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最具技術競爭力的就是晶片,華為為此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海思晶片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躋身世界一流品牌的行列。然而,面對晶片斷供的困境,華為海思有勁兒卻沒處使,和在晶片上日益形成壟斷的高通相比。二者的境遇堪稱冰火兩重天。最近,高通公布了驍龍888處理器的首批合作夥伴,令人羞愧的是,國內排的上號的旗艦手機品牌幾乎全部在此之列。
可以看出,除華為之外,國產手機對於高通晶片十分依賴。驍龍888的命名也是因為中國市場對高通而言無比重要,所以在命名時專門考慮了中國的文化。
在去年驍龍865發布的時候,高通也公布了其首批合作夥伴,同樣除了華為之外,國產旗艦手機品牌幾乎全部都在名單之中。今年依舊如此,甚至就連擁有海思晶片的華為,也很有可能會因只有晶片設計能力,卻沒有生產能力,而選擇與高通合作,而且目前看來,還只能用上高通的4G晶片,美國之間沒有批准各企業向華為供貨5G晶片的許可。
高通成為國產手機最大的依賴,這無疑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假如國產手機全面遭遇了如華為一樣的晶片限制,那麼國產手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地位必將發生巨大改變。目前,無論是OV,還是小米,都不具備真正的晶片能力,不僅僅是不具備晶片製造的能力,而且晶片的獨立設計能力也不行。小米的澎湃晶片眼看進入了停滯狀態,OPPO,vivo更是至今沒有任何動靜。
最可怕的是,眾多消費者也認可這種依賴,華為的麒麟9000處理器在性能上已然超越了驍龍865plus,卻仍不被很多消費者認可,表示想等搭載高通驍龍888的新機。這是華為海思晶片還在場,假如華為海思真的退出舞臺,簡直難以想像。
假設國產的系統一直都只是來自美國的安卓,晶片則是來自美國的高通,軟硬體的核心技術都不在自己的手裡,那麼國產手機的強大只是徒有其表而已。眼下似乎欣欣向榮,但其實弱不禁風,很容易就會被別人「卡脖子」。現在,華為已經開發出了完全自主化的鴻蒙系統,這為核心技術國產化又開了個好頭,其他各大廠商也要加把勁兒了。就像任正非所言,我們一定要重視基礎技術。因為只有打好底子,才能穩定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