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PO頭條
來源:騰訊科技、21世紀經濟報導、證券時報網、每日經濟新聞
「總裁夫人」手撕網紅張大奕,這家公司市值一夜蒸發1.5億
4月17日,被網友們稱為「中國電商第一網紅」的張大奕重新登上熱搜,獲得了久違的關注度。但令人遺憾的是,她被曝光疑似陷入感情糾葛。
昨日,「花花董花花」的博主在微博發聲,其指名道姓地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娘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之@張大奕eve。」
評論指出,「花花董花花」系天貓總裁蔣凡夫人,「張大奕eve」,是千萬級網紅博主、2015搜狐時尚盛典年度電商模特候選人、淘寶素顏大賽第1名、中國電商第一網紅。
受此事件影響,張大奕身後的中概股如涵控股開盤一度跌幅超9%,截至17日收盤跌幅為6.36%,市值蒸發約2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且在盤後時段繼續微跌。目前,如涵控股的市值大約3.2億美元。
不過,身陷輿論風波的張大奕在4月17日依舊照常發微博「營業」。
淘寶天貓總裁蔣凡在阿里內網回應:深表歉意,懇請公司調查
針對昨日疑似蔣凡妻子在微博控訴如涵CMO張大奕一事,蔣凡今日在阿里內網回應稱,昨天因為家人在微博上的言論和一些網上傳言給公司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我在這裡向大家深表歉意。
蔣凡還表示,「同時我也請公司對我展開調查。給大家添麻煩了,對不起!」
對於傳聞是否屬實,目前張大奕所屬公司如涵控股及阿里官方並未給予正面回應。但有媒體報導稱,張大奕方面回應稱「只是一場誤會」。
此外,還有媒體報導稱,張大奕昨晚照常出現在直播間,看起來似乎並未受到傳聞影響。直播間觀眾也紛紛打出「大賣」的字樣,表示對張大奕的支持。
「難以複製」的張大奕
熟悉網紅經濟的人,對張大奕並不陌生。2014年,27歲的張大奕和34歲的馮敏合作開了淘寶店,做了8年自由模特的張大奕,個人IP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隨後,憑藉著網紅經濟的迅速崛起,張大奕開啟了自己的「網紅生涯」,並成為第一批享受電商紅利變現的網紅人物。在《網紅》紀錄片中,張大奕曾自信地說道:「2016年是張大奕的時代」。
數據顯示,張大奕曾用短短4年時間,微博粉絲從30萬暴漲至1077萬;2017年「雙十一」,張大奕的網店日銷售額突破1.7億元人民幣;2018年「雙十一」張大奕網店創造28分鐘銷售額破億記錄。
火爆之下,張大奕的商業版圖也越做越大。2019年,張大奕背後公司如涵控股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張大奕也一路從模特、淘寶店主直至公司上市成為老闆。
公開資料顯示,如涵控股創立於2001年,定位為「網紅孵化」公司,即利用網絡紅人形象打造優質店鋪品牌,再通過營銷推廣、電商變現。
正是看中了張大奕背後的網紅經濟,2016年11月,阿里巴巴以3億元入股張大奕和馮敏的公司如涵控股,公司估值達到31.3億元。如涵官網信息顯示,該公司是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網紅孵化與營銷平臺,藉助淘寶的力量,如涵已在紅人孵化數上穩居行業第一,致力於為更多品牌實現品效合一。
招股書顯示,如涵控股的收入構成中,佔比最大的還是網紅們自己經營的網店。截至2018年底的9個月裡,如涵控股一共籤約113名網紅,按照交易流水分為三個層級:一線網紅、成熟網紅以及新晉網紅。目前如涵擁有3位一線網紅,分別是張大奕、大金以及莉貝琳,同時還擁有7名成熟網紅以及103位新晉網紅。
她們一共貢獻了17.8億元的銷售量,同比增長僅有10%。網紅電商對於頭部資源的依賴過重,是該公司存在的重大風險。這一百多個網紅裡,真正能大筆貢獻收入的只有張大奕。張大奕在2017財年和2018財年以及2019財年前三季度,分別佔據了收入的50.8%、52.4%和53.5%。因此,連王思聰也吐槽稱「這是多麼不健康的比例。」
除此以外,張大奕還是股東之一。招股書顯示,該公司CEO馮敏持股為29.27%,為公司最大股東;張大奕持有15.00%股權,為第二大股東。在機構投資者方面,阿里巴巴持股8.56%,君聯資本持股8.54%。
此外,在流量瓶頸期,培養新的網紅成本高企。艾瑞與微博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網絡紅人數量持續增長,較去年增長51%;其中粉絲規模超過100萬人的頭部網紅,增長達到了23%。網紅之間在內容、黏度、創新上都存在著競爭。
「網紅畢竟不是明星,粉絲的購買力和忠誠度都要打折扣。明星可以通過創造作品,來不斷保持熱度和人氣,網紅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展示類帶貨的網紅,僅僅看臉也是不行的。」一名網紅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張大奕之所以能紅,很大程度也是流量紅利帶來的結果。現在基本很難複製了,畢竟在微博上購買流量和曝光,也是不小的一筆投入。
網紅的流量去哪兒了?
紐約時間2019年4月3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如涵控股開盤價為11.5美元/股,開盤即跌破發行價(12.5美元/股),盤中股價持續下跌,收盤大跌37.2%,市值跌至6.49億美元。
不少投資者感慨:「第一次見到破發15%的新股」「打新首日居然暴跌30%」「數年難得一見」……而從IPO至今年4月17日收盤,如涵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64%。
招股書顯示,如涵在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收入5.77億元、9.47億元和8.56億元人民幣。當季分別虧損4013萬元、8995萬元以及5750萬元。
其中,虧損的原因在於包裝網紅的營銷費用上升。網紅電商的模式是,從工廠訂貨,然後再通過自己的渠道進行銷售。最核心的環節在於,通過網紅引流帶貨。2018至2019財年前3季度,營銷費用從1.21億增長到1.584億元,主要是因為網紅培養的成本水漲船高。網紅培養團隊工資增加,培訓和支持費用增加,導致費用越來越高。
對此,王思聰點評認為,如果需要花1.5億元的營銷費用,那KOL的意義何在?如涵銷售商品成本主要分為採購商品成本、存貨報廢成本以及KOL服務費三大塊成本,2018年三塊成本分別佔收入的比重為53%、5%以及11%。
這意味著,網紅們帶貨的「提成」比例約為一成,且不斷需要加大在微博、淘寶、抖音等平臺的曝光,來維持熱度。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一名網紅每年在電商業務上銷售額的近10%,都會用來購買粉絲頭條、會員等各種增值服務。
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斷上漲的流量成本,仍然是如涵的挑戰所在。可以說,在網紅經濟時代,如涵探索與發現了一條網紅電商之路,但電商模式成熟,網紅電商卻大幅虧損,投資者也不看好這一模式。其能否建立持續的、排他性的護城河?目前看來很難。
今天,教大家如何打造個人品牌,讓自己更值錢?
我們特邀楊石頭老師於直播間為大家授課。
直播時間:4月21日(周二)20:00-21:30
限時特價9.9元,還可邀請朋友領獎學金!
購買成功後添加客服獲取直播間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