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創文章,首發於百家號。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私信告知刪除。】
社會中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對萬事萬物分門別類進行排序,比如在山峰裡找出第一高的珠穆朗瑪峰,在大洋中探測出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拿動物來說,在可觀察到的物種之中發現了體重最大的藍鯨和最高的長頸鹿,不僅如此,我們還習慣將生活在大致範圍內的動物進行尊卑排行,比如「草原之王」的稱號給了獅子,而「叢林之王」則賦予了老虎。
獅子頭頂的稱號可謂名副其實,作為大型獵食者,論起單打獨鬥能力,草原上沒有能夠與其相匹敵的對手,無論獵豹還是鬣狗。自然界一直有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體型大小在動物眼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實力評判標準,這一點哪怕是被眾多網友推崇的「平頭哥」蜜獾也概莫能外。儘管的確有蜜獾與獅子打鬥的現象,但絕大多數情況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通過鏡頭記錄可以發現,當蜜獾發覺附近有獅子出沒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無所畏懼、坦然處之,而是儘量繞道,避免狹路相逢。因為無論是從體型還是力量來說,獅子都佔有絕對優勢,假如使出全力真刀真槍打一架,蜜獾可以說毫無勝算。
那為什麼二者相遇有時先慫的是獅子呢?因為不值得浪費時間,蜜獾身上的「二兩肉」對獅子來說沒有誘惑性,甚至抵消不了打鬥的消耗,入不敷出的買賣沒有進行的必要。這裡不能將大象加入競爭之列,因為縱然體型優勢無可比擬,獅子在1V1中或許根本佔不到上風,但大象畢竟食草,在環環相扣的食物鏈中並不位居最頂層。
至於老虎的桂冠,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同樣貨真價實,但從實際戰鬥力來說,仍有值得商榷之處。實力最強的競爭者不是來自神話的神獸麒麟,而是生活在叢林中的熊。說起熊,許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標籤並不是「兇猛」,而是「憨笨」。作為設計原型,熊太多次出現在童話故事或動畫片中,比如「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動畫系列劇《小熊維尼歷險記》,再比如近些年的熱播國產動畫《熊出沒》裡的熊大和熊二。無論故事編寫者,還是動畫作品創作者,大家似乎約定俗成地將熊刻畫成了或憨厚笨拙,或溫順可愛的狀態,總是以一副討人喜愛的形象現身。
實際上,熊的戰鬥力不容小覷,尤其棕熊,它們是陸地食肉目中是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如果要將叢林食肉動物進行三六九劃分一下,那棕熊一定位居頂層中的頂層。雄性體重通常300~400公斤,最大的可超500公斤,再來看看老虎,以東北虎為例,作為現存體型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成年雄性的體重通常在250公斤,最大不過350公斤,在棕熊的面前已然成了弟弟。
另外棕熊粗壯的前臂孔武有力,作為武器的前爪指尖可以長到15釐米,因本身不像貓科動物那樣可將爪子隱藏起來,故而在日積月累使用中磨損得比較粗鈍,這無疑加劇了揮擊時所產生的力量。舉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切西瓜時,一刀下去西瓜會被整齊切成兩半,但同樣的力量砸一錘頭,結果八成是西瓜汁水四濺、粉身碎骨。因此與動畫片恰好相反,無論是科幻電影還是模擬真實,鏡頭中棕熊的戰力值均點滿,只要被攻擊時沒有一擊斃命,哪怕身中數槍,它們也不會掉頭逃走,反倒愈發激起獸性,戰意十足硬剛對手,隔著熒幕都能感受到一種不死不休的信號。
那麼會不會是因為棕熊行動笨拙而最終與森林之主的王座失之交臂?誠然,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體型越大或者看起來越胖,往往意味著行動越緩慢,比如相撲運動員的靈活性肯定比不過橄欖球運動員,但這一常理並不適用於棕熊。
這些肥碩身軀的大傢伙行動起來非但不遲緩,反而擁有令人咋舌的敏捷,當追捕獵物時,它們可以以60公裡/小時的速度連續追擊數公裡,作為對照的老虎,不僅速度比不上棕熊,一般只有50+公裡/小時,就連耐力也不是棕熊的對手,這正是為什麼科教紀錄片裡老虎捕食方式常為埋伏而非長距奔襲。
照此說來,老虎豈不是在比拼中處處落下風嗎?不盡然,至少在咬合力方面老虎是更勝一籌。食肉目動物的咬合力排行榜上,排在第一的是身處極地的北極熊,第二即是老虎,達到2100N,棕熊則排第三,不到1900N,好歹挽回了一絲顏面。
不知是何緣故,人們對熊的畏懼之心好像一直低於老虎,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會將放倒老虎的稱為「打虎英雄」,婦孺皆知的例子就是「武松打虎」,卻從沒有聽說過「打熊英雄」,甚至和熊聯繫在一起的標籤還帶有貶義色彩,比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軍旅電視劇《士兵突擊》裡蛻變前的許三多總會被訓斥為「熊兵、孬兵」,再比如生活中會用「熊樣子」來對著別人嘲笑一番……或許這些認知所基於的前提都離不開熊的「好說話」,武力驚人的大熊貓因憨態可掬成了「國寶」,魁梧的棕熊也可以成為「戰鬥民族」的寵物,本身外形的圓滾滾再加上野外與人相遇時並不總是主動攻擊,才使得人們對熊放鬆了警惕,認為它們攻擊性不強、不足為懼。
事實上,若要擺開架勢華山論劍決出個高低,棕熊與老虎的比賽可能會呈現一邊倒的結局。研究者曾按照二者的實際數據在電腦上模擬了一次大戰,結果老虎作為貓科動物引以為豪的靈活性和速度,在棕熊的巨大力量面前不堪一擊,無論爪子還是牙齒帶給棕熊的傷害充其量只是皮外傷,而當棕熊揮動「千鈞力」進行攻擊時,打到老虎身上便是一處骨折。並且,棕熊在近戰時的優勢更加明顯,它們可憑藉兩隻後腿完成站立,用前肢鉗住意圖閃轉騰挪的老虎,同時即便老虎照著喉嚨下嘴也很難對棕熊構成致命傷,因為胖子的特點之一就是沒脖子,除了一咬一嘴毛,頂多留下切口不深的牙印。所以,當一名刺客去攻擊一個靈敏度甚至高於自己的肉盾,還何談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