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一雙俏目如果有了黑眼圈,
殺傷力可不是一星半點。
今天我們來看下,
中醫是如何緩解黑眼圈的?
古人看眼而辨瘀血積聚
黑眼圈最早記載於《月經大成》,首次提出了這個病證名,並描述:「兩目(無)別弊,但上下外瞼煤黑,有如淡墨瀋於舊棉紙。望之若米家山水,煙雨空濛。」
其中表明「黑眼圈」的特點是眼睛沒有其他的病症,僅僅在眼瞼周圍皮膚呈暗黑色,就像是淡淡的墨汁在舊棉紙上,遠遠望上去就像煙雨中的山水畫那樣。這個描述是不是很有詩意?黑眼圈都變得萌萌噠。
黑眼圈中醫稱為目胞黑,並不是獨立的一種疾病,而是一個症狀,是你身體狀況的反映,並有醫家對目的觀察來輔助診斷疾病,也稱為目診。
如在《金匱要略》虛勞病篇中指出「內有幹血(幹血指瘀血),在外可見兩目黯黑」。
《望診遵經》裡也提到:「婦人眼眶灰黑者,崩中帶下也。」
黑眼圈是怎麼形成的?
中醫認為,黑眼圈大多與肝、脾、腎三髒相關,痰溼、瘀血為標。在臨床上大多可分為三種。
症狀特點:眼周成青黑色,面目消瘦,肌膚甲錯。(甲錯,皮膚脫皮,粗糙之意。)舌有瘀斑。
瘀血內停型的黑眼圈一般多見於兩種情況——一是久病、大病後的患者,因久病傷氣致氣虛,無法推動血運行,在眼周皮膚薄的地方最易顯現出來。
二是肝氣鬱滯的人,現代生活、工作、家庭壓力巨大,致情緒不順暢,無法疏洩,容易生悶氣…...
肝主疏洩,肝氣不疏,鬱結於內,血行不暢,至瘀血內停,上浮於眼瞼,眼瞼、眼眶滯血不暢,出現青黑之象。
《眼科集成》云:「氣鬱血滯,伏火邪風,挾瘀血而透於眼胞眼堂,隱隱現青黑之色氣。」就是描述了氣鬱血滯造成黑眼圈的病機。
症狀特點:眼周皮膚黯黑,伴胸悶多痰,胃口差,食不下飯。
明代著名醫家孫一奎在其著作《赤水玄珠全集》云:「眼眶黑,主內有痰。」
清代醫家欣詹庵《四診秘錄》云:「眼胞屬脾,若黑灰煤炭之色,主痰飲之疾。」那痰飲又是怎麼生成的呢?
首先脾主運化,痰飲重,肯定和它相關的,其次肺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
肺脾氣虛證,則津液運行和輸送失常,水液內停,日積成痰濁,蓄於眼眶周圍,阻滯了脈絡,而致目周青黑,肺開竅於鼻,所以這種黑眼圈症狀多見於各類鼻炎的患者。
其次,肝主疏瀉,情志不暢,抑鬱,肝氣鬱滯,久則傷脾土,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脾不能運化水溼,溼邪內停體內,上溢胞而出現穢濁青黑的症狀。
症狀特點:眼周青黑,頭暈目眩,咽幹口燥,腰膝酸軟。
肝開竅於目,在色為青,肝經直接連於目。長期熬夜或失眠,耗傷陰血,氣血肝陰虛,目失所養,肝的本色就暴露出來,眼周發青。
腎藏精,在色為黑。任脈從咽喉部上行,經過兩面頰後到目眶下。
其精氣通過對任脈的充養後,精氣通過靜脈上充於目。腦為腎中精髓匯聚而成,長時間用腦,會不斷消耗精髓,最後造成腎虛。縱慾過度,造成腎精虧虛。腎陰虛失養,則本色浮現,黑於目周。
外敷法明目護眼
外在方面,若是偶爾熬夜後出現黑眼圈、眼睛紅等不適,不妨試試含有決明子提取液的眼貼外敷眼部,可明目護眼,緩解黑眼圈。
決明子:可清熱明目,用於目赤澀痛,眼紅多淚,肝火旺盛之證。
眼貼外敷眼部可以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和調節結合藥物通過皮膚黏膜吸收後起到局部緩解的作用。
穴位是人體營衛氣血循環出入的通道,是治療疾病的有效刺激點。
通過對穴位貼敷來刺激和作用於眼周穴位的皮部,可以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可改善局部眼部症狀,起到調節作用。
決明子等藥物提取液直接作用於表皮,通過皮膚黏膜,不僅可以改善周圍血液循環緩解黑眼圈,還清熱明目,改善熬夜後眼睛紅血絲等症狀。
外敷同時,也可以進行眼周按摩,加強作用:可切掐、點按眼周3分鐘,然後捏鼻梁10次,點揉睛明穴10次、風池穴10次。每日3次,貴在堅持哦。