趨勢。她表示,催乳師不是幾天培訓就能上崗的,要經過長期的專業學習實踐,這些催乳師醫理知識欠缺,對乳房生理結構不了解,簡單操作,很容易埋下隱患。
中醫也存在過度治療取證難
張女士的家人患有晚期腫瘤,在地方醫院調治一段時間後,就來北京找某大醫院醫治這方面的專家來診治。據了解,這位專家享有盛名,自己開有個人診所。在該專家就診的醫院沒有掛上號,張女士通過醫託介紹來到該專家個人診所求治。
「湯藥開了三四十味,量很大,很多都是補藥。同時還開有價格高昂的中成藥,因為患者對病情並不知情,所以有的標明是治療癌症的中成藥當時不想拿,結果在一旁侍診的學徒說,要破釜沉舟地吃,絲毫不考慮患者能否接受的心理問題。一個月1萬多元的藥費,病人吃過後病情反而加重。」張女士每每想起就覺得很氣憤。北京商報記者問及張女士怎麼判斷出這是過度醫療,張女士說,拿著藥方給其他醫生看了,有位中醫朋友說這些大部分是補藥,沒有太大的治療作用。同行看病的一位外地家屬介紹,他們為患胃癌的親人來求治,該患者當時在301醫院做手術,飲食等靠引流,他們希望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減輕病患痛苦。該診所除了給開出月均萬餘元的中草藥外,還給開了很多中成藥,當家屬發現後和醫生講明患者已無法服用,要求退掉中成藥時,醫生卻說等好了再吃,不給退,生生被診所宰了幾千元。
魏先生骨關節炎復發,在一家中醫院骨傷科就診,專家給開出除骨胺、氨糖類西藥外,還開有5種中成藥,其中3種都屬於止痛藥,一次就診開一周的藥就花費2000多元。
北京商報記者問及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綜合評價處處長劉勇過度醫療如何取證,「這在醫學上講很複雜,沒有人定義說這個藥一定不吃。比如說有位病人頭疼,有的醫生認為需要做CT,有的醫生認為不用。萬一因為該檢查沒做,給誤診了呢。」
「過度醫療是潛規則」,在醫療零售業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陳紅彥告訴記者,「有的診所和藥廠達成默契,開多少藥拿多少提成,這很難取證。」
北京商報記者劉亞力夏姍姍/文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