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唐傑:GPT-3表示能力已經接近人類了,但它有一個阿喀琉斯之踵

2021-01-12 澎湃新聞

編輯部 整理自 MEET 2021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人工智慧,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從發展脈絡上看,從符號智能、感知智能,現在應該到認知智能階段了。

或者說,我們正走在認知智能的路上。

今年大火的GPT-3,其參數量已然達到了千億級別,規模已經接近人類神經元的數量了。

這說明,GPT-3的表示能力已經接近人類了,但它仍有一些認知局限——沒有常識。

那我們何時、又將如何走向認知智能?

未來計算機的認知能力,能否超過人類?

什麼樣的模型可以驅動未來的認知AI?

認知智能的概念是否又該重新定義?

……

在MEET 2021 智能未來大會現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系副主任唐傑用簡單、通俗的例子為我們一一解答。

當時聽完演講的觀眾直呼:求唐傑老師的PPT!

(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量子位對唐傑的演講進行了編輯整理)

關於MEET 智能未來大會:MEET大會是由量子位主辦的智能科技領域頂級商業峰會,致力於探討前沿科技技術的落地與行業應用。本次大會現場有李開復等20餘位行業頂級大咖分享,500餘名行業觀眾參與,超過150萬網友在線收看直播。包括新華社、搜狐科技、澎湃新聞、封面新聞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在內紛紛報導,線上總曝光量累計超過2000萬。

亮點

1、認知圖譜有了一個全新概念,它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常識圖譜、邏輯生成以及認知推理。

2、GPT-3參數規模已經接近人類神經元的數量,這說明它的表示能力已經接近人類了。但是它有個阿喀琉斯之踵——沒有常識。

3、數據+知識雙重驅動,也許是解決未來認知AI的一個關鍵。

4、用計算模型來解決認知是不夠的,未來需要構建一個真正能夠超越原來的,超越已有模型的一個認知模型。

5、通用人工智慧還有多遠?我們希望它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從已有的事實,從反饋中學到新的東西,能處理一些更複雜的任務。

為什麼是認知圖譜

我給今天的分享起了一個新名字:「認知圖譜:人工智慧的下一個瑰寶」。

為什麼叫認知圖譜?首先看一下人工智慧發展的脈絡。

從最早的符號智能,再到後面的感知智能。最近,所有人都在談論認知智能。

我們現在需要探討「計算機有沒有認知」、「計算機能不能做認知、推理」、「計算機到未來有沒有意識,能夠超過人類」這些問題。

人工智慧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三個浪潮,我們把人工智慧叫做三個時代分別是符號 AI、感知 AI 和認知 AI,現在正處在實現認知AI的路上。

具體如何實現呢?

我認為需要一些基礎性的東西,比如裡面的認知圖譜怎麼構建,裡面認知的一些邏輯,包括認知的基礎設施怎麼建,這也是我們特別想做的一件事情。

回顧機器學習的發展歷程,首先想到的就是很多分類模型,比如決策樹,貝葉斯、神經網絡……

最左邊是分類模型、序列模型、概率圖模型,往右一點是最大化邊界,深度學習,循環智能,隨後是強化學習、深度強化學習,以及最近常提及的無監督學習。

機器思考VS人類思考

機器學習發展到現在,離認知到底還有多遠?

於是,我整理了很多諾貝爾獎和圖靈獎得主的研究,對比了人的認知與機器認知之間的發展模式。

在探究人類思考的歷程裡,1900年初才有了神經系統結構的第一次解析,隨後在1932年左右,誕生了一個諾獎級的研究:神經元功能「突觸」。

然後就是神經末梢傳遞機制、視覺系統機理、嗅覺系統機理……直到幾年前,科學家們才探索出人的大腦是如何實現定位導航、以及機理是怎麼回事,這也是一個諾獎的研究。

我們來看下機器是如何思考的。

1950年左右,學者創立了人工智慧系統,但是1970年左右大家開始拼命去模仿人腦,我們要做一個計算機,讓他跟人腦特別相同。

1990年左右,科學家突然發現其實沒有必要模仿,更多的應該是去參考人腦,參考腦系統,做一個有更多機器思考、機器思維的計算機。

所以在當前這個時代,我們應該用更多的計算機思維,來做計算機的思考,而非人的思考。

因此在這之後,就出現了概率圖模型、概率與因果模型以及深度學習。當然,有人會說,到最後你還在講機器學習,在講一個模型,這個離我們真正的認知智能是不是太遠了?

用計算的方式打造通用人工智慧

過去幾年連我自己都不信,我們可以建造一個通用人工智慧,讓計算機系統甚至能夠超越人。

舉一個例子,OpenAI。

兩年前,OpenAI做了**GPT,所有人都覺得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語言模型,並不會有什麼水花;

去年,GPT升級成GPT-2,15億的參數規模。很多人都可能玩過它的Demo,叫talk to transformer。你可以輸入任何文本,transformer幫你把文本補齊。

但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OpenAI發布了一個GPT-3,參數規模一下子達到了1750億,數量級接近人類的神經元的數量。

這個時候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至少說明GPT-3的表示能力已經接近人類了。

意味著理論上,如果我們能讓計算機參數達到最好,GPT-3可能跟人這種智商表現差不多。

這時候給我們另外一個啟示:

我們到底是不是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的結果,也就是計算的方法得到一個超越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

我們來看一下整個模型過去幾年發展的結果,幾乎每年參數規模是10倍左右的增長,右邊的圖給出了自然語言處理中最近幾年的快速變化,幾乎是一個指數級的變化。

可以看到,前幾年變化相對比較小,今年出了GPT-3,谷歌到了6000億的產出規模,明年ds可能還會到萬億級別。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

現在,則給到我們另外一個問題,

我們到底能不能用這種大規模、大算力的方法,大計算的方法,來實現真正的人工智慧呢?

與此同時,也暴露出另一個痛點——成本問題。

GPT-3,如果用單卡的訓練需要355年,整個訓練成本將達到幾億人民幣,一般的公司是做不起來的。

但就算是有網際網路巨頭願意去做,大家是不是都可以用了?

GPT-3有個阿喀琉斯之踵

不著急。先來看看這樣一個例子,左邊是GPT-3模型,右邊是結果。

第一個是長頸鹿有幾個眼睛?GPT3說有兩個眼睛,沒有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的腳有幾個眼睛?結果是也有兩個眼睛,這就錯了。

第三個,蜘蛛有幾個眼睛?8個眼睛。

第四個太陽有幾個眼睛?一個眼睛。

最後一個問題,一根草有幾個眼睛?一個眼睛。

可以看到,GPT3很聰明,可以生成所有的結果,但它有個阿喀琉斯之踵——沒有常識。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常識的知識圖譜。

2012年,谷歌發出了一個Knowledge Graph,就是知識圖譜。

當時的概念是,我們利用大量的數據能不能建一個圖譜?於是在未來的搜索中,可以自動把搜索結果結構化,自動的結構化的數據反饋出來。

知識圖譜不僅可以應用到搜尋引擎,還可以給計算機帶來一些常識性的知識。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通過這一方法來幫助未來的計算呢?

「數據+知識」驅動未來的認知AI

其實,知識圖譜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發展起來。

從第一代人工智慧——符號AI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做,當時將知識圖譜定義為「符號 AI 的邏輯表示」。

但到現在也還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構建的成本非常的高。

CYC,最早的知識圖譜之一,負責定義知識斷言。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ABC三元組,A 就是主體,B 就是關係,C是受體。

比如,人有手,人就是主體,有就是關係,手就是受體。

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成本就在5.7 美元。

第二,自動構建精度很低。

另一個典型的知識圖譜NELL,網際網路完全自動方法的生成出來,但錯誤率一下子提高到10倍。

這兩個項目目前基本上都處於半停滯狀態。

於是,我們現在就在思考,若是將上述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是否能夠驅動認知AI?

第一,從大數據的角度,做數據驅動。用深度學習舉十反一的方法,把所有的數據進行建模,並且學習數據之間的關聯關係,學習數據的記憶模型。

第二,我們要用知識驅動,構建一個知識圖譜,用知識驅動整個事情。

我們把兩者結合起來,這也許是解決未來認知 AI 的一個關鍵。

當然這些也還不夠。我們的未來是需要構建一個真正能夠超越原來的、已有模型的一個認知模型。

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架構框架,也需要一個全新的目標函數,這時候才有可能超過這樣的預訓練模型,否則就是在跟隨 GPT-3。

而放在眼下要做的,就是讓機器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光文本還不夠,我們希望創造出真正的圖片,它是創造,不是查詢。

比如,機器可以通過文字,將原有的圖片生成新的圖片。

當然,光創造還不夠,我們離真正通用的人工智慧還有多遠?

我們希望真正的通用人工智慧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夠從已有的事實,從反饋中學習到新的東西,能夠完成一些更加複雜的任務。

認知AI的九準則

這時候,再回到起初最基本的問題:什麼叫認知?

只要有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就是認知嗎?

如果這樣的話,GPT-3也有持續學習的能力,知識圖譜也有學習的能力,因為它在不停的更新。

如果能完成一些複雜任務就是認知嗎?

也不是,我們已經有些系統已經可以完成非常複雜的問題。

那什麼是認知呢?

最近,通過我們的一些思考,定義了認知 AI 的九準則。這九個準則是我從人的認知和意識中抽象出來的九個準則。

第一個,叫適應與學習能力。

比如說今天MEET 大會,機器人自動學習,可以知道在這個特定的場景下應該做什麼事情。

第二個,叫定義與語境能力。

模型能夠在特定語境下感知上下文,對環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第三個,叫自我系統的準入能力。

機器能夠自定義什麼是我,什麼是非我,這叫人設。如果這個機器能知道自己的人設是什麼,那麼我們認為它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第四個,優先級與訪問控制能力。

在一定的特定場景下它有選擇的能力。我們人都可以在雙十一選擇購物,如果機器在雙十一的時候能選擇我今天想買點東西,明天后悔了,不應該買。

這時候機器有一定的優先級和訪問控制。

第五個,召集與控制能力。這個機器應該有統計和決策的能力。

第六個,決策與執行能力,機器人在感知到所有的數據以後可以做決策。

第七個,錯誤探測與編輯能力。

這個非常重要,人類的很多知識都在試錯中發現的。比如現在學的很多知識,我們並不知道什麼知識是最好的。

我們需要不停的試錯,也許我們今天學到了1+1=2 是很好,但是你嘗試1+1=3,1+1=0,是不是也可以呢?你嘗試完了發現都不對,這叫做錯誤探測與編輯,讓機器具有這個能力,非常地重要。

第八個,反思與自我控制、自我監控。

如果這個機器人在跟你聊天的過程中,聊了很久,說「不好意思我昨天跟你說的一句話說錯了,我今天糾正了。」這時候機器具有反思能力。

最後,這個機器一定要有條理和理性。

一個面向認知的AI架構

在九個準則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認知圖譜的概念。

主要有三個核心要素。

第一個,常識圖譜,這與知識圖譜的幾個要素非常相關。比如說高精度知識圖譜的構建、領域知識圖譜的應用系統、超大規模知識圖譜的構建,還有基於知識圖譜的搜索和推薦,這是傳統的一些東西。

第二個,邏輯生成。這需要超大規模的預訓練模型,並且能夠自動進行內容生成。同時我們在未來可以構建一個數字人的系統,它能夠自動的在系統中,能夠生成相關的東西,能夠做得像人一樣的數字人。

第三個,認知推理。讓計算機有推理、有邏輯的能力。

這時候說起來比較虛,用人的認知來通俗理解一下。

人的認知有兩個系統,一個叫系統1,一個叫系統2。

系統1就是計算機做的匹配。

你說,清華大學在哪?它便立刻匹配出來北京。

但如果你要是問,清華大學在全球計算機裡到底排第幾?以及為什麼是這個名次?

這時候計算機就回答不了,這就需要一定的邏輯推理,也就是系統2所做的事情。

當前所有的深度學習都是做系統1,解決了系統1問題——直覺認知,而不是邏輯認知。

因此在未來,我們要做更多關於系統2的事情。

從腦科學來看,相對現在做的事情有兩個最大的不同,第一,就是記憶,第二就是認知推理。

記憶是通過海馬體實現,認知是前額葉來實現。這兩個系統非常關鍵,如何實現呢?

我們看記憶模型,巴德利記憶模型分三層,短期記憶就是一個超級大的大數據模型。

在大數據模型中,我們怎麼把大數據模型中有些信息變成一個長期記憶變成我們知識,這就是記憶模型要做的事情。

那認知模型呢?我們構建了一個面向認知的AI架構。

這個框架左邊是一個查詢接口,這是輸入,也可以說成是用戶端。

中間是一個超大規模的預訓練模型,然後是一個記憶模型。

記憶模型通過試錯、蒸餾,把一些信息變成一個長期記憶存在長期記憶模型中。

長期記憶模型中會做無意識的探測,也會做很多自我定義和條例的邏輯,並且做一些認知的推理。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一個平臺。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知識和認知推理雙輪驅動的一個框架。底層是分布式的存儲和管理,中間是推理、決策、預測,再上面是提供各式各樣的API。

好,我今天大概就把我們的理念和想法給大家介紹一下,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查閱我們更多的信息。

謝謝大家!

(最後,如果想回看大會全程,請點擊閱讀原文)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清華唐傑:GPT-3表示能力已經接近人類了,但它有一個阿喀琉斯之踵 | MEET 2021》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達摩克利斯之劍」與「阿喀琉斯之踵」
    他對國王說:作為一個擁有權力的人,您實在很幸運。國王則提議與他交換一天的身份,那樣他就可以體驗一下作為一國之主是什麼感覺。在晚上舉行的宴會裡,達摩克利斯當然非常享受,可是直到晚宴結束,他才注意到王位上方僅用一根馬鬃懸掛著的利劍。
  • Alina塔羅佔卜——小人與阿喀琉斯之踵
    Alina塔羅佔卜——我的性格特點及在人際關係中的近況、對策中提到的)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在阿喀琉斯剛出生時就捏住他的腳後跟將其倒提著浸入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阿喀琉斯的腳後跟由於被母親的手提著,因此並未沾到冥河水。這成了他全身留下的唯一的弱點。後來,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喀琉斯被帕裡斯一箭射中腳踝而死去。
  • 再有本事的人,也有「阿喀琉斯之踵」,這六字是保護它的不二法門
    爺爺說,古希臘神話中有個著名人物,叫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凡人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愛子。忒提斯為了讓兒子煉成「金鐘罩」,在他剛出生時就將其倒提著浸進冥河。遺憾的是,阿喀琉斯被母親捏住的腳後跟卻不慎露在水外,在全身留下了唯一一處「死穴」。後來,阿喀琉斯被帕裡斯一箭射中腳踝而死去,所以,大家常以「阿喀琉斯之踵」來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是再有本事的人,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軟肋。
  • 李小璐的阿喀琉斯之踵
    《希臘神話》裡阿喀琉斯的父親是凡間的英雄鉑流斯,其母乃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在阿喀琉斯出生後,忒提斯為了讓兒子煉成「金鐘罩」,在他剛出生時就將其倒提著浸進冥河。冥河之水可以洗去阿喀琉斯體內屬於凡人的部分,從而變得刀槍不入。
  • 孫金鑫: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
    後來阿喀琉斯在戰爭中被敵人用箭射中後腳跟而死。這就是「阿喀琉斯之踵」的傳說。蘇格拉底有云:「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中國教育發展至今,成就有目共睹,問題也如影隨形。審視我們的教育,其「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我們的學校中還缺哪些教育?缺「無用」之用。近期大家被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中那個叫武亦姝的高一小女生「圈粉」。
  • 阿喀琉斯之踵,Nike 正式發布 Kobe 11 戰靴
    阿喀琉斯之踵Nike 正式發布 Kobe 11 戰靴
  • 特洛伊戰爭:阿喀琉斯與彭忒西勒亞
    英雄便是擁有「阿基裡斯腱」的阿喀琉斯,一個輝煌卻短暫,宛如流星般的英雄。阿喀琉斯的誕生阿喀琉斯的誕生有一個有趣的說法。給人類帶(盜)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觸怒了神王宙斯,加上普羅米修斯掌握了一個足以危及宙斯統治的秘密。
  • 從希臘怪獸到神話英雄,字母哥要在NBA稱王,應克服阿喀琉斯之踵
    前言:古希臘的輝煌文明本身就是一部關於英雄的讚歌,來自這片土地的揚尼斯·阿德託昆博體內也流淌著英雄的血液,那些曾經閃耀在神話史詩中的英雄之魂,在這個25歲的年輕人身上重新燃燒,他如同那位擁有半神之軀的阿喀琉斯,身懷萬夫莫敵之勇,但離天下無雙始終差那麼一些,他們的身上,都有著名為阿喀琉斯之踵的致命傷。
  • 拉達克的阿喀琉斯之踵:印軍高價求購炮彈一周內交貨
    關於印度軍隊武器彈藥儲備嚴重不足的問題,有不少網友認為是在刻意地黑印度。印軍的後勤保障問題的確是困擾其戰爭能力的阿喀琉斯之踵。拉達克危機再次凸顯印軍阿喀琉斯之踵。雖然連日來大舉向拉達克方向增兵,通往列城的道路已經被印軍接管。所有的邊境通道都在為印度陸軍運輸武器裝備和士兵服務。
  • 阿喀琉斯對戰喀戎,弓兵終於是遠程
    喀戎是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很多英雄的老師,他的學生有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在劇情裡他和阿喀琉斯是對立方,兩人上演一場巔峰對決,世人都知道不死英雄阿喀琉斯唯一的弱點是腳踝,又名阿喀琉斯之踵
  • 美媒文章:美國大戰略的「阿喀琉斯之踵」
    應該把這種社會重疾看作是美國大戰略的「阿喀琉斯之踵」。 全文摘編如下:環顧四周。有些事情太不對頭了。甚至在新冠疫情造成大規模破壞之前,美國就已經陷入了麻煩。它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實施的代價高昂的軍事幹預已經搖搖欲墜,利比亞的「解放」變成一場無休止的內戰,無辜者遭受痛苦而沒有喘息之機。
  • 阿喀琉斯的盾牌
    封面那個盾牌可不是阿喀琉斯的盾牌,我只是看它顏值不錯,借來一用,阿喀琉斯的盾牌,應該長這樣:The shield's
  • 鑑賞|大英博物館「特洛伊」展中的阿喀琉斯是誰?
    但是,先知警告眾神忒提斯之子將會比其父親更加強大。為此擔憂的宙斯最終決定將忒提斯嫁給一名凡人,這樣她的兒子便不會有能力挑戰自己的權威。而在另一個故事版本中,忒提斯拒絕了宙斯的求愛,惱羞成怒的宙斯因此下令禁止忒提斯嫁給神。無論在哪個故事版本中,忒提斯最終嫁給了凡人佩琉斯,並生下了阿喀琉斯。
  • 唐本忠:獨闢蹊徑 打破光材料「阿喀琉斯之踵」
    唐本忠:獨闢蹊徑 打破光材料「阿喀琉斯之踵」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發光標記材料探索的深入,它的應用已進入高靈敏生物檢測、成像和診療等領域。唐本忠說,螢光成像技術因其高靈敏、無損、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等優點,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癌症早期診斷中。製備發光性能優異的先進材料,一直是科學家的追求目標。然而,很多發光材料只有在溶液中才有較高的發光效率。
  • 《特洛伊》:以阿喀琉斯之名
    母親早已預言了阿喀琉斯的命運:他為這場戰爭而生,也將為這場戰爭而亡。 阿喀琉斯,即便他相信自己是天神子嗣,以希臘人的信仰,這也並不予人不死之身。但奧德賽的一句話「參戰的英雄,都將千古留名」就讓他心甘情願地走向戰場。阿喀琉斯與母親談話拒絕參戰,他會有妻子和子女,死後他的子孫會記得他,但很快也會忘記。
  • 一圖讀懂易建聯遭遇「阿喀琉斯之踵」 跟腱為何如此脆弱?
    劉翔、科比、杜蘭特等名宿都曾倒在跟腱這一「阿喀琉斯之踵」上。
  • 《不思議迷宮》阿喀琉斯技能是什麼 阿喀琉斯技能圖文介紹
    導 讀 不思議迷宮阿喀琉斯技能是什麼?
  • FGO阿喀琉斯技能寶具介紹 阿喀琉斯點評
    FGO阿喀琉斯技能寶具介紹,作為另一名希臘神話中的男性角色,阿喀琉斯的戰力令人矚目。那麼這位從者技能、寶具都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 伯爵與阿喀琉斯,誰才是最快的英靈?時間靜止與速度的比拼
    而如今所有英靈中,伯爵與阿喀琉斯在速度方面可謂一騎絕塵。一位能夠進行媲美時間靜止的超高速行動,另外一位則被欽定為「人類最速」,那麼這兩位跑步高手,究竟誰的速度更快一些呢?這一能力與JOJO當中的「砸瓦魯多」頗有一些類似,將時間進行放緩,敵人還沒反應過來的功夫,伯爵已經進行了數次攻擊。而阿喀琉斯之所以被稱為「人類最速」,主要是因為他的寶具「彗星跑法」。這件寶具為A+級對自身常態寶具,本身便是由「所有時代的所有英雄當中最為迅速」這個傳說具現而成,屬於一種超強的加速buff,甚至能夠大大加強自己攻擊的威力。
  • 邁瑞醫療的阿喀琉斯之踵:淨利增速下滑 成本持續攀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拆財報丨邁瑞醫療的阿喀琉斯之踵:淨利潤增速持續下滑,成本持續攀升在業內,邁瑞醫療被稱為「醫械界的華為」,持續研發投入為邁瑞醫療邁入高端醫療器械市場提供了有利的支撐。南財AI新聞實驗室「財報測一測」AI測評顯示,邁瑞醫療財報綜合實力表現依舊突出,盈利能力表現最為突出,但成長能力受到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三個指標的增長率下滑的影響,較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