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大
出生於廣東省臺山市,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副教授,廣東省江門市高層次人才,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
情感與形態 ——油畫作品《石語》
《石語》2020.01.08
繪畫的「形態」,是藝術家利用筆、色彩和紙「創造」出來的,它是一個浸透藝術家情感的,經歷了長期錘鍊,影響我們感情的「形態」。而情感是人對現實的一種比較固定的態度,它與態度中的內心感受、意向具有協調一致性。正如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一書中所述:「藝術品本質上就是一種表現情感的形式,它們所表現的正是人類情感的本質」。
局部
繪畫的描繪,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上,而要突破這有限的「象」。因此,藝術繪畫必須先擺脫純粹的實際形象,進入真正的有生命情感的知覺形,創造出有趣味的繪畫「形態」。藝術繪畫所創造的獨立性的知覺形其美就在於,它把藝術家對人類情感的體悟生動地表達出來,藝術家成為了創造繪畫「形態」的獨立思想者,把自己情感通過畫面說出來、表達出來,這就是我們說的託物寄情。
《石語》2020.01.08
石頭。它包含了一個人在生命歷練中濃縮的體驗:成長、挫折、山窮水盡、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苦盡甘來……體會到超脫、平靜、山不言自高的精神境界。石態如人,石不同的形體動態與我們的心性遙相呼應。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塊完全相同的石頭。大地上任何一塊石頭,都蘊藏著一遍語言,一段經歷,一部歷史,都是一個沉默不語的大自然精靈。讀懂它的語言、體味它的蘊涵、品味它的性格與品格,感受它經歷過怎樣的環境磨鍊。
《石語》2020.01,10
在人和石頭的「對話」中,褪去了外表的浮華與焦躁,用心感受各種形態帶來情感,只有真正靜下心來才能讀懂石頭語言……油畫作品《石語》系列正是藝術家託物寄情,情感表達,借石頭「形態」,通過生活體驗、積累。注入了自己的許多想像、聯想和精神寄託,從石形象中引發出種種對人生的感悟!對形提煉,誇張或變形手法,呈現或創造了一種情感寄託「形態」,作品中表達喜、怒、哀、樂——是藝術家通過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所塑造的「形態」,寄託具有強烈的情感表達!
《石語》2020.01.13
《石語》系列中以抽象思維創造了「形態」語言中,是結合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寫意」精神,表達我們「人生」情感!作品《石語》以「墨分五彩」中國繪畫形式,借鑑西方繪畫光感、肌理表達,用回歸本原方式!色調基本一致,甚至是單色畫,造型上也極力簡化、提煉甚至通過自己感受誇張「形態」,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畫面效果和表現形式。更好的把藝術家的性情感懷淋漓盡致地表白。以居方,「由」字形構圖,雙人「形態」表達喜;以拉近、放大的「形態」滿圖構圖,表達怒情感;以靜,推遠,「形態」居正的構圖形式,表達衷;以動,舞動式「形態」,「S」形構圖表達樂。
以中國式「墨分五彩」,把複雜色彩提煉成單一:紫、紅、灰、綠色調,帶來了色彩不同情感。利用色彩在單色中千變萬化,對此創造了明暗、虛實。結合西方繪畫光感表達,肌理郊果,豐富了「意」中的「形態」。」正所謂「寫」還是一種充滿著「道」的意識,伴隨藝術家主觀精神的「意」,使內心情感得於釋然表達。
《石語》2020.01.1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長久與山林、大自然為伍,與天地宇宙為伴的對話。而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亦是在此種境界中由衷發出的感嘆。這是他們長久地置身於天地、隱身於大自然中領悟出來的,道家所倡導的「天人合一」後來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孜孜以求的生命境界。油畫作品《石語》系列作品正源於此而領悟,感受創作出來石「形態」。
《石語》2020.01.20
《石語》2020.01.20
《石語》2020.02.10
《石語》2020.02.20
獲獎經歷
作品《落日·建韻》獲《中國美術教師作品年鑑-2009》銅獎
作品《小鳥天堂》2010年第二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二等獎
作品《吶喊》2010年獲中國(深圳)文博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作品《城市生活》2012年首屆中國當代美術文獻獎提名獎
作品《老人系列》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學年展教師組入選獎。
作品《城市印象》2012年獲中國(深圳)文博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
作品《古村落》2012年獲中國(深圳)文博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
作品《休閒圖》2014年獲笫+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作品《幾度夕陽紅》2015年獲中國(深圳)文博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
作品《青山依舊在》2015年獲中國(深圳)文博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銀獎。
作品《青山圖》2016年獲中國(深圳)文博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
作品《纏綿》2019年獲中國(深圳)文博會藝術品類佳作獎。
作品《青山綠水》獲「丹青天河」——2019年廣州(天河)油畫創作大賽優秀獎
作品《詩意山水》2019年獲中國大灣區工藝美術作品展「國匠杯」銅獎。
論文:《從繪畫色彩談感情》,《論漆畫創作與探索》,《淺談中西方繪畫》,《五邑灰雕價值的研究》,《從中國傳統繪畫論山水油畫的發展》,《淺析中國山水油畫的「寫意」性》,《從繪畫《石語》中談情感與形態 》等發表於國家級、省級專業刊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