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的熱度還沒有過去,又有一部影視劇在咱們姑蘇區雙塔街道的同德裡取景啦——電影《紙騎兵》,日前在蘇州正式開機
電影《紙騎兵》改編自蘇州籍作家蘇童的小說《紙》和《騎兵》。自認為超級牛的富二代阿正撞上羅圈腿窮孩子左林,阿正一輸再輸,放出大招,讓女朋友青青耍左林,青青卻愛上了左林。
蘇童看過劇本後評價說:「《紙騎兵》從細節、畫面,都有野蠻生長的趨勢,有價值,有意義。區別於現在所有類型化的青春片。」
原著作者和導演:有濃濃的蘇州情節
小說中出現的香椿樹街,原型是蘇童從小生活的蘇州城北的一條小街。而在電影中,香椿樹街的故事主要在同德裡、五卅路取景。
《紙騎兵》的編劇和導演範小天從小在蘇州小巷中長大,對蘇州有著特殊的情結,電影中很多場景都將在蘇州進行實景拍攝,為觀眾呈現出一個原汁原味的蘇州。
蘇州市民:感到特別自豪,非常期待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大片的拍攝。」35歲的市民程先生說,晚上他與家人一起在蘇州公園散步,回去的路上看到民治路和公園路路口燈火通明,現場擠滿了圍觀市民。一番打聽後他才知道,是電影《紙騎兵》正在取景。
「《都挺好》給蘇州帶來的熱度還沒散,現在又有《紙騎兵》在蘇州取景,作為新蘇州人感到特別自豪。」程先生說。
家住同德裡的老蘇州徐女士是蘇童的忠實粉絲,「蘇童的作品中充滿了蘇州特色的歷史和民俗,描寫得細膩傳神,讀起來回憶滿滿。」她說,蘇童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導演也是蘇州人,還在蘇州拍攝,讓她特別期待。
隨著越來越多的劇組來古城拍攝,小巷旅遊也火了起來。這是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期間,同德裡的「盛況」↓
對此,姑蘇區一方面在影視劇取景時專門安排城管等執法部門維護現場秩序,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另一方面根據現實情況,創新提出「點+面+線」模式,推動古城保護,助力人文落地。
「點+面+線」模式
點:同德裡
以同德裡為古城對外的窗口,作為古城宣傳的核心,藉助同德裡的打卡熱潮帶動古城周邊遺蹟的推廣。
面:提升古城顏面
遊客雲集的同德裡存在牆體脫落、花窗鐵鏽等設施老化現象,尤其在小巷內,電線分布混亂,常有電線上晾曬衣物等現象,存在安全隱患的同時也影響古城的美觀。
對此,姑蘇區將整合轄區黨建共建資源,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提升小巷設施,推動管線入地,整治古宅內的「蜘蛛網」,提升古城風貌。此外,姑蘇區還將發揮居民自治的力量,將小巷內的公共面積、花壇打造成綠色陣地,營造花園裡弄,提升古宅內居民的幸福感。
線:轄區微旅遊路線
除了前期在同德裡放置的轄區手繪地圖宣傳展板,同德裡將推出更多柔性推廣措施:
★編制並展示《子城拾遺》手冊,介紹15條小巷命名的由來;
★曬出《子城彙編》折頁,推薦描述古城風貌的文學作品;
★播放古城記錄宣傳片,傳播子城美麗;
★發動社會組織和草橋實驗小學的志願者,成立志願講解員隊伍,加大微旅行線路的推廣。
為了讓遊客深入了解蘇州古城,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觀賞
「小巷悠悠」「高義風流」
「民國風情」「道前印象」
「古城尋根」「城區印象」
「崑曲吳韻」「姑蘇商賈」
「子城探秘」「水巷尋蹤」
「平江舊夢」「古今交輝」
今後,咱們古城的微旅行線路,還將更細緻、更貼心
已有的12條微旅行線路中,小巷悠悠、高義風流、民國風情(註:同德裡即在此線路)、古城尋根、姑蘇商賈5條線路將被重點打造,建設微旅行標識標牌系統,完善節點介紹、語音講解、遊線導航等功能。
期待今後來蘇遊客將會認識到一個更真實、生動的蘇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